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窩要點
仔獸分窩前,首先須將要使用的籠箱進行1次檢查,破損的修補,然后全部消毒備用。再將所需食盤、水盒清洗后消毒,待仔獸分窩后使用。
仔狐一般在35~60日齡分窩,仔貉一般在45~60日齡分窩,仔貂一般在40~45日齡分窩。仔獸不能過早分窩,過早分窩因仔獸獨立生活能力較弱,影響其生長發育,易造成疾病甚至死亡;過晚分窩由于仔獸哺乳,使母獸體質消耗過度而不易得到恢復,影響下年的生產。具體分窩時間主要依據仔獸的發育情況和母獸的哺乳能力而定。如果母獸所帶仔獸過多,則早一些分,以恢復母獸的體況;如果所帶仔獸少、母獸的體況良好、母獸與仔獸關系融洽,可以晚一些分。如遇仔獸發育不均衡、母乳又不太好,可從仔獸中選出體質壯、體形大、采食能力強的仔獸先分出去,體質較差的弱仔留給母獸繼續哺養一段時間,待仔獸發育較強壯時再分。總的來說,在喂食時,發現母獸與仔獸關系不融洽、母獸有攻擊仔獸行為就可以分窩了。
分窩時,可將所有的仔獸按公、母分成兩大組,然后再將公、母各組中體型小的個別分出來,這樣就形成了所有公仔獸一大組、母仔獸一大組,分出來的仔獸放在同一棚舍飼養。但要把其母獸號記在分出籠上,這樣做便于飼養人員根據公、母獸體型大小的特點合理添食,也便于種獸初選工作的進行。
剛分窩的仔獸過慣了群體生活,由于分窩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對新環境會感到不適應,常出現應激現象,因此,會不時地發出驚叫聲;部分仔獸難免不安、食欲大減,此時應加強飼料營養,使其盡快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母獸由于哺育仔獸,體況下降,也應加強營養,為下一生產打好基礎。分窩的仔獸,雖然最初的幾天因離開母親產生應激,食欲較差,但過幾天食欲大增。為了使仔獸充分發育,要按食欲不斷增加飼料量,可每天喂3次,其營養水平:狐、貂每418千焦(100千卡)不低于7.5~8.5g可消化蛋白,貉不能低于7.0~7.5g。按百分比配制飼料,狐、貂動物性飼料不應低于50%~55%,貉不應低于45%~50%。
2 初選種技術要點
狐、貉、貂的初選都在斷乳分窩時進行。
2.1 狐
初選一般在每年的5~6月,對于配種能力差、精液品質不良的公狐應淘汰。留種母狐的產仔數應高于全群的平均數且母性好、乳量足、哺乳的幼狐發育正常。對初選仔狐要求:系譜清楚、雙親生產性能優良、出生早(銀狐4月10日前出生,藍狐5月20日前出生)、生長發育正常、無殘疾,留作種用。初選留種的數量比留種計劃要多出40%。
2.2 貉
初選在5~6月進行。成年公貉配種結束后,根據其配種能力、精液品質及體況恢復情況,進行一次初選。成年母貉在斷乳后,根據其繁殖、泌乳、母性情況進行一次初選。當年幼貉在斷乳時,根據同窩仔貉數及生長發育情況,對個體大、雙親生產性能好的進行一次初選。仔貉的初選數量應比計劃留種多出35%~40%。
2.3 貂
初選在每年6月幼貂分窩前、后進行。成年公貂:選擇性情溫順、配種能力強、精液品質好及所配母貂產子率高、產子數多的繼續留種;成年母貂:選擇發情正常、交配順利、妊娠期短(55日以內)、產子早、產子數多、乳量足、母性強、后代成活率高的繼續留種。仔貂:選擇出生早、同窩子數多、發育正常、成活率高和系譜清、雙親品質好的個體留作種用。凡符合選種條件的成年貂全部留種,仔貂應比計劃數多留30%~50%。
仔獸分窩前,首先須將要使用的籠箱進行1次檢查,破損的修補,然后全部消毒備用。再將所需食盤、水盒清洗后消毒,待仔獸分窩后使用。
仔狐一般在35~60日齡分窩,仔貉一般在45~60日齡分窩,仔貂一般在40~45日齡分窩。仔獸不能過早分窩,過早分窩因仔獸獨立生活能力較弱,影響其生長發育,易造成疾病甚至死亡;過晚分窩由于仔獸哺乳,使母獸體質消耗過度而不易得到恢復,影響下年的生產。具體分窩時間主要依據仔獸的發育情況和母獸的哺乳能力而定。如果母獸所帶仔獸過多,則早一些分,以恢復母獸的體況;如果所帶仔獸少、母獸的體況良好、母獸與仔獸關系融洽,可以晚一些分。如遇仔獸發育不均衡、母乳又不太好,可從仔獸中選出體質壯、體形大、采食能力強的仔獸先分出去,體質較差的弱仔留給母獸繼續哺養一段時間,待仔獸發育較強壯時再分。總的來說,在喂食時,發現母獸與仔獸關系不融洽、母獸有攻擊仔獸行為就可以分窩了。
分窩時,可將所有的仔獸按公、母分成兩大組,然后再將公、母各組中體型小的個別分出來,這樣就形成了所有公仔獸一大組、母仔獸一大組,分出來的仔獸放在同一棚舍飼養。但要把其母獸號記在分出籠上,這樣做便于飼養人員根據公、母獸體型大小的特點合理添食,也便于種獸初選工作的進行。
剛分窩的仔獸過慣了群體生活,由于分窩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對新環境會感到不適應,常出現應激現象,因此,會不時地發出驚叫聲;部分仔獸難免不安、食欲大減,此時應加強飼料營養,使其盡快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母獸由于哺育仔獸,體況下降,也應加強營養,為下一生產打好基礎。分窩的仔獸,雖然最初的幾天因離開母親產生應激,食欲較差,但過幾天食欲大增。為了使仔獸充分發育,要按食欲不斷增加飼料量,可每天喂3次,其營養水平:狐、貂每418千焦(100千卡)不低于7.5~8.5g可消化蛋白,貉不能低于7.0~7.5g。按百分比配制飼料,狐、貂動物性飼料不應低于50%~55%,貉不應低于45%~50%。
2 初選種技術要點
狐、貉、貂的初選都在斷乳分窩時進行。
2.1 狐
初選一般在每年的5~6月,對于配種能力差、精液品質不良的公狐應淘汰。留種母狐的產仔數應高于全群的平均數且母性好、乳量足、哺乳的幼狐發育正常。對初選仔狐要求:系譜清楚、雙親生產性能優良、出生早(銀狐4月10日前出生,藍狐5月20日前出生)、生長發育正常、無殘疾,留作種用。初選留種的數量比留種計劃要多出40%。
2.2 貉
初選在5~6月進行。成年公貉配種結束后,根據其配種能力、精液品質及體況恢復情況,進行一次初選。成年母貉在斷乳后,根據其繁殖、泌乳、母性情況進行一次初選。當年幼貉在斷乳時,根據同窩仔貉數及生長發育情況,對個體大、雙親生產性能好的進行一次初選。仔貉的初選數量應比計劃留種多出35%~40%。
2.3 貂
初選在每年6月幼貂分窩前、后進行。成年公貂:選擇性情溫順、配種能力強、精液品質好及所配母貂產子率高、產子數多的繼續留種;成年母貂:選擇發情正常、交配順利、妊娠期短(55日以內)、產子早、產子數多、乳量足、母性強、后代成活率高的繼續留種。仔貂:選擇出生早、同窩子數多、發育正常、成活率高和系譜清、雙親品質好的個體留作種用。凡符合選種條件的成年貂全部留種,仔貂應比計劃數多留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