癥狀 又稱褐紋病。蕎麥成熟期前后開始發生,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表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紅褐色斑點,大小2―5mm,后內部變為灰色,病斑外圍紅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生有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子實體。
病原 Cercospora fagopyri Nakata et Takimoto稱蕎麥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暗黃色,大小73―96×5.5(μm),有時有1個隔膜。分生孢子無色,稍彎曲,大小46―101×4.6(μm),有隔膜3―7個。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塊和分生孢子在蕎科等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由此引起本病。東北8月發生。
防治方法 秋收后及時深耕,將表土翻入深入。
病原 Cercospora fagopyri Nakata et Takimoto稱蕎麥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暗黃色,大小73―96×5.5(μm),有時有1個隔膜。分生孢子無色,稍彎曲,大小46―101×4.6(μm),有隔膜3―7個。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塊和分生孢子在蕎科等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由此引起本病。東北8月發生。
防治方法 秋收后及時深耕,將表土翻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