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鵪鶉高效養殖關鍵技術

   日期:2016-08-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3    
---兼答石家莊、保定等地讀者問近日,石家莊、保定等地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有關鵪鶉養殖的技術。為此,我們特刊登該文,希望大家結合當地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以下7方面工作,最終實現養殖效益不斷增加。 

  ---編者 

  飼養鵪鶉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養殖業,但需講究科學的飼養方法。 

  一、建筑籠舍 

  用籠舍法養鵪鶉效果好,可采取竹木結構建筑,籠長80厘米、寬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層飼養。籠舍要設在清靜通風、向陽、光線好而保溫的房屋安置,注意調節溫度,保持冬暖夏涼,嚴格控制畜禽(狗、貓、雞等)出入或人為騷擾。飼養密度按籠舍單層計算,每平方米可養雛鶉100~150只或成年鵪鶉60只左右。鵪鶉籠舍內要配置料槽、飲水器;必須安裝照明設備,夜晚須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鵪鶉的產蛋率。 

  二、配好飼料 

  鵪鶉的飼料盡量采用纖維少、營養豐富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質,適口性良好,不能隨意變換,以防減食,影響產量。一般飼料配方是:玉米50%,豆餅8%,菜籽餅3.7%,麥麩29%,魚粉6%、粗糠1.5%,骨粉1.5%,食鹽0.3%,還可加一些復合維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三、日常管護 

  ①要勤掃籠舍,清除糞便(每天要清除糞便一次,至少兩天一次),防止潮濕、污染,經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衛生。②0~4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加料、喂水要當心,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濕絨毛。③鵪鶉飼養40天即可上籠,以適應產蛋時的籠養環境,夏季要保持通風良好,防暑降溫;冬季要生爐子,保持溫度在16℃以上。④產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可補充光照4小時左右。母鶉產蛋通常是下午2~4時,6時結束。要隨時撿蛋,以防踐踏、啄碎。⑤要勤于檢查與調整室內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并要防止各種應激、啄癖、鼠害、獸害和煤氣中毒的發生。⑥定期稱測體重與檢查羽毛生長情況,并做好各項記錄和統計報表。 

  四、配種繁殖 

  春季配種在3~5月,秋季在9~11月,公母鵪鶉搭配1:4;一般每只公鵪鶉一天交配一只母鵪鶉,如果過多交配會影響種蛋的受精率。配種時將公鵪鶉放到母鵪鶉的籠里,自行交配,配后再捉出公鵪鶉。 

  五、抓住育雛關 

  鵪鶉蛋只需17天就孵化出小鵪鶉。剛出殼的雛鶉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差,要注意保溫。出殼1~2天,籠舍溫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內吸收蛋黃,收臍良好。以后每天降溫0.5℃,一直降至25℃左右時即保持恒溫,另外要適時給鵪鶉開食。出殼1天后,要喂些蒸熟蛋黃和碎玉米。一周后飼喂混合飼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間2次)。飼料要拌濕,用手捏能成團而又松散為宜,還應勤喂些冷開水。一般養50天成熟,開始產蛋。 

  六、強制換羽 

  如利用第2個產蛋周期,需實行人工強制換羽。實施方法是:停料4~7天、黑暗,迫使產蛋鶉迅速停產,接著脫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天。必須淘汰病、弱個體,飲水不可中斷。 

  七、疾病防治 

  ①胃腸炎。由飼料霉爛或飼養不當引起腹瀉、虛弱、昏迷等,可在飼料中拌入痢特靈或木炭末連喂3天,停2天,再喂1~2次,或在飼料中拌入土霉素,連喂5天。也可用磺胺咪唑或磺胺二甲嘧啶拌入飼料中每天喂2次,連喂5~6天。 

  ②白痢。由沙門氏桿菌引起不食、排白色有惡臭稀糞等,可在飼料中拌入痢特靈連喂3天,停喂2天再喂3天,待糞便正常停喂。可在飼料中加入土霉素連喂6天,或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飼料內連喂3天,停2天再喂3天。 

  ③脫肛和難產。由早產或產蛋期營養不良等引起,防治方法保持飼料營養全面,防止母鵪鶉過肥和預防輸卵管疾病。難產時要用手輕按腹部助其產蛋。脫肛時,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肛門直腸,然后輕輕送回體內。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