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1.1無公害優質水稻田生產基地環境要求
對稻田環境水、土、氣3項指標進行監測,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中有關農田和水田部分標準。
農田灌溉水質要求從嚴執行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灌溉水中的汞、鎘、砷、鉻(六價)、總鉛、總銅、總鋅、氰化物、苯、糞大腸菌群數等29個指標不能超標。
空氣質量要求達到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大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氟化物也不能超過標準。
1.2生產基地建設
(1)基地產區的土壤、水和大氣基本無污染或污染較輕,且離城市5km以上,并要遠離污水區,廢渣、廢物、廢料堆放區,交通干線,大型養殖場。
(2)基地與常規農業區之間必須有隔離帶(山、河、人造林等)或設立不少于8m的緩沖帶,緩沖帶種的作物必須按無公害優質稻栽培,但產品只能按常規處理。
(3)建立相對獨立的排灌系統并采取措施保證所用的灌溉水不受污染。
(4)田塊必須集中連片在6.67平方千米以上,其內不能夾其他作物田塊。
1.3農田及農事管理要求
(1)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統一協調,統一農事管理。
(2)制訂統一生產技術規程。
(3)加強環境監控和生產過程監管,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出現。
(4)建立基地檔案,做好過程記錄,內容包括:①田塊地圖;②田塊歷史;③農事管理記錄;④投入記錄;⑤收獲記錄;⑥貯存記錄;⑦銷售記錄;⑧標貼。
2 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過程控制技術
2.1種植制度
(1)建立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機肥含量,減少病蟲草害的稻田輪作體系。輪作體系中包括豆科作物或綠肥。如稻-稻-綠肥,蠶豆(蔬菜、西瓜、玉米)-稻,油菜-稻等。
(2)建立有利于培肥土壤,減輕病蟲草害;有利于有機生產體系綜合效益提高的種養結合的稻田生態體系。如稻鴨共作,稻田養魚(蟹、黃鱔)等。
2.2品種選擇
選用經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適應當地生態環境,抗病蟲能力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非轉基因品種。目前本省在生產上推廣的優質稻品種有:省三等優質早秈稻湘早秈31號、早優143。省三等優質晚秈稻湘晚秈6號、8號、10號、12號,培兩優288,新香優80,金優207,晚糯湘集9512。省二等優質晚秈稻湘晚秈5號、9號、11號、13號,益晚秈4號(限益陽市),愛華5號等。
2.3播種
早稻于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采用旱育秧或塑料軟盤育秧可提早10d左右播種;中稻再生稻于4月上旬播種;一季晚稻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種;雙季晚稻要根據各地安全齊穗期而定。安全齊穗期:湘西、湘西北在9月10日前后,湘北在9月15日前后,湘中在9月18日前后,湘南在9月20日前后,各地再根據品種生育期長短向前推算,確定適宜播種期。
2.4育秧
采用塑料軟盤育秧或濕潤育秧方式,秧田選用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在施足腐熟有機肥基礎上,每667平方米再施復合肥100kg,播種前應曬種、精選、消毒、催芽。
塑料軟盤育秧,早稻秧畦要平,秧畦寬1.3m左右,溝寬35~40cm,溝深20cm。每667平方米秧盤用量=拋栽蔸數/(秧盤孔數?.9),擺盤時秧盤要入土1/3,裝滿泥漿后,刮去秧盤上多余土,防止串根。播種量:雜交稻30~40g/1盤,常規稻50~60g/1盤,播種后用竹帚將種子輕打入泥,然后蓋膜保溫保濕。出苗前,膜內溫度≤35℃,不必揭膜通氣,1葉期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2葉期天氣好,通氣煉苗,膜內溫度控制20℃以內。育秧全過程以濕潤為主,出苗前不灌水,2葉期保留溝水,3葉期保持秧畦濕潤,如遇低溫可灌水保溫,拋秧前3~5d停止落水,讓其自然落干。1葉1心和拋栽前5~7d各追施尿素45~60kg/公頃,中稻、一季晚稻、雙季晚稻采用塑料軟盤育秧,最好用稀效唑拌種,或在1葉1心期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500倍液100kg噴施,使秧苗矮化多蘗。秧苗3.1葉期拋栽產量最高。濕潤育秧,早稻每667平方米凈秧田常規稻、雜交稻可播種25~30kg,中稻、一季晚稻、雙季晚稻、常規稻播15~20kg,雜交稻10~15kg,倒種春30~40kg。做到按畦過秤定量播種,播種后踏谷,早稻要蓋膜保溫保濕,秧苗1.5葉前以濕潤通氣為主,1.5葉后保持淺水層。秧苗1.5葉和移栽前5~7d可施尿素75kg/公頃。倒種春秧齡18d左右移栽,其余秧齡30d左右移栽為宜。
2.5移栽
早、晚稻拋栽或大苗移栽每667平方米2萬蔸,基本苗7萬~8萬。中稻、一季晚稻每667平方米1.7萬,基本苗4萬~5萬。大苗移栽最好采用寬行窄株或寬窄行。
2.6施肥
(1)禁止使用硝態氮肥。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和生物肥料。不能直接使用集約化養殖場畜禽糞便及其產物。不能施用未經無公害化處理的污泥、污水及垃圾。
(2)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1∶1為宜,大約廄肥100kg加尿素20kg(廄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d進行。有機肥施用前應漚制腐熟,有機肥中主要重金屬砷(以As計,≤20mg/1kg)、鎘(以Cd計,≤200mg/1kg)、鉛(以Pb計,≤100mg/1kg)含量控制在指標內。
(3)化肥與有機肥、微生物肥配合使用,大約廄肥100kg加尿素10kg或磷酸二銨20kg,微生物肥60kg(廄肥作基肥,尿素、磷酸二銨和微生物肥作基肥和追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d進行。
(4)肥料使用總量(尤其氮素總量)必須控制,使土壤、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在40mg/1升以下。應根據品種、氣候和土壤情況,因地制宜,平衡施肥。一般純氮總量120~180kg/公頃,氮磷鉀比例為1∶0.6∶0.8。一般氮肥的基肥、分蘗肥、穗肥施用比例為7∶2∶1。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50%~60%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有機肥第一次翻耕施入,化肥作基肥于第二次翻耕施入。齊穗后,可每隔7d用磷酸二氫鉀、艾格里肥等噴施。再生稻田應在頭季齊穗15~20d,施尿素225kg/公頃,頭季稻收割后3d內再施尿素75kg/公頃,并用九二01g兌水50kg噴施。
2.7排灌水
禁止用污染水源進行灌溉。前期淺水注意勤灌,當總苗數達預計穗數80%時開始曬田,曬到葉色退淡、葉片挺直,進入幼穗分化期復水,齊穗后保持田間干濕交替,收獲前5~7d斷水。再生稻田頭季收割后3d復水。
2.8病蟲防治
2.8.1農業防治
(1)健身栽培:選用抗病品種,早、中、遲熟品種按3∶5∶2搭配,嚴格種子消毒,適時播種,提倡寬行窄株或寬窄行栽培,實施科學水、肥管理。
(2)農業控害技術:清潔田園,實行水旱輪作,秋季翻耕曬垡,春季灌水滅蛹,4月下旬打撈菌核。
2.8.2生物防治
(1)天敵控制技術:保護和利用稻田蜘蛛等捕食性天敵、青蛙和寄生天敵,不在天敵對農藥敏感時期用藥。
(2)生態種養技術:提倡稻田養鴨、魚、蟹、黃鱔等。
2.8.3物理防治
(1)電子誘殺技術:按一盞頻振式殺蟲燈控2666.8平方米水稻害蟲裝配,每10盞燈串聯一個電腦時開關,每天20∶00自動開燈,6∶00自動關燈。
(2)性引誘劑誘殺技術:利用二化螟性誘劑誘蕊,按4個誘蕊缽控制667平方米二化螟裝配。
2.8.4藥劑防治
種子消毒:用強氯精浸種。
稻瘟病:抽穗破口前5~7d用稻曲寧、瘟曲克星防治,當稻瘟病中心團出現時,用三環唑或清道夫防治。紋枯病:分蘗期病蔸率20%,孕穗期30%用井崗霉素或64%螟紋靈防治。稻曲病:抽穗破口前5~7d,用稻曲寧、稻曲克星、井崗霉素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用普菌克、龍克菌、殺菌清、葉青雙防治。白葉枯病:用新植霉素、葉青雙防治。
稻薊馬:用吡蟲啉拌種(兼治秧田二化螟)。二化螟:分蘗期枯鞘株率5%或卵孵幼蟲高峰期用銳勁特、殺蟲雙、蘇特靈、52%匯豐立殺防治。稻縱卷葉螟:二、三齡幼蟲高峰,分蘗期70只/1百蔸、孕穗期50只/1百蔸時,用銳勁特、米滿膠懸劑、樂斯本乳劑、毒死威防治。稻飛虱:當蟲量1500只/1百蔸時,用吡蟲啉、撲虱靈、苦參堿、滅蟲清、復方Bt、多來寶防治。
在用藥時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水稻一個生產季節內一種農藥只允許使用1次,無公害優質稻生產中嚴格禁用高毒、高殘留、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及影響稻米質量的農藥及含有下述農藥的配制劑。
2.9無公害稻米禁止使用的農藥種類
無機砷(砷酸鈣、砷酸鉛 高毒)。
有機砷[甲基胂酸鋅(稻腳青)、甲基胂酸鐵銨(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高殘留]。
有機錫(三苯基醋酸錫、三苯基氯化錫、毒菌錫、氯化錫 高殘留)。
有機汞[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賽力散)劇毒高殘留]。
有機雜環類(敵枯雙 致畸)。
氟制劑(氟化鈣、氟化納、氟乙酸鈉、氟鋁酸鈉劇毒易藥害)。
有機氯(滴滴涕、六六六、林丹、艾氏劑、狄氏劑、五氯酚鈉氯丹高殘留)。
鹵代烷類(二溴乙烷、二溴氯炳烷 致癌致畸)。
有機磷(甲拌磷、乙拌磷、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對硫磷、乙基對硫磷、氧化樂果、治螟磷、水胺硫磷、內吸磷、蠅毒磷高毒,稻瘟凈、異稻瘟凈異臭味)。
氨基甲酸酯[克百威(呋喃丹)、涕滅威高毒]。
二甲基甲脒類(殺蟲脒 致癌)。
擬除蟲菊酯類(所有擬除蟲菊酯 對魚毒性大)。
取代苯類[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稻瘟醇)、苯菌靈(苯萊特)致癌]。
二苯醚類(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性)。
2.10除草
(1)改春耕為秋耕曬垡,春季灌水滅草。(2)清除田邊及溝渠雜草。(3)農家肥堆漚高溫發酵。(4)選用抗雜草品種。(5)稻田養魚、鴨、蟹、黃鱔等。(6)藥劑防治、秧田或大田除草可選用殺草丹、丁草胺、秋壯、惡草酮。大田除草可選用滅草松(排草丹)、掃氟特、二氯喹啉酸。直播稻田可選用優克稗(哌草丹)、掃氟特、芐嘧喹磺隆。用藥時,請詳見使用說明書。
2.11收割
黃谷粒早稻達90%,中、晚稻達95%時開始收割,收獲時還應避開雨天,隨收隨曬,宜采用竹席或三合土曬場,或多日間歇曬,或陰干、風干,在水泥坪曬應盡量減少稻谷與曬場磨擦。禁止在公路、瀝青路面、泥土或粉塵、大氣污染較重的地方晾曬,曬至稻谷含水量早稻13%以下、晚稻14%以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聯合收割機收割,以使稻草全部還田。
3 質量指標
要加大無公害優質稻米農殘檢測力度,逐步實施市場準人制,所有進入市場的優質稻米都要實施檢驗、合格證、標簽、發證、憑證上市。加強銷地市場與產地市場的連接,產地市場與生產基地的直接掛鉤,實現產地直銷。無公害稻米的衛生指標必須符合以下各項要求(mg/1kg):如汞(成品糧≤0.02)、砷(總砷)(成品糧≤0.7)、銅(Cu計)(成品糧≤10)、鎘(Cd計)(成品糧≤0.2)、亞硝酸鹽(稻米≤3)、氟(稻米≤1.0)、黃曲霉素B1(稻米≤10)、六六六(成品糧≤0.3)、滴滴涕(成品糧≤0.2)、甲拌磷(原糧≤0.02)、殺螟硫磷(原糧≤5)、倍硫磷(原糧≤0.05)、敵敵畏(原糧≤0.1)、樂果(原糧≤0.05)、馬拉硫磷(原糧≤3)、對硫磷(原糧<0.1)、辛硫磷(原糧≤0.05)、乙酰甲胺磷(原糧≤0.2)、甲胺磷(稻谷≤0.1)、甲基對硫磷(稻谷≤0.1)、水胺硫磷(稻谷≤0.1)、久硫磷(稻谷≤0.02)、毒死蜱(成品糧≤0.1)、硅硫磷(稻米≤0.2)、地亞農(原糧≤0.1)、敵百蟲(原糧≤0.1)、稻豐散(成品糧≤0.05)、亞胺硫磷(原糧≤0.5)、西維因(≤5)、呋喃丹(稻谷≤0.5)、噻嗪酮(≤0.3)、殺蟲雙
(稻米≤0.2)、多菌靈(原糧≤0.5)、三環唑(稻谷≤2)、粉銹寧(原糧≤0.5)。
1.1無公害優質水稻田生產基地環境要求
對稻田環境水、土、氣3項指標進行監測,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中有關農田和水田部分標準。
農田灌溉水質要求從嚴執行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灌溉水中的汞、鎘、砷、鉻(六價)、總鉛、總銅、總鋅、氰化物、苯、糞大腸菌群數等29個指標不能超標。
空氣質量要求達到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大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氟化物也不能超過標準。
1.2生產基地建設
(1)基地產區的土壤、水和大氣基本無污染或污染較輕,且離城市5km以上,并要遠離污水區,廢渣、廢物、廢料堆放區,交通干線,大型養殖場。
(2)基地與常規農業區之間必須有隔離帶(山、河、人造林等)或設立不少于8m的緩沖帶,緩沖帶種的作物必須按無公害優質稻栽培,但產品只能按常規處理。
(3)建立相對獨立的排灌系統并采取措施保證所用的灌溉水不受污染。
(4)田塊必須集中連片在6.67平方千米以上,其內不能夾其他作物田塊。
1.3農田及農事管理要求
(1)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統一協調,統一農事管理。
(2)制訂統一生產技術規程。
(3)加強環境監控和生產過程監管,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出現。
(4)建立基地檔案,做好過程記錄,內容包括:①田塊地圖;②田塊歷史;③農事管理記錄;④投入記錄;⑤收獲記錄;⑥貯存記錄;⑦銷售記錄;⑧標貼。
2 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過程控制技術
2.1種植制度
(1)建立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機肥含量,減少病蟲草害的稻田輪作體系。輪作體系中包括豆科作物或綠肥。如稻-稻-綠肥,蠶豆(蔬菜、西瓜、玉米)-稻,油菜-稻等。
(2)建立有利于培肥土壤,減輕病蟲草害;有利于有機生產體系綜合效益提高的種養結合的稻田生態體系。如稻鴨共作,稻田養魚(蟹、黃鱔)等。
2.2品種選擇
選用經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適應當地生態環境,抗病蟲能力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非轉基因品種。目前本省在生產上推廣的優質稻品種有:省三等優質早秈稻湘早秈31號、早優143。省三等優質晚秈稻湘晚秈6號、8號、10號、12號,培兩優288,新香優80,金優207,晚糯湘集9512。省二等優質晚秈稻湘晚秈5號、9號、11號、13號,益晚秈4號(限益陽市),愛華5號等。
2.3播種
早稻于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采用旱育秧或塑料軟盤育秧可提早10d左右播種;中稻再生稻于4月上旬播種;一季晚稻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種;雙季晚稻要根據各地安全齊穗期而定。安全齊穗期:湘西、湘西北在9月10日前后,湘北在9月15日前后,湘中在9月18日前后,湘南在9月20日前后,各地再根據品種生育期長短向前推算,確定適宜播種期。
2.4育秧
采用塑料軟盤育秧或濕潤育秧方式,秧田選用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在施足腐熟有機肥基礎上,每667平方米再施復合肥100kg,播種前應曬種、精選、消毒、催芽。
塑料軟盤育秧,早稻秧畦要平,秧畦寬1.3m左右,溝寬35~40cm,溝深20cm。每667平方米秧盤用量=拋栽蔸數/(秧盤孔數?.9),擺盤時秧盤要入土1/3,裝滿泥漿后,刮去秧盤上多余土,防止串根。播種量:雜交稻30~40g/1盤,常規稻50~60g/1盤,播種后用竹帚將種子輕打入泥,然后蓋膜保溫保濕。出苗前,膜內溫度≤35℃,不必揭膜通氣,1葉期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2葉期天氣好,通氣煉苗,膜內溫度控制20℃以內。育秧全過程以濕潤為主,出苗前不灌水,2葉期保留溝水,3葉期保持秧畦濕潤,如遇低溫可灌水保溫,拋秧前3~5d停止落水,讓其自然落干。1葉1心和拋栽前5~7d各追施尿素45~60kg/公頃,中稻、一季晚稻、雙季晚稻采用塑料軟盤育秧,最好用稀效唑拌種,或在1葉1心期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500倍液100kg噴施,使秧苗矮化多蘗。秧苗3.1葉期拋栽產量最高。濕潤育秧,早稻每667平方米凈秧田常規稻、雜交稻可播種25~30kg,中稻、一季晚稻、雙季晚稻、常規稻播15~20kg,雜交稻10~15kg,倒種春30~40kg。做到按畦過秤定量播種,播種后踏谷,早稻要蓋膜保溫保濕,秧苗1.5葉前以濕潤通氣為主,1.5葉后保持淺水層。秧苗1.5葉和移栽前5~7d可施尿素75kg/公頃。倒種春秧齡18d左右移栽,其余秧齡30d左右移栽為宜。
2.5移栽
早、晚稻拋栽或大苗移栽每667平方米2萬蔸,基本苗7萬~8萬。中稻、一季晚稻每667平方米1.7萬,基本苗4萬~5萬。大苗移栽最好采用寬行窄株或寬窄行。
2.6施肥
(1)禁止使用硝態氮肥。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和生物肥料。不能直接使用集約化養殖場畜禽糞便及其產物。不能施用未經無公害化處理的污泥、污水及垃圾。
(2)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1∶1為宜,大約廄肥100kg加尿素20kg(廄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d進行。有機肥施用前應漚制腐熟,有機肥中主要重金屬砷(以As計,≤20mg/1kg)、鎘(以Cd計,≤200mg/1kg)、鉛(以Pb計,≤100mg/1kg)含量控制在指標內。
(3)化肥與有機肥、微生物肥配合使用,大約廄肥100kg加尿素10kg或磷酸二銨20kg,微生物肥60kg(廄肥作基肥,尿素、磷酸二銨和微生物肥作基肥和追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d進行。
(4)肥料使用總量(尤其氮素總量)必須控制,使土壤、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在40mg/1升以下。應根據品種、氣候和土壤情況,因地制宜,平衡施肥。一般純氮總量120~180kg/公頃,氮磷鉀比例為1∶0.6∶0.8。一般氮肥的基肥、分蘗肥、穗肥施用比例為7∶2∶1。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50%~60%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有機肥第一次翻耕施入,化肥作基肥于第二次翻耕施入。齊穗后,可每隔7d用磷酸二氫鉀、艾格里肥等噴施。再生稻田應在頭季齊穗15~20d,施尿素225kg/公頃,頭季稻收割后3d內再施尿素75kg/公頃,并用九二01g兌水50kg噴施。
2.7排灌水
禁止用污染水源進行灌溉。前期淺水注意勤灌,當總苗數達預計穗數80%時開始曬田,曬到葉色退淡、葉片挺直,進入幼穗分化期復水,齊穗后保持田間干濕交替,收獲前5~7d斷水。再生稻田頭季收割后3d復水。
2.8病蟲防治
2.8.1農業防治
(1)健身栽培:選用抗病品種,早、中、遲熟品種按3∶5∶2搭配,嚴格種子消毒,適時播種,提倡寬行窄株或寬窄行栽培,實施科學水、肥管理。
(2)農業控害技術:清潔田園,實行水旱輪作,秋季翻耕曬垡,春季灌水滅蛹,4月下旬打撈菌核。
2.8.2生物防治
(1)天敵控制技術:保護和利用稻田蜘蛛等捕食性天敵、青蛙和寄生天敵,不在天敵對農藥敏感時期用藥。
(2)生態種養技術:提倡稻田養鴨、魚、蟹、黃鱔等。
2.8.3物理防治
(1)電子誘殺技術:按一盞頻振式殺蟲燈控2666.8平方米水稻害蟲裝配,每10盞燈串聯一個電腦時開關,每天20∶00自動開燈,6∶00自動關燈。
(2)性引誘劑誘殺技術:利用二化螟性誘劑誘蕊,按4個誘蕊缽控制667平方米二化螟裝配。
2.8.4藥劑防治
種子消毒:用強氯精浸種。
稻瘟病:抽穗破口前5~7d用稻曲寧、瘟曲克星防治,當稻瘟病中心團出現時,用三環唑或清道夫防治。紋枯病:分蘗期病蔸率20%,孕穗期30%用井崗霉素或64%螟紋靈防治。稻曲病:抽穗破口前5~7d,用稻曲寧、稻曲克星、井崗霉素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用普菌克、龍克菌、殺菌清、葉青雙防治。白葉枯病:用新植霉素、葉青雙防治。
稻薊馬:用吡蟲啉拌種(兼治秧田二化螟)。二化螟:分蘗期枯鞘株率5%或卵孵幼蟲高峰期用銳勁特、殺蟲雙、蘇特靈、52%匯豐立殺防治。稻縱卷葉螟:二、三齡幼蟲高峰,分蘗期70只/1百蔸、孕穗期50只/1百蔸時,用銳勁特、米滿膠懸劑、樂斯本乳劑、毒死威防治。稻飛虱:當蟲量1500只/1百蔸時,用吡蟲啉、撲虱靈、苦參堿、滅蟲清、復方Bt、多來寶防治。
在用藥時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水稻一個生產季節內一種農藥只允許使用1次,無公害優質稻生產中嚴格禁用高毒、高殘留、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及影響稻米質量的農藥及含有下述農藥的配制劑。
2.9無公害稻米禁止使用的農藥種類
無機砷(砷酸鈣、砷酸鉛 高毒)。
有機砷[甲基胂酸鋅(稻腳青)、甲基胂酸鐵銨(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高殘留]。
有機錫(三苯基醋酸錫、三苯基氯化錫、毒菌錫、氯化錫 高殘留)。
有機汞[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賽力散)劇毒高殘留]。
有機雜環類(敵枯雙 致畸)。
氟制劑(氟化鈣、氟化納、氟乙酸鈉、氟鋁酸鈉劇毒易藥害)。
有機氯(滴滴涕、六六六、林丹、艾氏劑、狄氏劑、五氯酚鈉氯丹高殘留)。
鹵代烷類(二溴乙烷、二溴氯炳烷 致癌致畸)。
有機磷(甲拌磷、乙拌磷、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對硫磷、乙基對硫磷、氧化樂果、治螟磷、水胺硫磷、內吸磷、蠅毒磷高毒,稻瘟凈、異稻瘟凈異臭味)。
氨基甲酸酯[克百威(呋喃丹)、涕滅威高毒]。
二甲基甲脒類(殺蟲脒 致癌)。
擬除蟲菊酯類(所有擬除蟲菊酯 對魚毒性大)。
取代苯類[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稻瘟醇)、苯菌靈(苯萊特)致癌]。
二苯醚類(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性)。
2.10除草
(1)改春耕為秋耕曬垡,春季灌水滅草。(2)清除田邊及溝渠雜草。(3)農家肥堆漚高溫發酵。(4)選用抗雜草品種。(5)稻田養魚、鴨、蟹、黃鱔等。(6)藥劑防治、秧田或大田除草可選用殺草丹、丁草胺、秋壯、惡草酮。大田除草可選用滅草松(排草丹)、掃氟特、二氯喹啉酸。直播稻田可選用優克稗(哌草丹)、掃氟特、芐嘧喹磺隆。用藥時,請詳見使用說明書。
2.11收割
黃谷粒早稻達90%,中、晚稻達95%時開始收割,收獲時還應避開雨天,隨收隨曬,宜采用竹席或三合土曬場,或多日間歇曬,或陰干、風干,在水泥坪曬應盡量減少稻谷與曬場磨擦。禁止在公路、瀝青路面、泥土或粉塵、大氣污染較重的地方晾曬,曬至稻谷含水量早稻13%以下、晚稻14%以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聯合收割機收割,以使稻草全部還田。
3 質量指標
要加大無公害優質稻米農殘檢測力度,逐步實施市場準人制,所有進入市場的優質稻米都要實施檢驗、合格證、標簽、發證、憑證上市。加強銷地市場與產地市場的連接,產地市場與生產基地的直接掛鉤,實現產地直銷。無公害稻米的衛生指標必須符合以下各項要求(mg/1kg):如汞(成品糧≤0.02)、砷(總砷)(成品糧≤0.7)、銅(Cu計)(成品糧≤10)、鎘(Cd計)(成品糧≤0.2)、亞硝酸鹽(稻米≤3)、氟(稻米≤1.0)、黃曲霉素B1(稻米≤10)、六六六(成品糧≤0.3)、滴滴涕(成品糧≤0.2)、甲拌磷(原糧≤0.02)、殺螟硫磷(原糧≤5)、倍硫磷(原糧≤0.05)、敵敵畏(原糧≤0.1)、樂果(原糧≤0.05)、馬拉硫磷(原糧≤3)、對硫磷(原糧<0.1)、辛硫磷(原糧≤0.05)、乙酰甲胺磷(原糧≤0.2)、甲胺磷(稻谷≤0.1)、甲基對硫磷(稻谷≤0.1)、水胺硫磷(稻谷≤0.1)、久硫磷(稻谷≤0.02)、毒死蜱(成品糧≤0.1)、硅硫磷(稻米≤0.2)、地亞農(原糧≤0.1)、敵百蟲(原糧≤0.1)、稻豐散(成品糧≤0.05)、亞胺硫磷(原糧≤0.5)、西維因(≤5)、呋喃丹(稻谷≤0.5)、噻嗪酮(≤0.3)、殺蟲雙
(稻米≤0.2)、多菌靈(原糧≤0.5)、三環唑(稻谷≤2)、粉銹寧(原糧≤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