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后備豬PRRS陰性轉陽,主要原因是沒有控制好種公豬和母豬群感染PRRS的風險。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有:1)應用的種公豬精液攜帶PRRSV。2)引入后備豬后未事先進行馴化。3)對本豬場內處于藍耳病活躍狀態的母豬未進行封群。4)對母豬群沒有進行高質量的藍耳病疫苗普免。
針對近期感染PRRS的種豬場封群后如何轉成陰性群的問題:在所有的后備母豬接觸過本場毒株亞型的情況下,通過清除保育豬及后階段豬群,進行環境徹底消毒和“生物無害化”等措施,6個月以后種豬群可形成該PRRSV毒株亞型陰性穩定群,其所繁殖的后代也是PRRS陰性群,但不能排除感染其他亞型PRRSV毒株的可能。
記者:目前我國藍耳病防控方面存在哪些誤區?
姚龍濤(上海市奉賢區畜牧獸醫站):目前看來,作為危害大的優勢流行毒株,高致病性藍耳病毒株(HP-PRRSV)仍然是防控的重點。但在疾病防控中,許多豬場往往陷入了三個誤區:第一,不重視生物安全措施在防控豬藍耳病中的重要作用。在部分豬場存在從多個豬場引種或從同一個豬場不進行檢測年年引種的情況。第二,過分依賴疫苗。豬場缺乏對豬群PRRSV感染的檢測與評估,導致豬場盲目使用弱毒疫苗。第三,發生疫情后不確診,僅以臨床和剖檢所見為診斷依據采取緊急免疫措施,后續免疫程序更難制定。第四,只進行豬藍耳病免疫,不對免疫效果和免疫程序進行評價,不考慮對其他免疫抑制因素(PCV2、霉菌及其毒素)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