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稻田不翻耕機耙田半免耕一次性施肥拋秧栽培技術,有著十分顯著的節本、增效的雙重效果。
1、稻田土壤進行耕翻,使表層25cm左右的熟土被翻至底部而造成地力、養分浪費。不耕翻由于保持了土壤耕層的自然結構,致使熟土層逐年增厚,有利于提高地力。
2、稻田不進行耕翻,每畝至少節約灌溉用水60立方米以上。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農業生產用水又超過總用水量的70%,因此實施稻田免耕節水栽培,對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不翻耕的稻田比翻耕稻田亞鐵反應弱,這對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草甸(泥炭)土稻田由于通透性差、還原性強,產生亞鐵、硫化氫、有機酸等阻礙因子,水稻生育初期根系伸長受抑制,后期根腐癥狀激化,直接阻礙了養分的吸收。因此,草甸(泥炭)土冷漿型稻田實行免耕作業有著特殊的意義。
4、一次性施肥。由于氮肥的肥效短,因此傳統的栽培要采用多次追肥的方式才能保證水稻一生的養分需求。而采用一次性施肥,并結合施用通化市場經濟技術開發中心研制的氮肥長效增效劑――保氮素,不僅提高氮肥利用率10%,而且延長肥效90-120d,保證了水稻一生中氮肥的均衡供應。尤其是優質稻米生產,施用保氮素實現氮肥的均衡供應。對提高稻米米質和稻米的口感性有著良好的作用。具體的方法是,未翻耕的稻田先灌入3cm的淺水層,然后堵住水口使水不串流,再將氮肥尿素與4%的保氮素,或硫酸銨與2.5%的保氮素混拌均勻后,再與磷鉀等一同施入稻田土壤,實現水稻栽培的一次性施肥,省工節本。
5、機耙田。不翻耕的稻田土壤施肥后進行機耙田,可將肥料與5-8cm土層混拌均勻,避免了肥料的流失。
6、拋秧。拋秧省工增效十分顯著,不僅節約插秧工時80%,而且有利于低節位分蘗的生成,增加分蘗率,水稻具有早生快發的能力,有效穗數增加。尤其是半免耕一次性施肥與拋秧有機地結為一體,有著省工、節水、增產、增效的益處。
7、封閉除草。拋秧后5d每畝用60%馬歇特100ml加30%威農10g于芽前封閉除草,保持3-5cm水層,可有效防除稻田雜草。
8、田間管理。不再進行追肥作業,實行淺水灌溉,即“寸水不露泥”,提高水溫、地溫,促水稻早生快發,注意防治病蟲害。
1、稻田土壤進行耕翻,使表層25cm左右的熟土被翻至底部而造成地力、養分浪費。不耕翻由于保持了土壤耕層的自然結構,致使熟土層逐年增厚,有利于提高地力。
2、稻田不進行耕翻,每畝至少節約灌溉用水60立方米以上。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農業生產用水又超過總用水量的70%,因此實施稻田免耕節水栽培,對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不翻耕的稻田比翻耕稻田亞鐵反應弱,這對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草甸(泥炭)土稻田由于通透性差、還原性強,產生亞鐵、硫化氫、有機酸等阻礙因子,水稻生育初期根系伸長受抑制,后期根腐癥狀激化,直接阻礙了養分的吸收。因此,草甸(泥炭)土冷漿型稻田實行免耕作業有著特殊的意義。
4、一次性施肥。由于氮肥的肥效短,因此傳統的栽培要采用多次追肥的方式才能保證水稻一生的養分需求。而采用一次性施肥,并結合施用通化市場經濟技術開發中心研制的氮肥長效增效劑――保氮素,不僅提高氮肥利用率10%,而且延長肥效90-120d,保證了水稻一生中氮肥的均衡供應。尤其是優質稻米生產,施用保氮素實現氮肥的均衡供應。對提高稻米米質和稻米的口感性有著良好的作用。具體的方法是,未翻耕的稻田先灌入3cm的淺水層,然后堵住水口使水不串流,再將氮肥尿素與4%的保氮素,或硫酸銨與2.5%的保氮素混拌均勻后,再與磷鉀等一同施入稻田土壤,實現水稻栽培的一次性施肥,省工節本。
5、機耙田。不翻耕的稻田土壤施肥后進行機耙田,可將肥料與5-8cm土層混拌均勻,避免了肥料的流失。
6、拋秧。拋秧省工增效十分顯著,不僅節約插秧工時80%,而且有利于低節位分蘗的生成,增加分蘗率,水稻具有早生快發的能力,有效穗數增加。尤其是半免耕一次性施肥與拋秧有機地結為一體,有著省工、節水、增產、增效的益處。
7、封閉除草。拋秧后5d每畝用60%馬歇特100ml加30%威農10g于芽前封閉除草,保持3-5cm水層,可有效防除稻田雜草。
8、田間管理。不再進行追肥作業,實行淺水灌溉,即“寸水不露泥”,提高水溫、地溫,促水稻早生快發,注意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