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禾薊馬

   日期:2016-09-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7    
 學名 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 (Uzel)屬纓翅目,薊馬科。別名玉米薊馬、瘦角薊馬。分布在內蒙古、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江西、河南等省區。 

    寄主 水稻、玉米、麥類、高粱、糜子等禾本科植物和空心菜、茄子、茄瓜。

    為害特點 多在寄主植物的心葉內活動為害,當食害伸展的葉片時,多在葉正面取食,葉片呈現成片的銀灰色斑。為害嚴重的可造成大批死苗。 
  
    形態特征 雌蟲體長1.3―1.5mm,體灰褐到黑褐色,胸部稍淺,腹部頂端黑色;觸角黑褐色,僅第3、4節黃色;腿節頂端和全部腸節、跗節黃至黃褐色;翅淡黃色;鬃黑色。頭部長大于寬,較前胸略長,頰平行,頭頂略凸,各單眼內緣色暗;單眼間鬃長,著生于三角形連線外緣。觸角8節,細長,第3節長是寬的3倍,第3、4節各著生一叉狀感覺錐。前胸背板較平滑,前角各具一長鬃,前緣中對鬃稍長,后角各具2對長鬃,后緣有5對鬃。前翅脈鬃連續,上脈鬃18―20根,下脈鬃14―15根。第8腹節背板后緣梳不完整。雄成蟲較雌蟲小而窄,足和觸角黃色,腹部3―7腹板有似啞鈴形腺域。二齡若蟲觸角7節,較瘦細,第1、2節端部,第3節兩端白色。 
  
    生活習性 貴州年約生13代,越冬成蟲于3月初開始活動,先后在小麥、稗草等春夏開花抽穗的寄主上繁殖4代左右,6月中旬后遷到稻株上產卵繁殖,禾薊馬在水稻、茭白上約發生8代,又遷到其他寄主上取食為害,在玉米上以成蟲為主,苗期多隱藏在心葉喇叭口內,多在葉正面食伸展的葉片,僅次于玉米黃呆薊馬。禾薊馬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經1―3天開始產卵,成蟲壽命24天左右,產卵歷期19天。禾薊馬成蟲比稻薊馬、稻管薊馬活潑善跳,稍有驚動即迅速跳開或舉翅遷飛。禾薊馬在相對濕度50%一90%均能發生,70%一85%較適。 
  
    防治方法 (1)苗期汰除有蟲株,帶出田外漚肥或深埋,可減少蟲源。(2)必要時噴灑40%七星保乳油600一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輝豐快克乳油1500一2000倍液。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