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覆膜濕潤栽培技術增產。經過10年的積極探索,首創了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和同仁們的高度重視,探索了一條改造低產稻田的新路子。其最大的功能是節水、增溫、改土、滅草、早熟、增產、增效。一般比常規淹水栽培提早成熟7~10天,增產30%以上,平均增產稻谷100~150kg/667平方米,高產田塊產量達到900kg/667平方米;節水70%左右,節肥20%左右,滅草效果達90%。該市每年推廣1.6萬公頃以上。據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統計,全國每年推廣11.3萬公頃。2003年9月,國際水稻地表覆蓋旱作技術研討會在該市召開,德國一些大學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已將該技術作為技術研究項目,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土耳其等11個亞非國家也在應用這項技術。
2.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術節本增效。為了完善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體系,簡化田間操作工序,從2001年開始在張灣區布點試驗研究水稻直播旱作技術;2002年試點擴大到全市7個縣市區,普遍取得了節本增效的效果;2003年進一步在不同地區、不同茬口開展多點試驗,2004年轉入全面示范階段。
傳統意義上的水稻主要靠一水、二秧、三管,頤名思義水稻就是要有水、要插秧、要搞好管理。多年來,為了解決水的問題,引種過旱稻,因適應性和品種、品質上的原因沒有成功。為了尋求抗旱節水的新途徑,進行過旱改水、草覆蓋、由淹水栽培改覆膜濕潤栽培等多種探索,每走一步就是一次創新、一次進步,但就是沒有將多種旱作節水技術組裝配套起來。農業是用水第一大戶,占世界水資源用量的88%,其中灌溉用水占農業用水的90%以上,淡水資源缺乏已嚴重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水稻又是農業用水的大頭,傳統稻作是淹水栽培,其耗水量驚人,耗水量達400~600立方米/667平方米。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是將多種單項技術組裝配套的綜合技術,在多個環節上了技術創新,從宏觀上看,其意義十分深遠。如果說雜交水稻引發一場以增產效益為特征的數量革命,那么覆膜直播旱作技術,將引發一場以節本降耗為特征的效益革命。
2.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術節本增效。為了完善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體系,簡化田間操作工序,從2001年開始在張灣區布點試驗研究水稻直播旱作技術;2002年試點擴大到全市7個縣市區,普遍取得了節本增效的效果;2003年進一步在不同地區、不同茬口開展多點試驗,2004年轉入全面示范階段。
傳統意義上的水稻主要靠一水、二秧、三管,頤名思義水稻就是要有水、要插秧、要搞好管理。多年來,為了解決水的問題,引種過旱稻,因適應性和品種、品質上的原因沒有成功。為了尋求抗旱節水的新途徑,進行過旱改水、草覆蓋、由淹水栽培改覆膜濕潤栽培等多種探索,每走一步就是一次創新、一次進步,但就是沒有將多種旱作節水技術組裝配套起來。農業是用水第一大戶,占世界水資源用量的88%,其中灌溉用水占農業用水的90%以上,淡水資源缺乏已嚴重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水稻又是農業用水的大頭,傳統稻作是淹水栽培,其耗水量驚人,耗水量達400~600立方米/667平方米。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是將多種單項技術組裝配套的綜合技術,在多個環節上了技術創新,從宏觀上看,其意義十分深遠。如果說雜交水稻引發一場以增產效益為特征的數量革命,那么覆膜直播旱作技術,將引發一場以節本降耗為特征的效益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