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蔬菜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目標產品的質量,符合國家或農業行業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并經產地和市場質量監管部門檢驗合格,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識銷售的蔬菜產品。種植無公害農產品可相對提高售價,拓展銷售渠道。但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要特別注意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有效地控制農藥殘留。
1.嚴禁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如除國家禁止幾種高效農藥外,按規定不能用于蔬菜農藥,如甲基并柳磷、久效磷、克百威內吸磷等,也不能在蔬菜生產上使用,可使用高毒農藥的替代產品。如防治蔬菜蚜蟲可用吡蟲啉、啶蟲脒、菊酯類農藥等;防治蔬菜煙粉虱可選用吡蟲啉、聯苯菊酯、苦參堿、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可選用溴蟲睛、甲氨基阿維菌素、Bt復配劑等。
2.診斷要準確,對癥下藥蔬菜發病后,診斷要準確,對難以診斷的,要及時請技術人員到田間進一步診斷,根據病株的病癥和病狀,確定蔬菜病害,然后選擇使用適宜的農藥。
3.抓住關鍵時期,適時適量用藥,提高藥效蔬菜病蟲害種類很多,發生條件、危害早晚、受害程度各不相同。噴藥時要掌握好火候,選擇病蟲害的薄弱環節或對農藥最敏感期用藥效果甚佳。如防治蔬菜病害,應在病菌孢子萌發期,即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藥最好;防治蔬菜蟲害應在成蟲產卵高峰期或幼蟲孵化期至3齡以前用藥,因為3齡以前幼蟲體小而集中,抗藥性最差,此時用藥防治最關鍵。
不同農藥所使用的劑量不同,隨意增加用藥量或加大用藥濃度,既增加成本又易使蔬菜發生藥害,同時也使環境遭到污染,危害人畜安全,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因此使用農藥時,非有特殊原因,要按照農藥說明書的推薦用量使用。
4.噴施方法要科學得當噴霧和噴粉要根據病蟲害為害特點,普遍防治時要周到均勻,對主要部位要重點噴霧,如紅蜘蛛在葉背為害,噴頭應向上噴灑葉背。噴霧時應注意:①要看當時的氣候條件,如雨天不宜噴霧,早晨露水未干不宜噴霧,大風或中午高溫時不宜噴霧,噴藥后24小時內若遇雨,要及時補噴,胃毒劑、觸殺劑使用后至少48小時內無雨效果才好。②要了解病蟲害的活動規律,如夜蛾科害蟲宜在傍晚用藥;而日出性害蟲宜在上午9時左右用藥。③噴藥次數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而定,如蔬菜病害,應隔10天噴1次,連噴2~4次;如害蟲產卵期較為集中,一般在孵化期噴1~2次藥。粉劑常用于溫室或大棚,如噴霧,可適當減少用藥量并及時通風換氣,以避免棚內高溫高濕產生藥害。
5.輪換交替用藥,科學混配,提高防效蔬菜上同一種病蟲害若連續使用一種農藥,就會使病蟲害產生對該藥劑的抗性,使防治效果大幅度降低。應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輪換、交替使用或根據農藥的理化性質合理混配使用,科學混配農藥防效比單獨使用一種效果強很多倍,既起到兼治和增效作用,又可減少用藥次數防止產生抗藥性。在混用前要看明白藥劑使用說明書,特別注意:酸性農藥與堿性農藥不能混合。化學殺菌農藥與微生物農藥最好不混用。
6.嚴格按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采收安全間隔期,指根據農藥在作物上消失、殘留、代謝等制定的最后一次施藥距離作物收獲的相隔日期。安全間隔期內禁止施藥,不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同,短則幾天,長則半個月。除有規定外,一般農藥夏季在收獲前5~7天;冬季在收獲前8~10天;春季在收獲前10~15天,就不能用藥了。一定記清楚最后施藥的蔬菜日期,以便在安全間隔期過后采收上市。
1.嚴禁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如除國家禁止幾種高效農藥外,按規定不能用于蔬菜農藥,如甲基并柳磷、久效磷、克百威內吸磷等,也不能在蔬菜生產上使用,可使用高毒農藥的替代產品。如防治蔬菜蚜蟲可用吡蟲啉、啶蟲脒、菊酯類農藥等;防治蔬菜煙粉虱可選用吡蟲啉、聯苯菊酯、苦參堿、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可選用溴蟲睛、甲氨基阿維菌素、Bt復配劑等。
2.診斷要準確,對癥下藥蔬菜發病后,診斷要準確,對難以診斷的,要及時請技術人員到田間進一步診斷,根據病株的病癥和病狀,確定蔬菜病害,然后選擇使用適宜的農藥。
3.抓住關鍵時期,適時適量用藥,提高藥效蔬菜病蟲害種類很多,發生條件、危害早晚、受害程度各不相同。噴藥時要掌握好火候,選擇病蟲害的薄弱環節或對農藥最敏感期用藥效果甚佳。如防治蔬菜病害,應在病菌孢子萌發期,即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藥最好;防治蔬菜蟲害應在成蟲產卵高峰期或幼蟲孵化期至3齡以前用藥,因為3齡以前幼蟲體小而集中,抗藥性最差,此時用藥防治最關鍵。
不同農藥所使用的劑量不同,隨意增加用藥量或加大用藥濃度,既增加成本又易使蔬菜發生藥害,同時也使環境遭到污染,危害人畜安全,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因此使用農藥時,非有特殊原因,要按照農藥說明書的推薦用量使用。
4.噴施方法要科學得當噴霧和噴粉要根據病蟲害為害特點,普遍防治時要周到均勻,對主要部位要重點噴霧,如紅蜘蛛在葉背為害,噴頭應向上噴灑葉背。噴霧時應注意:①要看當時的氣候條件,如雨天不宜噴霧,早晨露水未干不宜噴霧,大風或中午高溫時不宜噴霧,噴藥后24小時內若遇雨,要及時補噴,胃毒劑、觸殺劑使用后至少48小時內無雨效果才好。②要了解病蟲害的活動規律,如夜蛾科害蟲宜在傍晚用藥;而日出性害蟲宜在上午9時左右用藥。③噴藥次數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而定,如蔬菜病害,應隔10天噴1次,連噴2~4次;如害蟲產卵期較為集中,一般在孵化期噴1~2次藥。粉劑常用于溫室或大棚,如噴霧,可適當減少用藥量并及時通風換氣,以避免棚內高溫高濕產生藥害。
5.輪換交替用藥,科學混配,提高防效蔬菜上同一種病蟲害若連續使用一種農藥,就會使病蟲害產生對該藥劑的抗性,使防治效果大幅度降低。應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輪換、交替使用或根據農藥的理化性質合理混配使用,科學混配農藥防效比單獨使用一種效果強很多倍,既起到兼治和增效作用,又可減少用藥次數防止產生抗藥性。在混用前要看明白藥劑使用說明書,特別注意:酸性農藥與堿性農藥不能混合。化學殺菌農藥與微生物農藥最好不混用。
6.嚴格按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采收安全間隔期,指根據農藥在作物上消失、殘留、代謝等制定的最后一次施藥距離作物收獲的相隔日期。安全間隔期內禁止施藥,不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同,短則幾天,長則半個月。除有規定外,一般農藥夏季在收獲前5~7天;冬季在收獲前8~10天;春季在收獲前10~15天,就不能用藥了。一定記清楚最后施藥的蔬菜日期,以便在安全間隔期過后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