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燕麥散黑穗病

   日期:2016-10-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8    
癥狀 燕麥散黑穗病是我國南、北方燕麥種植區常見傳病害。主要侵害種子。大部分整穗發病,個別中、下部穗粒發病。病株矮小,僅是健株株高的1/3―1/2,抽穗期提前。病狀始見于花器,染病后子房膨大,致病穗的種子充滿黑粉,外被一層灰膜包住,后期灰色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的厚垣孢子粉末,剩下穗軸。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四川、江蘇、福建、臺灣均有發生。(圖左) 

    病原 Ustilago avenae (Pers.) Rostr.稱燕麥散黑僂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異名U.nigra Tapke。病菌孢子堆生于花器中,一般只破壞部分小穗。穗軸和芒穎受害較輕。厚垣包子圓形至橢圓形,大小5―6×7―9(μm),橄欖褐色,表面具細刺,孢子萌發產生擔子和擔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厚坦孢子存在于穎片與種子之間或孢子萌發后,以菌絲潛伏在穎片與種子之間或孢子萌發后,以菌絲潛伏在穎片與種皮之間越冬或越夏。帶病種子播種后,包子萌 
  
    發或休眠菌絲恢復活動后,隨之侵入幼苗。該菌是以雙核菌絲從寄主幼苗的胚芽基部胚芽短于2.5cm時侵入,后隨植株生長,向生長點和穗部擴展,在燕麥籽實里形成厚垣孢子。燕麥開花期,病株上的厚垣孢子散布降落在健株的花上,以菌絲體侵入護穎和種皮,使種子染病成為外觀上看不出來的帶菌種子。病菌在種子內越冬。病菌發育溫限4―34℃,適溫為18―26℃。生產上播種期降雨少,土壤含水量低于30%,幼苗出苗慢,生長緩慢,病菌侵入期拉長,當年易發病。播種過深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如內蒙古的二虎頭莜麥、山西北部的五寨莜麥。(2)溫湯浸種 用55℃熱水浸種10分鐘也可先用冷水預浸3小時,然后用52℃熱水浸種5分鐘,再放入冷水中冷卻,撈出晾干備用。(3)把40%福爾馬林配成1%溶液,均勻噴到種子上,充分拌勻后蓋上麻袋或塑料薄膜,永種5小時后馬上播種;也可用280倍液40%福爾馬林浸種60分鐘后晾干播種。(4)用5%皂礬液浸種4―6小時或用種子重量0.5%―1%的細硫磺粉拌種。(5)因地制宜適時早播,把地整平,提高播種質量。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