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畸形菇
子實體長成塊狀或球形,菌蓋小或無菌蓋。其發生原因是:使用了已老化的菌種;通風不良使子實體難以正常發育。
防治方法是:使用健壯的優良菌種接種;加強栽培室的通風換氣。
2、栽培袋的側面出菇
由于培養料裝袋太松,沒有裝實,通過栽培袋相互擠壓,致使培養料與塑料袋之間產生空隙,為菌絲扭結提供了空氣和空間;通過光刺激和搬運時震動,使空隙間的菌絲扭結形成原基,發育成子實體。
防治方法:裝袋時培養料要壓實,料和袋壁緊密結合;滅菌時排袋要松緊適度,滅菌結束要緩慢排氣,防止料袋膨脹變形;搬運菌袋要輕拿輕放,防止過大震動。
3、子實體形成很多,但商品菇少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菇蕾形成過密,未及時進行疏蕾。
防治方法:當菇蕾長至2cm大小時,用銳利的小刀去畸形或過密的菇蕾,留下生長能力強、商品性好的子實體。
4、子實體黃化、枯萎、腐爛
主要是由于菇房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造成。如果子實體上分泌黃色液體,黃化、腐爛發臭,這是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假如子實體基部變軟呈海綿狀,有許多孔道,并可見到白色幼蟲,這是由于菌蚊的危害。
防治方法:①、控制培養室的溫度和濕度,使室溫不超過18℃,空氣相對濕度在80%~85%,通風換氣。②、菇房的門窗應安網紗,以防止成蟲飛入產卵、用誘殺的方法誘殺成蟲,或采完一茬菇后噴灑高效低毒的殺蟲劑。
5、菌柄中空
其主要原因是菌種退化,應選用優質菌種;室溫過高、空氣過濕,由于室溫超過15℃,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0%,子實體生長迅速,機質內缺水,營養供應不足而導致菌柄中空。
防治方法:調節栽培室的溫、濕、氣的關系,搞好降溫、降濕、通風工作;經常檢查基質的水份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如果栽培袋排放太密或出菇過多造成通風不良,養分供給不足,也會導致菇柄中空。
防治方法:排袋時,袋與袋之間應留2~3cm空隙,便于通風;適時開袋,子實體過密時,采用疏蕾方法,每個栽培袋只留2~3個健壯的子實體。如果培養料中養分不足,也會造成菇柄中空,因此栽培杏鮑菇的培養料應采用優質的配方,適當增加氮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