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tratiomyia choui(Lindner)雙翅目,水虹科。分布遼寧、黑龍江、陜西。
寄主 新近發現該蟲為害水稻。
為害特點 幼蟲群聚在水稻幼苗根部,為害莖基部,致莖基部腐爛或折斷。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16mm,體黑色。頭頂觸角上方有黃色斑2塊,單眼后頭有1黃色,小盾片黃色至深黃色,腹背各節為黃黑相間之色斑。觸角7節,基節為觸角全長的3,第2節短,第6節近梯形,7節呈三角形。足的脛節基部、跗節為黃色外,余黑色。小片后緣具角狀突起2個。卵長圓形,淺黃色,數百粒成堆。末齡幼蟲體長52―58mm,灰色,長紡錘形,后部漸變細,身體由12節組成,末節最長,體壁粗糙。腹部氣門位于節面縱溝中。裸蛹形態與幼蟲近似,外被蛹殼,形狀與幼蟲相似。
生活習性 不祥。僅見遼寧5―6月水稻插秧期前后,幼蟲群集在稻苗根部,成蟲羽4t喜歡棲息在稻田或在附近的豆地里。
寄主 新近發現該蟲為害水稻。
為害特點 幼蟲群聚在水稻幼苗根部,為害莖基部,致莖基部腐爛或折斷。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16mm,體黑色。頭頂觸角上方有黃色斑2塊,單眼后頭有1黃色,小盾片黃色至深黃色,腹背各節為黃黑相間之色斑。觸角7節,基節為觸角全長的3,第2節短,第6節近梯形,7節呈三角形。足的脛節基部、跗節為黃色外,余黑色。小片后緣具角狀突起2個。卵長圓形,淺黃色,數百粒成堆。末齡幼蟲體長52―58mm,灰色,長紡錘形,后部漸變細,身體由12節組成,末節最長,體壁粗糙。腹部氣門位于節面縱溝中。裸蛹形態與幼蟲近似,外被蛹殼,形狀與幼蟲相似。
生活習性 不祥。僅見遼寧5―6月水稻插秧期前后,幼蟲群集在稻苗根部,成蟲羽4t喜歡棲息在稻田或在附近的豆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