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是我國人工馴養梅花鹿最早的地區之一,是我國梅花鹿養殖業的重要發祥地。東豐梅花鹿1985年曾通過了農業部主持的鑒定,定名為東豐型梅花鹿。2004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東豐梅花鹿利用當地類型,從1972年起,經過5個世代系統選擇培育而成。育種期間未引進過外血。
該品種梅花鹿夏毛呈棕黃色,花斑大小一致,無背線或背線不明顯,額寬臉短,頭長指數30.4%。體型大小相對一致。鹿茸茸型好(俗稱三圓),短橫粗壯,根細上沖,嘴頭呈元寶形,門支短小。茸毛色澤一致性好,細毛紅地。上鋸公鹿鮮茸平均單產為3.66千克。鮮干比為3.0:1。公鹿生產利用年限14年,母鹿11年。成年公鹿體重約128.8千克,成年母鹿體重約75.0千克,屬梅花鹿中型品種。母鹿16-17月齡進入初情期,初配適齡為28月齡;公鹿16月齡達性成熟,39-40月齡參加配種。繁殖成活率達86%以上。
東豐梅花鹿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和遼寧省,全國其他省區也有分布,國內人工培育品種中大部分曾引入過東豐梅花鹿,存欄約16萬只。
該品種梅花鹿夏毛呈棕黃色,花斑大小一致,無背線或背線不明顯,額寬臉短,頭長指數30.4%。體型大小相對一致。鹿茸茸型好(俗稱三圓),短橫粗壯,根細上沖,嘴頭呈元寶形,門支短小。茸毛色澤一致性好,細毛紅地。上鋸公鹿鮮茸平均單產為3.66千克。鮮干比為3.0:1。公鹿生產利用年限14年,母鹿11年。成年公鹿體重約128.8千克,成年母鹿體重約75.0千克,屬梅花鹿中型品種。母鹿16-17月齡進入初情期,初配適齡為28月齡;公鹿16月齡達性成熟,39-40月齡參加配種。繁殖成活率達86%以上。
東豐梅花鹿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和遼寧省,全國其他省區也有分布,國內人工培育品種中大部分曾引入過東豐梅花鹿,存欄約16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