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子實體階段的管理1 倒包與劃菌菌塊發菌階段結束,菌塊形成,此后要視氣溫情況進行出菇管理。8月下旬氣溫逐漸下降,將發育成熟的菌塊打開塑料布,擺在出菇架上。菌塊長出的菌膜太厚,不利于長
五、子實體階段的管理
1.倒包與劃菌 菌塊發菌階段結束,菌塊形成,此后要視氣溫情況進行出菇管理。8月下旬氣溫逐漸下降,將發育成熟的菌塊打開塑料布,擺在出菇架上。菌塊長出的菌膜太厚,不利于長出子實體,需用竹刀或鐵釘在菌塊表面劃線,縱橫劃成寬2厘米左右的格子。劃透菌膜,深淺要適度,一般1厘米深即可。劃線過深菌塊易斷裂。然后平放在架上,噴水,調節室溫至15℃左右,促使子實體形成。
2.溫度管理 滑菇屬低溫型種類,在10~15℃條件下子實體生長較適宜,高于20℃子實體形成慢,菇蓋小,柄細,肉薄,易開傘。子實體對低溫抵抗能力強,在5℃左右也能生長,但不旺盛。變溫條件下子實體生長極好,產菇多,菇體大,肉質厚,質量好。
9月以后自然溫差大,應充分利用自然溫差,促進多產菇。夜間出菇室溫度應不低于10℃。中午氣溫高,應注意通風,使出菇室溫度不高于20℃。生產實踐證明,如初秋外溫不高于25℃,深秋外溫不結冰,出菇室溫度只需先期注意降溫,后期稍加保溫,注意噴水和通風,子實體便可正常生長。
3.濕度管理水分是滑菇高產的重要條件之一,濕度不足子實體分化受抑制,菇體千縮,不分泌黏液,停止生長或死亡。為保證子實體生長與發育,應適當噴水,增加菌塊水分和空氣濕度。每天至少噴水2次,噴水量應根據室內濕度和子實體生長情況決定??諝鉂穸纫3衷?5%~95%之間,天氣干燥、風大,要適當增加噴水次數。子實體發生越多,菇體生長越旺盛,代謝能力越大,需加大水量。劃面后氣溫尚未穩定在20℃以下,打包后10天內,要少噴輕噴,保持培養基表面濕潤即可。當氣溫降至20℃以下,即9月上旬,需加大水量,每天噴3~4次水。扭結水十分關鍵,決定出菇早晚和產量。向菌塊噴水時要用噴霧器細噴勤噴,使水緩慢通過表面劃線滲入菌塊,不能噴急水、大水。噴水時噴霧器的頭要高些,防止水沖擊菇體。冬季不要噴過冷的水,要求水溫與室溫接近。冬季室溫很低,如噴過冷的水會使菌塊溫度降低,抑制菌絲活動,降低菌絲分解能力,子實體生長緩慢,甚至不出菇,還容易引起黑斑病。使用自來水必須將水存放2日,使氯氣揮發后方可使用,最好是用井水。菌塊上下不要有積水。冬季出菇室采用升溫設備,不能在加溫前施水,應在室溫上升2天再噴水。
4.通風管理 出菇期菌絲體呼吸能量增強,需氧量明顯增加,因此需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通風的同時注意溫濕度變化,如果溫度高,室內悶熱潮濕,應加強通風。出菇期如自然溫度較高,室內通風不好會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增多。此外溫度較高的季節必須日夜開啟通風口和排氣孔,使空氣對流,保證室內有足夠的氧氣。
5.光照的管理子實體生長時需要散光,菌塊不能擺得太密,室內不能太暗。沒有足夠的散射光菇體色淺柄細長,以達到像陰涼棚似的散光為宜。
產菇期長短在于管理水平,管理好的,條件調節適宜,菇潮周期短,出菇快,產量高,可以提前結束栽培周期。如果管理不好,出菇晚,菇潮來得慢,產量低。嚴冬季節如滑菇生產周期沒完,菇潮仍然旺盛,如天氣太冷,可實行保護措施,適當增高室內溫度,以利繼續產菇。農村無正式菇房保溫生產,可將菌塊集中堆放,覆蓋塑料布,避免空氣干燥菌塊干涸,保持菌絲活力,第2年春季氣溫回升至5℃以上仍可繼續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