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赤霉病大面積發生,部分田塊受害嚴重。小麥赤霉病危害,不僅是造成減產,還嚴重影響麥子品質。重病田收獲的麥子,麥粒皺癟,出粉率低,而且病麥含有毒素(主要為致嘔毒素和激素),人畜食用后會發生急性中毒,產生嘔吐、腹痛、頭昏等癥狀。一般食用小麥中赤霉病病粒的最大允許比例為4%,超過這個限量必須進行處理。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耐高溫,用蒸煮等方法不易解毒,應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清除病粒 (1)病麥收獲后及時晾曬、風揚,保持潔凈和干燥。(2)汰除。赤霉病病粒輕、比重小,收獲后的病麥可分離處理。通常可將病麥放入40%黃泥水(比重為1:16)中,去除漂浮在上面的殘渣及病粒,可降低麥粒中赤霉病病粒率。對于少量病麥,采用1:18的食鹽水漂洗,分離病麥的效果也較好。
消毒處理 (1)水浸。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稍溶于水,特別堿性水溶液,可將病麥用5%石灰水上層清液浸泡處理2次以上,每次約24小時,然后曬干或烘干,毒素含量可減少80%。(2)去皮。小麥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皮層,約占麥粒全部毒素含量的80%,加工時去皮可在一定程度上脫毒。(3)稀釋。當麥粒中病粒較少時,可加入一定量無病麥,使病粒率降到4%安全指標以下。
清除病粒 (1)病麥收獲后及時晾曬、風揚,保持潔凈和干燥。(2)汰除。赤霉病病粒輕、比重小,收獲后的病麥可分離處理。通常可將病麥放入40%黃泥水(比重為1:16)中,去除漂浮在上面的殘渣及病粒,可降低麥粒中赤霉病病粒率。對于少量病麥,采用1:18的食鹽水漂洗,分離病麥的效果也較好。
消毒處理 (1)水浸。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稍溶于水,特別堿性水溶液,可將病麥用5%石灰水上層清液浸泡處理2次以上,每次約24小時,然后曬干或烘干,毒素含量可減少80%。(2)去皮。小麥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皮層,約占麥粒全部毒素含量的80%,加工時去皮可在一定程度上脫毒。(3)稀釋。當麥粒中病粒較少時,可加入一定量無病麥,使病粒率降到4%安全指標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