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暫養是指稚龜孵出后,卵黃逐步消失, 開口攝食至進入越冬期前
的養殖過程。由于龜類分批產卵,分批孵化,經過暫養一段時間后, 在越冬
期來臨前,集中移入到溫室,分級放養,進入稚龜至幼龜的培育。 目的是通
過強化培育,使稚龜體質健壯,為溫室養殖打好基礎。
暫養池1~2m寬,長度不限,以操作方便為度。一般建成水泥池, 便
于控制水位和清除污物,也可用土池培育。 池中要留有1/2左右的陸地,
或用石棉瓦壘成斜坡,具有食臺、休息臺、引坡三項功能。如設陸地, 可用
沙子堆成。也可采用無沙養龜方法,在池中吊上若干串龜巢, 這種龜巢一般
用無結網制作,每片網面積為40cm×40cm,網目0.8~1. 5c
m,抓住網片中心,用細繩扣緊,讓網片下垂成傘狀,再系到綱繩上。 巢距
20~30cm,綱繩行距為30cm左右,綱繩與水面持平, 以便讓龜爬
到網巢上面休息。
暫養密度一般為100只/m2。密度過大,污物過多,水質容易變壞,
難以控制;密度過小,浪費水體,增加了建池的成本。
開口餌料采用蛋黃、水蚤、豬肝、配合飼料等, 也可用配合飼料加豬肝
等動物餌料混合使用。配合飼料的投餌率為3.5%~5%, 以2~3小時
吃完為度,要及時清除食臺上和水下的殘餌,并注意每天清除1次池底污物,
加注新水,保持水質穩定。為保健防病,在飼料中還要添加多種維生素, 微
生態制劑如EM復合微生物,一般不加抗生素, 以防產生抗藥性和破壞稚龜
腸道內的微生態平衡。
環境調控是貫穿整個養龜過程的重要技術措施。從稚電培育開始, 就要
注意環境調控,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稚龜成活率和生長度。 暫養池水位控
制在3~10cm,最深不超過20cm。 水化學要求:透明度25~30
cm,DO4~6mg/L每天用氣泵沖氣1~3小時,pH7~8, 硬度
3mg/L,堿度3mg/L,NH3—N≤lmg/L,NO2≤0. 2
mg/L,最適水溫23~30℃,最佳水溫28~30℃, 臨界水溫4~
36℃,溫差一般≤1℃,最多不能大于2℃。 要維持上述水化因子穩定,
使水質始終保持良好,符合稚龜對生態的要求,就要進行人為干預, 進行生
態調控。常用方法是,引用嫩綠色的肥水,放養水葫蘆凈化水質, 每天進行
一次排污和加注新水,每48小時更換一次水,在水中接種有益微生物, 如
用5×10-6~10×10-6的光合細菌全池潑灑。使用微生物制劑后,
池水明顯改善,因此可以減少更換水的次數,節約能源, 更主要的目的是穩
定水質,減少稚龜的應激反應和疾病的發生。 從7月份第一批稚龜孵出到9
月底最后一批出苗,約經2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冬眠來臨之前, 約9月底將
稚龜集中分級后移到溫室內飼養,進入稚龜到幼龜的培育階段。 也有的養龜
場不經過暫養,而將稚龜直接放入溫室養殖,這樣做不是不可以, 問題是進
入溫室后,在7~9月份夏季溫室內氣溫一般較高, 要采取通風降溫措施,
在飼養管理中的要求與暫養是一致的。
暫養過程中的消毒,包括池水消毒和龜體消毒。 目前較為先進的方法是
采用臭氧消毒,放養時將稚龜放入盆中,里面盛有少量水, 將臭氧發生器的
氣頭通入盆中對水體沖臭氧,約5~10分鐘后關機, 將消毒后的稚龜放入
暫養池,暫養結束后移入溫室時的稚龜消毒也用此法。 暫養池水體消毒一般
用100×10-6生石灰潑灑消毒,一周后放苗。 也可用二氧化氯消毒,
終濃度為2.5×10-6,24小時后放苗。 水體消毒同樣可用臭氧發生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