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早稻的露地育秧技術

   日期:2016-08-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2    
廣東省早稻育秧主要是露地育秧。露地育秧往往遇到春寒造成爛秧,而培育壯秧是防止爛秧的積極措施。只要認真抓好培育壯秧的各項技術環節,采取綜合性技術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爛秧。首先要有優質的種子,在選、留、藏好種子的前提下,播種育秧以前,必須認真抓好發芽試驗,翻曬種子,用鹽水或黃泥水選種,種子消毒,浸種催芽,選好秧田,疏播勻播,冷浸暖播,適當埋芽等一系列技術環節,此外,還要適期播種,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這是培育壯秧,防止爛種、爛芽和死苗的重要措施。現著重闡述下面幾個主要問題: 

    (1)因地制宜,推廣“一擴兩降”經驗 

    提高秧苗素質,培育健壯秧苗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疏播。當然,單純疏播不一定就能育成壯秧,但壯秧一定要疏播。雜交水稻之所以獲得高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認真抓好疏播,充分發揮了壯秧優勢。當前我省多數秧田播種量過密,大田用種量過多,所以要改變“秧田小氣,用種闊氣,產量泄氣”的狀況,因地制宜地推廣浙江省紹興地區“一擴兩降”的經驗。“一擴”就是適當擴大秧田面積,“兩降”就是適當降低(減少)秧田播種量和大田用種量。我省各地也有這方面的經驗,應該注意總結推廣。 

    根據我省目前的情況,每畝秧田的播種量以大秧80~100斤,中苗鏟秧150斤左右為宜。播種要按畦稱種,做到疏播勻播。總之,為了培育壯秧,各地應在原有的基礎上,盡量做到疏播一點,秧田面積擴大一點,大田用種量減少一點。 

    (2)搞好秧田建設 

    “育秧先育根,育根先養田。”這是農民群眾對于早稻育秧的經驗總結。所謂養田,就是指提高秧田地力,搞好秧田建設。早稻良好的秧田必須具備抗寒育秧的基礎,氮、磷、鉀肥要配合得當。氮素肥料要均勻分布在秧田全耕作層中,達到深廣而稀薄,使秧田全耕作層含氮的數量足,并把它變為地力。而磷、鉀肥要集中在秧田表土層。 

    “氮”是合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蛋白質是細胞增生的物質基礎,因此,氮肥是秧苗生長最重要的養分。如果秧田缺氮,秧苗吸收氮素不足,生長不良,就會出現“鐵線尾”而成為“瘦弱秧”,所以秧田必須施足氮肥。但秧田表層如果氮肥太多,在高溫多照的明顯回暖期,秧苗對氮素吸收過量,一遇到低溫天氣就會降低抗寒能力。如果秧田全耕作層含氮適量,禾苗就穩生穩長,苗體勁實,素質良好,秧苗自身的抗寒力就顯著增強。 

    “磷”是細胞核的組成部分,磷對葉綠素的生成和蛋白質的合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缺乏磷養分則秧苗體內銨態氮含量增大;磷不足,不但呼吸作用減少,而且同化作用更減低,葉鞘貯藏淀粉亦少,抗寒力就弱。施用磷肥,可使秧苗勁硬,促進稻根伸長而發達,增加抗寒力。 

“鉀”對碳水化合物的同化作用有著重要影響。缺乏鉀養分,不但光合作用顯著降低,而且呼吸作用旺盛。施用鉀肥,既可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淀粉與蛋白質的合成,又可抑制呼吸,減少消耗,并使機械組織發達,秧苗勁硬,抗寒力強。 

    總之,秧苗吸收磷、鉀素,可增強抗寒能力;且秧苗對磷、鉀養分的“貯藏”能力較強,移植后遇到大田缺乏磷、鉀肥時,還可以在禾苗體內再分配利用,緩和矛盾。由于秧苗在早春低溫的環境中,對磷鉀肥的吸收緩慢,所以要淺施、施足磷鉀肥,使秧田表土層含磷、鉀較多,保證磷鉀養分的供應處于最佳狀態,以克服低溫對吸收磷鉀養分的不利影響。 

    有些社隊依靠化學肥料育秧,表面上秧苗長得很“好看”,但一冷就死,這叫做“化學秧”;或者臨近播種時遲施、淺施基肥,肥料主要集中在秧田表土層,造成秧田不“清潔”,有毒物質多,以致容易出現爛芽,死苗;或者基肥不足,只依靠追肥,追施氮肥過多的秧苗,看來烏烏綠綠,卻經不起冷空氣的襲擊。所以,早稻露地培育壯秧,必須大力搞好秧田建設,提高秧田地力,并注意基肥的施用方法。 

    早稻育秧的秧田最好是相對固定,并年年造造增施有機質肥料,使土壤多留殘肥,提高地力,以培育素質良好的“地力秧”。如果秧田地力不足,則要施用基肥。要改變氮肥的施用方法,變大量追施秧針肥、斷乳肥為多施基肥;變基肥面層淺施為基肥全層深施;變臨近播種時基肥遲施為犁冬曬白時基肥早施。上述這些原則,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農家肥可在犁冬曬白時勻施,先施肥后犁冬,使肥料與土壤混和,以培養地力。如果施用肥沃的塘涌泥,最好是“擔干冬”,經過曬白風化后才灌水辦田,使塘涌泥與原土充分混和,以提高地力。如果施用人畜糞尿,最好在灌水辦田前施下,使肥料滲透到全耕作層中去,并結合曬冬風化,讓其充分分解熟化,這叫做“潑冬糞”。要把過去在灌水辦秧田時“潑水糞”的習慣改為“潑冬糞”。若有肥沃魚塘水的地方,可以在犁冬曬白后灌入肥水浸田整秧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有類似潑冬糞的效果,但不能在播種后再灌入肥沃的魚塘水,因為這時灌入魚塘水對秧苗健壯生長不利,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利用瓜、菜、甘蔗等作物跡地及萍母田(不宜利用過肥的)作秧田。如果秧田土壤保肥性不良,又來不及培養地力,必要時可在播種前施用土雜肥,但仍需實行全層施肥。忌用化學氮肥作面層肥。播種后忌用豬屎灰覆蓋谷芽。 

    在搞好地力建設的基礎上,還要搞好排灌設施。要做到快排快灌,排灌分家,盡可能把灌水口設在北面,排水口設在南面,還要注意給秧田灌入新鮮水。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犁冬曬白,使土壤有肥分而無毒質;在育秧期間,才有利于曬秧板和有利于保溫、增氧、調濕、洗咸、除毒、防病等,收到減少爛秧的效果。 

    在實施全層施氮的過程中,還要將經過堆漚的磷肥施作面層肥,鉀肥可施作面層肥及追肥,以提高表土層磷鉀肥的含量。 

    (3)肥水管理 

    春暖期之前,低溫寡照的天氣頻繁,秧針肥、斷乳肥要根據秧苗長勢、土壤肥力的高低及天氣狀況加以適當控制。以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4℃以上(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小于14℃,出現頻率20%以下)作為春暖期的氣象指標。根據我省南海縣氣象站1957~1976年的氣象資料分析,南海縣的春暖期在3月4日(保證率70%),或在3月17日(保證率90%以上)。由此可見,我省中部在3月4日至16日之間,氣溫仍不夠穩定,低溫的出現頻率仍有20~30%。在1970年、1976年、1978年、1979年以及1981年,本省中部在3月上、中旬出現大量死苗,主要原因是追施氮肥后,秧苗生長嫩綠,抗寒力弱,所以在春暖之前,不宜過多施用氮肥。但是,到氣溫穩定回升的春暖期,則要及時施用氮肥,使秧苗“返老還童”。施用時應分次薄施,最好是施腐熟的人畜糞尿加入少量化學氮肥。送嫁肥以施用含磷鉀素較高的完全肥料為好,如果是單純施用化學氮肥作送嫁肥,施后4~5天,秧苗剛發出新根就要及時移植。如果移植前后天氣不好,就沒有必要單純施用化學氮肥作送嫁肥。 

    在排灌方面,春暖前不要灌肥水,要灌清水;不要灌含有毒質的水,要經常保持秧田“清潔”。播種后要注意曬好秧板,以增氧除毒;見青后要淺灌多露,保溫增氧;要大排大灌,洗咸除毒。這是防病害、防爛秧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在多施氮肥的情況下,更應這樣做。秧苗出真葉后,冷空氣入侵前要灌水保溫,但不能困死水,以便解決灌水保溫與土壤含氧量的矛盾,尤其是斷乳期更加要注意。有條件的地方要灌長流水,盡可能在北面灌水,在南面排水,還要注意使新鮮水走勻全田,讓全田的溫度一致。冷空氣過后,一定要繼續用水“養秧”數天直至發新根,才逐漸進行濕潤灌溉,否則,“飽水秧”突然失水就會招致死苗。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