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分布、寄主、形態特征 參見玉米田棉鈴蟲。 為害特點 幼蟲為害小麥,食葉成缺刻或孔洞,蛀臺或咬斷麥穗。(圖左)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標 我國該蟲為害小麥重的產麥區年生4代,個別年份可能出現發生不整齊的5代。一代主要為害小麥,卵盛期在5月上中旬,麥田防治指標為每m2有二齡幼蟲8頭或百株累計卵量16粒左右;二代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防治指標為百株累計卵量100粒或防治后百株殘蟲10頭以上;三代卵盛期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標為百株累計卵量40粒或防治后百株殘蟲5頭以上;四代卵盛期在8月下旬一9月上旬,防治指標為百株幼蟲10頭以上或防治后百株殘蟲5頭以上。(2)防治方法 參見玉米田棉鈴蟲。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標 我國該蟲為害小麥重的產麥區年生4代,個別年份可能出現發生不整齊的5代。一代主要為害小麥,卵盛期在5月上中旬,麥田防治指標為每m2有二齡幼蟲8頭或百株累計卵量16粒左右;二代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防治指標為百株累計卵量100粒或防治后百株殘蟲10頭以上;三代卵盛期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標為百株累計卵量40粒或防治后百株殘蟲5頭以上;四代卵盛期在8月下旬一9月上旬,防治指標為百株幼蟲10頭以上或防治后百株殘蟲5頭以上。(2)防治方法 參見玉米田棉鈴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