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比起莖和子粒,葉片中含鈣量多,這是由于鈣可以中和葉片內部代謝反應所產生的有機酸。如果葉片中積累有機酸,就會使細胞液呈酸性,阻礙作物有正常生理活動,鈣具有中和過剩有機酸的作用。
因為鈣在植物體內與草酸或果膠結合,所以它沉積于老葉而很少移動到幼葉。此外,鈣參與作物體內糖分的運輸,缺乏時葉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向子粒的運輸受阻。
2. 癥狀
鈣是不易移動的元素,因此,當水稻缺鈣時,新葉葉尖、葉緣黃化,窄小畸形成粘連狀,展開受阻,葉脈皺褶,葉肉組織殘缺不全并伴有焦邊;頂芽黃化甚至枯死;根尖壞死,根系細弱,根毛發育停滯,伸展不良。
3. 發生原因
①質地輕、有機質貧乏、淋失嚴重、有效鈣供應不足的酸性土壤。
②土壤鹽分含量過高,抑制水稻對鈣的吸收。
③干旱條件下,土壤水分虧缺,鈣的遷移和吸收受阻。
4.防治方法
(1)出現缺乏癥時將0.3~0.5%的氯化鈣溶液或0.3%磷酸亞鈣溶液噴施于葉面。同時灌水入田,因為水分不足時,也會顯著阻礙鈣的吸收。
(2)合理施用鈣質肥料。在pH小于5.0~5.5的酸性土壤上,應施用石灰質肥料,既起到調節土壤pH的作用,同時增加鈣的供給。石灰的用量一般通過中和滴定法來計算,同時還要控制施用年限,謹防因石灰施用過量而形成次生石灰性土壤。此外,含鈣的氮、磷肥料如硝酸鈣、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也能補充一定數量的鈣,但其施用量應以水稻對氮磷營養的需要量而定。
(3)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的用量。在含鹽量較高及水分供應不足的土壤上,應嚴格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料的用量,尤其是一次性的施用量不能太大,以防土壤的鹽濃度急劇上升,避免因土壤溶液的滲透勢過高而抑制水稻根系對鈣的吸收。
(4)合理灌溉。在易受旱的土壤上及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要及時灌溉,以利土壤中鈣離子向水稻根系遷移,促進鈣的吸收,可防止缺鈣癥的發生。
防治:
1.合理施用鈣質肥料。
在PH小于5.0~5.5的酸性土壤上,應施用石灰質肥料,既起到調節土壤PH的作用,同時增加鈣的供給。石灰的用量一般通過中和滴定法來計算,同時還要控制施用年限,謹防因石灰施用過量而形成次生石灰性土壤。此外,含鈣的氮、磷肥料如硝酸鈣、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也能補充一定數量的鈣,但其施用量應以水稻對氮磷營養的需要量而定。
2.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的用量。在含鹽量較高及水分供應不足的土壤上,應嚴格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料的用量,尤其是一次性的施用量不能太大,以防土壤的鹽濃度急劇上升,避免因土壤溶液的滲透勢過高而抑制水稻根系對鈣的吸收。
3.合理灌溉。在易受旱的土壤上及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要及時灌溉,以利土壤中鈣離子向水稻根系遷移,促進鈣的吸收,可防止缺鈣癥的發生。
比起莖和子粒,葉片中含鈣量多,這是由于鈣可以中和葉片內部代謝反應所產生的有機酸。如果葉片中積累有機酸,就會使細胞液呈酸性,阻礙作物有正常生理活動,鈣具有中和過剩有機酸的作用。
因為鈣在植物體內與草酸或果膠結合,所以它沉積于老葉而很少移動到幼葉。此外,鈣參與作物體內糖分的運輸,缺乏時葉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向子粒的運輸受阻。
2. 癥狀
鈣是不易移動的元素,因此,當水稻缺鈣時,新葉葉尖、葉緣黃化,窄小畸形成粘連狀,展開受阻,葉脈皺褶,葉肉組織殘缺不全并伴有焦邊;頂芽黃化甚至枯死;根尖壞死,根系細弱,根毛發育停滯,伸展不良。
3. 發生原因
①質地輕、有機質貧乏、淋失嚴重、有效鈣供應不足的酸性土壤。
②土壤鹽分含量過高,抑制水稻對鈣的吸收。
③干旱條件下,土壤水分虧缺,鈣的遷移和吸收受阻。
4.防治方法
(1)出現缺乏癥時將0.3~0.5%的氯化鈣溶液或0.3%磷酸亞鈣溶液噴施于葉面。同時灌水入田,因為水分不足時,也會顯著阻礙鈣的吸收。
(2)合理施用鈣質肥料。在pH小于5.0~5.5的酸性土壤上,應施用石灰質肥料,既起到調節土壤pH的作用,同時增加鈣的供給。石灰的用量一般通過中和滴定法來計算,同時還要控制施用年限,謹防因石灰施用過量而形成次生石灰性土壤。此外,含鈣的氮、磷肥料如硝酸鈣、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也能補充一定數量的鈣,但其施用量應以水稻對氮磷營養的需要量而定。
(3)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的用量。在含鹽量較高及水分供應不足的土壤上,應嚴格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料的用量,尤其是一次性的施用量不能太大,以防土壤的鹽濃度急劇上升,避免因土壤溶液的滲透勢過高而抑制水稻根系對鈣的吸收。
(4)合理灌溉。在易受旱的土壤上及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要及時灌溉,以利土壤中鈣離子向水稻根系遷移,促進鈣的吸收,可防止缺鈣癥的發生。
防治:
1.合理施用鈣質肥料。
在PH小于5.0~5.5的酸性土壤上,應施用石灰質肥料,既起到調節土壤PH的作用,同時增加鈣的供給。石灰的用量一般通過中和滴定法來計算,同時還要控制施用年限,謹防因石灰施用過量而形成次生石灰性土壤。此外,含鈣的氮、磷肥料如硝酸鈣、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也能補充一定數量的鈣,但其施用量應以水稻對氮磷營養的需要量而定。
2.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的用量。在含鹽量較高及水分供應不足的土壤上,應嚴格控制水溶性氮、磷、鉀肥料的用量,尤其是一次性的施用量不能太大,以防土壤的鹽濃度急劇上升,避免因土壤溶液的滲透勢過高而抑制水稻根系對鈣的吸收。
3.合理灌溉。在易受旱的土壤上及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要及時灌溉,以利土壤中鈣離子向水稻根系遷移,促進鈣的吸收,可防止缺鈣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