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平菇著色病,就是平菇菇體受環境不良因素刺激后,菇體表現為變色癥狀。比如:平菇幼菇的菌蓋由灰到灰褐色、黑褐色,局部或全部變為黃色、焦黃色或淡藍色,使子實體生長受...
所謂平菇著色病,就是平菇菇體受環境不良因素刺激后,菇體表現為變色癥狀。比如:平菇幼菇的菌蓋由灰到灰褐色、黑褐色,局部或全部變為黃色、焦黃色或淡藍色,使子實體生長受到抑制,生長速度明顯減緩,隨著繼續發育就會畸形生長,或者菌蓋皺縮上翹,嚴重影響產品質量。
發生情況
1、在露地陽畦栽培時,由于覆蓋的薄膜質量有問題引起床面上部子實體的顏色呈黃紅色或紅褐色,這種情況發生不普遍。
2、是多發生在室內栽培的菇床上,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①、有的栽培地區在低溫季節使用煤爐升溫時,棚內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濃度較高,子實體吸入這些有毒氣體后會形成短期中毒癥狀而變色,一般菌蓋邊緣變色較深,中間較淺,菌柄一般不易變色,整個菇型也不會變,只是菌蓋(尤其是邊緣)變藍色后不易恢復。
②、質量不好的塑料棚膜中含有某些不明結構和成分的化學物質,被冷凝水析出后滴落在子實體上,也會發生該類病害,這種情況下,菌蓋變成焦黃色的居多,著色部位生長會受到抑制,菌肉薄、質地較硬,菌蓋邊緣不整齊。
③、在農田中取用的覆土中含有大量的農藥殘留成分、噴霧器中的農藥殘留、外界某些有害氣體的侵入等,都會導致該病害的發生。
④、出菇期光照弱和溫度偏高,則形成高腳畸形菇。
⑤、菌柄生長后期溫度低(0℃左右),不分化菌蓋而形成光桿型平菇或瘤蓋菇。
⑥、培養料含水量低,出菇期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低,導致幼菇萎縮干枯。
防治方法
菇農在實際生產中,出現這種病害后,應根據具體情況,找出病因,才能對癥解決:
1、在生產過程中,不可盲目使用化學農藥,如果確需使用,一定要購買低毒無殘留、知名廠家生產的農藥制劑,否則就會給你的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菇棚用膜,一定不能貪圖便宜購買那些混濁的塑料薄膜,這種薄膜的其中就加入了很多不明成分的化工物質,購買薄膜時要選擇透明、全新料生產的農用薄膜;棚架要設計成圓弧形或斜面形,也至于冷凝水下落時不會落在子實體上。
3、冬季菇房需要加溫時,最好使用空調,沒有條件使用空調的菇農,可改用煤爐加溫,但加溫時最好不要使用明火,以防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氣體,生火要有煙筒,而且煙筒必須密封完好,防止露出過多煙霧,造成菇體中毒。
4、控制溫濕度 在平菇子實體形成階段,出菇室溫度控制在20℃以下,遇到氣溫高時,常灑水并通風降溫,低溫時加溫保溫,中溫型品種保持在8℃以上,低溫型品種保持在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5、改善光照和通風條件 菇房要適當通風換氣,使出菇室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0.1%。每天光照4-6小時。
6、出菇前或出菇期增水 發現培養料含水量過低或干燥時,及時用竹竿或小木棍于傍晚時,在栽培袋口打洞,洞要深達袋底,每個洞內注入足夠的水,并且保持發菌室或出菇室內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0%以上。如果在室外露地栽培,床面除打洞灌水外,對菇床四周的土壤也要澆足夠的水,防止干燥土壤從培養料中吸取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