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產中無論是制種還是制作栽培菌袋,污染率的高低都將直接影響著耳農的經濟效益。雜菌的污染是由于外界微生物入侵而導致的結果。在目前,由于菇農生產食用菌的設備還比...
黑木耳生產中無論是制種還是制作栽培菌袋,污染率的高低都將直接影響著耳農的經濟效益。雜菌的污染是由于外界微生物入侵而導致的結果。在目前,由于菇農生產食用菌的設備還比較簡陋,造成的污染途徑很多,減少污染主要靠人們認真操作,把好各個無菌操作技術環節。但有的環節是可以通過人為操作來達到降低污染率,有的環節卻是生產工藝和設備本身造成的,只有靠工藝改革、設備改造更新來解決。造成污染后,人們不僅要及時觀察鑒別出污染物,保證菌種、菌袋是純培養的,而且要客觀總結造成污染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挽救損失。這樣才有利于制種、制袋成本的降低和技術操作水平的提高。
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點:
1、用于擴大繁殖的菌種本身就不是純培養物
無論是制種(包括一級種、二級種、三級種),還是制作菌袋,都要使用純種接種培養,用于繁殖擴大的菌種本身若是已污染的菌種,繁殖擴大到新的培養環境中必然造成新的污染。
其表現特點:污染常常發生在接種塊之中或周圍,污染往往是小批量的,污染雜菌種類與菌種污染種類相一致。
防止措施:
對于此類污染主要依靠嚴格控制菌種生產條件和嚴格檢查菌種質量來克服,從瓊脂培養基的試管種就開始進行質量檢查。以天然固體培養基培養時更要注意細菌污染和防止雜菌菌絲被黑木耳菌絲所覆蓋。同時菌種生產場所與生產場所相隔開。
2、工藝不合理 設備過于簡陋
黑木耳熟料栽培都要經過常壓或高壓滅菌,使培養基達到無菌后再接種純培養。但目前制種、制袋每個環節的設備是分散的,不能形成一個流水作業線,且滅菌、冷卻、接種環境均難達到基本無菌要求,容易造成無菌培養基重新污染,浪費大量人力和燃料。特別是培養基滅菌后的冷卻過程,隨著溫度的降低,氣體體積縮小,造成瓶(袋)內氣壓降低,冷卻室空間的雜菌不僅附著在菌瓶(袋)表面,而且隨著瓶(袋)內外氣壓的動態平衡而進入瓶內或袋內而污染。當棉塞受潮或菌袋破損時,污染的機會會更多。憑著經驗而采取一些藥物消毒、操作時間選擇、冷卻時門窗的控制等措施雖然對降低污染率有一些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克服污染率高的問題,用這種粗放的工藝和簡陋的設備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必然會造成重大污染損失。
其表現特點:污染雜菌的部位、種類無規律性。
防止方法:
提倡規模生產,具有微生物傳播規律的合理規范的生產工藝,根據微生物傳播規律和流水作業規程來規劃設計,原料加工、儲存、制作為有菌區,菌袋培養為無菌區,提倡采用雙門滅菌設備將有菌區和無菌區分開;冷卻室和接種室配有空氣過濾設備,使用高效低毒空間消毒藥劑。
3、培養基滅菌不徹底
無論是常壓滅菌還是高壓滅菌,如果同一批滅菌的培養基中大多數或全部污染,且雜菌種類多樣。
其表現特點:在培養基上中下各部位均出現雜菌,那么這種現象標志著可能是滅菌不徹底造成的緣故。
防止方法:菌袋堆疊方式應有利于滅菌容器內蒸汽的暢通,防止滅菌容器內“死角”的產生;高壓滅菌時應排凈冷凝水,預防造成假壓;滅菌操作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
4、操作不慎造成的污染
操作技術包括滅菌操作、滅菌后無菌處理,接種過程無菌操作、接種后的培養條件控制等。
表現特點:操作不慎造成的污染,雜菌不僅在接種塊周圍,還常在培養料的表面,呈花花點點,不一定集中一處,且有斷斷續續污染的現象。
防止方法:
①、不使棉塞受潮。高壓滅菌,菌瓶(袋)排列時,有棉塞的一端朝內,不靠鍋壁,預先夾層預熱,進氣由小到大,滅菌結束時,讓其自然冷卻,鍋門微開,讓余熱使棉塞上的水汽蒸發,如一次大開鍋門,冷空氣大量進入鍋內,不僅有雜菌空氣污染菌袋表面,而且棉塞易潮濕而感染雜菌。
②、接種室或接種箱使用前必須嚴格消毒。
③、接種過程要嚴格無菌操作,進入接種室后要少走動、少說話。特別要注意要在火焰上方接種;拔出棉塞時不要用力直線上拔,應當旋轉式拔出,避免造成瓶內空氣負壓,外界空氣突然進入;棉塞潮濕應更換滅菌過的干燥棉塞,接種時要將瓶口朝下,特別在取出棉塞后瓶口一定要朝下,接種移動過程接種工具和接種塊在火焰上方無接觸過程接種;菌袋接種時應做好菌種接種前的處理工作。
5、培養環境造成的污染
表現特點:接種后菌種或菌袋污染率低,隨著時間推移污染率逐漸增高。
克服辦法:選擇清潔、干燥、通風的場所作為培養場所,并遠離雜菌污染源;防止人為何老鼠、蟑螂等危害菌袋,要及時更換受潮的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