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豆蠶豆豆醬的制作技術

   日期:2016-09-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0    
 以大豆和蠶豆為原料發酵制成的醬晶,除了具有濃郁的醬香味和芬芳的酯香味外,還具有大豆的營養保健功能及藥用價值。
 
    一、原料的選擇
 
    所用大豆(黃豆)、蠶豆,要求顆粒飽滿,大小較一致,無霉爛和蟲蛀;所用面粉為市售標準粉,食鹽為市售加碘精制鹽。
 
    二、工藝淹程
 
    原料→預處理→蒸煮→冷卻拌面粉→接種(麩曲)→曲盤培養(通風制曲)→成曲→入缸(池、壇)→保溫發酵→成熟醬
 
    三、操作要點
 
    1.原料預處理。大豆:用清水洗凈、浸泡至表皮全部伸展,易于分成兩瓣為止。一般浸泡4-7h(小時)即可。蠶豆:先去殼,然后將豆瓣浸泡3-6h(小時),使之充分吸水至斷面無白色硬心,然后撈起瀝干。
 
    2.蒸煮。將己處理的大豆加水,常壓蒸煮30分鐘或0.1MPa(兆帕)高壓蒸煮15- 20min(分鐘),撈出冷卻。 將已處理的豆瓣上甑蒸煮,常壓蒸煮 15-20min(分鐘)或0.1MPa(兆帕)高壓蒸煮8-12min(分鐘),然后取出攤晾。
 
    3.麩曲制備。將麥麩過篩,除去細小的粉末,裝袋洗滌至水澄清,擰干,在0.1MPa (兆帕)的壓力下滅菌30min(分鐘),移入已滅菌的培養室內,冷卻至30℃,接種米曲霉,然后于28℃下培養24—48h(小時),待長滿黃綠色孢子,即為成熟麩曲。
 
    4.面粉焙烤。取面粉于105-110q2干燥箱內焙烤1-2h(小時),至面粉干燥,用手搓時有“沙沙”響聲為止。
 
    5.拌面粉。按1:1的比例,取已蒸煮的大豆和蠶豆瓣,加入10%-20%的焙烤面粉,并拌合均勻。
 
    6.接種。按0.15%—0.3%的比例接種麩曲,上曲盤(曲床)放入培養室內,溫度為 28-30℃,12h(小時)后翻曲一次,將曲塊打散,以后每隔4-5h(小時)再翻曲一次,培養 24-48h(小時)。直到曲料上長滿黃綠色孢子,即為成曲。
 
    7.入缸(池、壇)加鹽水。將成曲裝缸 (池、壇),裝入量不超過容器的2/3,壓實壓平。加入60-65℃14%-15%的鹽水,用量為成曲的1-1.5倍。待鹽水逐漸滲入曲內后,再翻拌醬醅,扒平表面并撒一薄層封面鹽,然后蓋嚴。
 
    8.保溫發酵(或自然發酵)在45℃溫度下,保溫發酵10-15d(天),或在常溫下發酵 1-3個月即可成熟。
 
    四、豆醬產品質量要求
 
    1.感官指標:色澤:赤紅色或紅褐色,鮮艷,有光澤。香氣:有濃郁的醬香味和芬芳的酯香味。滋味:味鮮醇厚,咸甜適口。狀態:黏稠適度,無雜質。
 
    2.理化指標:水分 60%,氨基態氮(以氮計) 0.60%。
 
    3.衛生指標:符合GB2718—81《醬衛生標準》。
    
    五、注意事項
 
    1.制曲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面粉,既可增加米曲霉容易利用的糖類,又可調節曲料的水分,有利于米曲霉的生長。米曲霉在生長過程中產生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分解豆瓣中的淀粉和蛋白質,產生具有甜味的小分子糖化物和鮮味的氨基酸類,賦予醬品甜味和鮮味。若水分過多,易生長雜菌,醬曲發黏:若水分過少,米曲霉孢子生長不豐滿,不利于酶的生成,會影響醬品的風味。
 
    2.大豆蠶豆醬的發酵過程中,鹽水的濃度應控制在14%—15%。一定濃度的食鹽可抑制雜菌生長,防止醬品腐敗變質并賦予醬品一定的咸味;而且鈉離子能與醬品中的氨基酸反應生成具有鮮味的氨基酸鈉。若食鹽濃度偏低,則醬香、鮮味不突出,且醬品易發酸、生霉;若食鹽濃度過高,則口味過咸,也影響其風味。
 
    3.制作大豆蠶豆醬時,可根據不同消費者口味,在發酵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香辛料,如生姜、大蒜或鮮辣椒、尖辣椒等。同時,大豆與蠶豆的比例也可依不同消費者的口味而調整。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