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稻黑蝽

   日期:2016-09-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6    
 學名 Scotinophara lurida(Burmeister)屬半翅目,蝽科。分布在河北南部、山東和江蘇北部、長江以南各省區。 

    寄主 主害水稻,也為害小麥、粟、玉米、甘蔗、豆類、馬鈴薯、柑桔等。 

    為害特點 成、若蟲刺吸稻莖、葉和穗部汁液,受害處產生黃斑,嚴重的分蘗和發育受抑,造成全株枯死。近幾年隨農田生態環境變化,作物布局的改變,該蟲為害逐年加重。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8.5―10mm,寬4.5―5mm,長橢圓形,黑褐色至黑色,頭中葉與側葉長相等,復眼突出,喙長達后足基節間。前胸背板前角刺向側方平伸。小盾片舌形,末端稍內凹或平截,長幾達腹部末端,兩側緣在中部稍前處內彎。卵近短桶形,紅褐色,大小0,9×0.8(mm),假卵塊圓突,四周有小齒狀的呼吸精孔突40―50枚;卵殼網狀紋上具小刻點,被有白粉。1齡若蟲頭胸褐色,腹部黃褐色或紫紅色,節縫紅色,腹背具紅褐斑,體長1.3mm。3齡若蟲暗褐至灰褐色,腹部散生紅褐小點,前翅芽稍露,體長3.3mm。5齡若蟲 頭部、胸部淺黑色,腹部稍帶綠色,后翅芽明顯,體長7.5―8.5mm。 

    生活習性 江蘇、浙江年生1代,江西2代,廣東2―3代。以成蟲及少數高齡若蟲在石塊下、土縫內5-10cm處或雜草根際、稻樁間、樹皮縫等處越冬。翌年初夏出蟄,群集在水稻上為害。成、若蟲喜在晴朗的白天潛伏在稻叢基部近水面處,傍晚或陰天上到葉片或穗部吸食,把卵聚產在稻株距水面6―9cm處的葉鞘上,卵塊多由14粒,排成2行。每雌產卵75粒。生長旺盛、葉色濃綠的早播田,丘陵、山區壟田發生較重。天敵主要有稻蝽黑卵蜂、白僵菌、獵熔、蜘蛛、青蛙等。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把卵產在近水面稻莖上和卵在水中浸孢24小時即不能孵化的特點,在產卵期先適當排水,降低產卵位置,然后灌水至10―13cm,浸孢24小時,隔3―4天再排灌1次,連續進行4―5次可殺死大量卵塊。(2)在低齡若蟲期噴灑2.5%保得乳油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1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15天后再防1次。如用10%吡蟲琳(一遍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見效雖然較慢,但持效期長達25―30天,生產上可以推廣應用。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