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拋秧的好處
水稻拋秧經過各地多年來的試驗、示范、推廣,總結出來的優勢及特點是:
1.投資少、見效快。一臺拋秧機不到1000元,3個人一天可拋秧作業2~3公頃地,按人工插秧費用每畝50元計算,可收入 1200多元,一天就可收回成本。
2.結構簡單,操作靈便,使用范圍廣,不受田地大小限制。
3.省工、省力、省時。機械拋秧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近10倍,作業效率高,有利于促進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
4.機械拋秧具有分蘗早發優勢,不緩苗,返青快,秧苗入土深淺適宜,低節位分蘗,根系發達,生長旺盛等特點。由于地表的熱、肥、水、氣候等環境優越,拋秧入土深淺適宜,因此,拋秧分蘗節位低,發生分蘗多,而人工插秧分蘗節位較高,平均要比拋秧提高2個節位,且分蘗數量少。
5.增產增收,經濟效益顯著。機械拋秧地塊通風、透光好,減少病蟲害,而且不用緩苗,返青快,分蘗多,有效成熟穗多,所以產量高,效益顯著,一般可增產10%左右,這也是機械拋秧最主要的優點。同時,起秧、搬運方便,有利于水稻育秧專業化和商品化,推進水稻生產向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二、機械拋秧的技術要求
1.品種選擇:選購品種,需要選苗期莖葉長勢粗壯者。
2.育苗要求:育秧盤要求大孔434孔為宜,土坨大,育壯秧,有利拋秧,育苗土配置要有一定粘度,易成坨,不散花,粘土配比在20%左右,均勻攪拌在育苗土中,播種后育秧盤覆土要刮凈,避免連根,影響拋秧,苗床管水以旱育秧或半旱育秧為好;秧田育秧要防止水上床面,拋秧前3~5天斷水。其它與正常育苗相同。
3.整地要求:拋秧對本田整地質量要求較高,要達到爛、平、凈、淺的標準,即泥要爛,土壤糊爛有浮泥;田要平,高低不差半寸;田要凈,無殘茬、雜草;水要淺,以現泥為宜。
4.拋秧密度要求:根據我市水稻栽植要求,以434孔盤按9×4計算,每1000平方米應拋入55盤左右;按9×6計算,每1000平方米應拋入40盤左右,用戶可根據作物品種要求及自己需要而定。操作時,將所需苗盤數均勻拋入田中即可。
5.起苗時要求:做到早起苗,晚澆水,就是拋秧的頭一天澆苗,這樣不會使苗過濕,影響拋秧效果。拔苗時應將連根苗分開,拔下秧苗后裝入絲袋,每袋多少盤有數.以便按地拋秧。
6.拋秧時間的確定:準確把握拋秧時間,適時拋秧,這是拋秧成敗的關鍵。不同土壤耕深,耙后沉淀時間不同,要使田面軟硬適中,既不過軟,也不過硬,保證秧苗根部土壤能在泥漿中沉實2公分左右為宜,拋秧時間寧早勿晚,成熟經驗就是將秧苗舉起,松手落下秧苗,入土在土坨2/3部分為宜,否則,過早過晚都不適宜拋秧。薄皮水拋秧高拋勻拋,提高站立苗比例;先拋80%左右秧苗,留20%左右補稀。
四、水稻機械拋秧應遵循的原則
1.順拋逆補。這就是在有風天,應順風拋秧,逆風補秧,有利于節省能源。
2.先遠后近。利用油門控制先拋遠處,然后拋近處。
3.少拔快送。就是每次拔苗要少,拔動速度要快,這樣會使拋秧更加均勻。
4.稍稀勿密。拋秧時要求第一遍拋秧要稍稀一些,然后在補拋一次,這樣會更均勻。
五、拋秧時應注意的事項
一是大風天不能拋,原則上在3級風時就應停止拋秧;二是下雨天不能拋秧;三是水層過深不能拋秧;四是地板結不拋;五是秧苗過高不拋,一般秧苗控制在10公分左右,過高時應將秧苗尖部除去。
六、拋秧后田間管理
1.拋秧后傾斜苗無需扶正,人工扶秧,影響秧苗扎根,尤其是拋秧后2~3天時,用人工扶秧苗則會加重損傷秧苗,造成新生根折斷,此舉實為拋秧技術的一大忌諱。
2.拋秧后始終保持田面寸水即可,7~10天為扎根立苗期,要特別注意的是田間水層管理,以瓜皮水為宜,如遇雨天田面水層過深要及時排放。
3.扎根立苗后,噴灑封地農藥,其它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即可。
水稻拋秧經過各地多年來的試驗、示范、推廣,總結出來的優勢及特點是:
1.投資少、見效快。一臺拋秧機不到1000元,3個人一天可拋秧作業2~3公頃地,按人工插秧費用每畝50元計算,可收入 1200多元,一天就可收回成本。
2.結構簡單,操作靈便,使用范圍廣,不受田地大小限制。
3.省工、省力、省時。機械拋秧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近10倍,作業效率高,有利于促進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
4.機械拋秧具有分蘗早發優勢,不緩苗,返青快,秧苗入土深淺適宜,低節位分蘗,根系發達,生長旺盛等特點。由于地表的熱、肥、水、氣候等環境優越,拋秧入土深淺適宜,因此,拋秧分蘗節位低,發生分蘗多,而人工插秧分蘗節位較高,平均要比拋秧提高2個節位,且分蘗數量少。
5.增產增收,經濟效益顯著。機械拋秧地塊通風、透光好,減少病蟲害,而且不用緩苗,返青快,分蘗多,有效成熟穗多,所以產量高,效益顯著,一般可增產10%左右,這也是機械拋秧最主要的優點。同時,起秧、搬運方便,有利于水稻育秧專業化和商品化,推進水稻生產向現代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二、機械拋秧的技術要求
1.品種選擇:選購品種,需要選苗期莖葉長勢粗壯者。
2.育苗要求:育秧盤要求大孔434孔為宜,土坨大,育壯秧,有利拋秧,育苗土配置要有一定粘度,易成坨,不散花,粘土配比在20%左右,均勻攪拌在育苗土中,播種后育秧盤覆土要刮凈,避免連根,影響拋秧,苗床管水以旱育秧或半旱育秧為好;秧田育秧要防止水上床面,拋秧前3~5天斷水。其它與正常育苗相同。
3.整地要求:拋秧對本田整地質量要求較高,要達到爛、平、凈、淺的標準,即泥要爛,土壤糊爛有浮泥;田要平,高低不差半寸;田要凈,無殘茬、雜草;水要淺,以現泥為宜。
4.拋秧密度要求:根據我市水稻栽植要求,以434孔盤按9×4計算,每1000平方米應拋入55盤左右;按9×6計算,每1000平方米應拋入40盤左右,用戶可根據作物品種要求及自己需要而定。操作時,將所需苗盤數均勻拋入田中即可。
5.起苗時要求:做到早起苗,晚澆水,就是拋秧的頭一天澆苗,這樣不會使苗過濕,影響拋秧效果。拔苗時應將連根苗分開,拔下秧苗后裝入絲袋,每袋多少盤有數.以便按地拋秧。
6.拋秧時間的確定:準確把握拋秧時間,適時拋秧,這是拋秧成敗的關鍵。不同土壤耕深,耙后沉淀時間不同,要使田面軟硬適中,既不過軟,也不過硬,保證秧苗根部土壤能在泥漿中沉實2公分左右為宜,拋秧時間寧早勿晚,成熟經驗就是將秧苗舉起,松手落下秧苗,入土在土坨2/3部分為宜,否則,過早過晚都不適宜拋秧。薄皮水拋秧高拋勻拋,提高站立苗比例;先拋80%左右秧苗,留20%左右補稀。
四、水稻機械拋秧應遵循的原則
1.順拋逆補。這就是在有風天,應順風拋秧,逆風補秧,有利于節省能源。
2.先遠后近。利用油門控制先拋遠處,然后拋近處。
3.少拔快送。就是每次拔苗要少,拔動速度要快,這樣會使拋秧更加均勻。
4.稍稀勿密。拋秧時要求第一遍拋秧要稍稀一些,然后在補拋一次,這樣會更均勻。
五、拋秧時應注意的事項
一是大風天不能拋,原則上在3級風時就應停止拋秧;二是下雨天不能拋秧;三是水層過深不能拋秧;四是地板結不拋;五是秧苗過高不拋,一般秧苗控制在10公分左右,過高時應將秧苗尖部除去。
六、拋秧后田間管理
1.拋秧后傾斜苗無需扶正,人工扶秧,影響秧苗扎根,尤其是拋秧后2~3天時,用人工扶秧苗則會加重損傷秧苗,造成新生根折斷,此舉實為拋秧技術的一大忌諱。
2.拋秧后始終保持田面寸水即可,7~10天為扎根立苗期,要特別注意的是田間水層管理,以瓜皮水為宜,如遇雨天田面水層過深要及時排放。
3.扎根立苗后,噴灑封地農藥,其它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