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缺氮

   日期:2016-08-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1    
 1.概述  

    將作物播種于土壤中,細胞原生質就開始活動,開始生長。原生質的主體為蛋白質,它是和生命有關的化合物,其中含有約16%的氮素。 

    作物吸收無機態(tài)的銨鹽和硝酸鹽,可合成氨基酸,進一步合成蛋白質。蛋白質由22種氨基酸組成,這些氨基酸在維持作物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作物體內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葉綠素、酶、激素及核酸等也都含有氮素。因此,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氮素是必需的,適量的氮能夠促進根系的發(fā)育和莖葉的生長,使作物保持綠色。氮素施用的合理與否,關系到能否達到“高產優(yōu)質作物”的目的。 

    氮的需要量與作物的生長量成正比。如果不足,生長發(fā)育顯著受阻;相反,吸收過多就會使作物體軟弱倒伏,抗病能力下降。    

    2. 癥狀  

    氮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若不施氮肥則立即出現(xiàn)缺乏癥狀。缺氮時,因葉綠素的生成受阻而葉片變黃,而且生長發(fā)育衰退,葉片變小變硬,這與缺鐵、缺硫相似,但從施用氮肥又迅速恢復綠色這一點,可以與其它元素的缺乏癥加以區(qū)別。 

    水稻缺氮,植株生長緩慢,個體矮小,分蘗減少;葉綠素合成受阻,葉色褪淡,老葉黃化,早衰枯落;莖葉常帶有紅色或紫紅色;根系細長,總根量減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較小。缺氮不十分嚴重時,結實雖然良好,籽粒與秸稈的比值也有所提高,但成熟提早,產量和品質下降。由于缺氮時細胞壁相對較厚,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強。  

    3. 發(fā)生原因  

    ①砂質土壤、有機質貧乏的土壤及新墾灘涂等熟化程度低的土壤,易發(fā)生缺氮。 

    ②土壤肥力不均,易發(fā)生斑塊狀缺氮。 

    ③不施基肥。 

    ④大量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機肥料,如秸稈等。  

    4.防治方法  

    ①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對于新開墾的、熟化程度低的、有機質貧乏的土壤及質地較輕的土壤,要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培肥地力,以提高土壤的保氮和供氮能力,防止缺氮癥的發(fā)生。 

    ②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料如秸稈時,應注意配施速效氮肥。 

    ③在翻耕整地時,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 

    ④對于地力不勻引起的缺氮癥,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 

    ⑤一旦出現(xiàn)缺氮癥狀,應立即用0.4~0.5%尿素溶液作葉面肥噴施,或每667m2施用10~20kg尿素,尿素施于土壤后,會很快被作物吸收,因此,在短期內(5~6天后)葉片轉變?yōu)榫G色,并恢復生長。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