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量指標及采收時間 667平方米產量4000——5000公斤,1月中下旬開始收獲。 二、溫室條件與性能 采用冀優II型土木結構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溫室技術指標達到“五度、三材”,“五度”即長度60——80米,跨度6.0——6.5米,墻體厚度上面0.8——10米,下面1.2——1.5米,后坡厚度0.4——0.5米,后坡長度1.3——1.5米,后墻高度1.8——2.0米,后坡角度35——40度,前屋面角60度,“三材”覆蓋,即采用草苫、紙被、棚膜三層覆蓋,棚膜選用聚乙烯多功能長壽無滴紫光膜,最好選用EVA轉光膜,每天棚室平均增加2——3℃,能達到抗病早熟的目的。 三、無公害深冬茄子生產的環境條件 1、土壤條件。 ①以輕壤土或沙壤土為佳。要求熟土層厚度不低于30厘米,土壤質地疏松,有機質含量高,腐植質含量應在3%以上;蓄肥保水能力強,能及時供給植物不同階段所需養分,能經常保持水解氮70x10(的負6次方)以上,代換性鉀(100——150)X10(的負6次方),速效磷(60——80)X10(的負6次方),氧化鎂(150——240)X10(的負6次方),氧化鈣0.1%——0.14%,以及一定的硼,錳、鋅、銅、鐵等微量元素;②土壤保水、供水和供氧能力強。適于生產深冬茄子的土壤三相比為:固相占40%,氣相占28%,液相占32%,即土壤的孔隙度應達到60%。適宜的土壤容重為1.1——1.3克/立方厘米,最好1.0克/立方厘米以下;土壤翻耕后,其硬度應保持20——25公斤/立方厘米范圍之內;③土壤穩溫性好。土壤應有較大的熱容量和導熱率,溫度變化比較平穩;④無公害深冬茄子生產的土壤應衛生,無病蟲寄生和不存在有害物質。 2、灌溉用水標準應符合GB5084—85所列的二級水標準。 3、大氣環境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GB3095—82所列的一級標準。 四、栽培技術要點 1、栽培品種 進行無公害深冬茄子生產,應采用嫁接育苗栽培生產,接穗選用耐低溫、耐弱光和早熟豐產性好的天津快圓茄或豐研2號,砧木選用親合力好和抗病能力強的托魯巴姆或刺茄(crp)。 2、栽培季節 深冬茄子栽培,砧木在7月下旬播種,接穗8月中旬播種、9月中旬嫁接,10月下旬定植。 3.育苗 ①育苗形式及用種量 采用嫁接育苗。天津快圓茄或豐研2號每667平方米用種量40克,托魯巴姆每667平方米用10克;②種子處理。砧木托魯巴姆采取催芽育苗,其種子處理方法為:將茄子種置于55——60℃的溫水中,攪拌至水溫30℃,然后浸泡2小時,取出種子稍加風干后置于200x10(的負6次方)赤霉素(920)溶液中浸泡24小時后催芽,芽長1——2毫米時播種。接穗天津快圓或豐研2號采取只浸種不催芽,浸種方法為: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撈出淘洗干凈。然后用兩開對一涼(55℃)溫水浸種,用水量為種子的5倍,浸泡15分鐘,再用25℃溫水浸泡8——12小時,然后用細沙搓去種皮上的黏液,洗凈后攤開晾一晾,準備播種;③苗床準備。深冬茄子育苗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應采取搭棚遮陰的辦法育苗。在播種前10天將育苗營養土配好,其配制比例為:40%沒種過茄科作物的熟土,40%的腐熟有機肥,20%的爐渣,過篩后混合拌均勻,一部分鋪入育苗床,一部分裝營養袋,苗床育接穗天津快圓或豐研2號,每種667平方米地需10平方米的育苗床,砧木每667平方米需育3000株;④播種與分苗。將育苗床鋪好營養土后整平待用,播前澆足底墑水,待水滲后撒一層營養土,使床面平整,7月底將催好芽的砧木種子均勻播入苗床上,覆1.0厘米厚的細土。營養袋裝好后碼入畦內,分苗前在畦內澆水,使水洇透營養土、砧木苗真葉銅錢大小時移到營養袋內。接穗苗2葉1心進行分苗,然后閉棚不通風,白天保持28——30℃,夜間18——30℃。緩苗后適當通風,白天20——30℃,夜間15——18℃;⑤砧木和接穗嫁接時期,標準和方法。當砧木長有5片真葉,接穗長有3——4片真葉時為嫁接適期,時間為9月下旬——10月上旬。嫁接前一天下午,每15公斤水加青霉素、鏈霉素80萬單位各1支混勻后,噴灑茄苗,消滅感染病菌。采用劈接方法嫁接,將砧木3片以上莖葉1次切除。下面留有2片真葉,然后由切口處沿莖中心線向下切開0.5厘米深切口;再將接穗苗留1葉1心削成0.4厘米長的楔形,將其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夾固定;⑤嫁接后的溫濕度管理。嫁接茄苗用拱棚覆蓋,頭3天,白天保持28——30℃,夜間18——20℃,土溫25℃左右。為避免陽光直射,上午10時至下午4點采用草苫或紙被遮陰。3天后逐漸降低溫度,早晚要逐漸增加光照時間,溫度高時可采用遮光和換氣相結合的辦法加以調節,白天掌握25——27℃,夜間17——20℃。6天后,可把小拱棚的薄膜拉開一部分,逐漸擴大。8天后去掉小拱棚轉入正常管理。 嫁接愈合期的頭3天,空氣相對濕度要達到95%左右,3天后空氣相對濕度保持70%——80%,6天后空氣相對濕度達到60%——65%。 4、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①施肥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硫酸鉀15公斤,深翻平整。定植前進行藥劑熏棚,用硫磺粉1公斤/667平方米,DDV0.5公斤/667平方米,鋸末3.5公斤/667平方米?;旌虾簏c燃,密閉熏蒸12——24小時,殺滅棚室內的病蟲。然后南北向開溝,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80厘米,定植溝深5——6厘米、順溝澆足底墑水;②定植。定植要在晴天無風條件下進行,按株距40厘米栽苗,然后覆土澆水,水滲后第三天,培土起壟,地面超過坨面2厘米,形成壟高10厘米的壟臺,7天后澆緩苗水,15天后蓋地膜,開口引苗出膜。每667平方米定植2500株;③定植后的溫度管理。定植后1——2天中午要放草苫遮陰,緩苗期白天30℃,夜間18——20℃。緩苗后白天28——30℃,夜間15——18℃。10月下旬蓋草苫,11月下旬蓋紙被。3月份后要加大放風量、排濕。隨著天氣變暖要增加放風時間,增大放風量;④水肥管理。定植7天后澆1次緩苗水,直到門茄謝花前控制澆水、追肥。當門茄長到3——4厘米大時,要開始追肥、澆水,一定要膜下暗灌。1月份盡可能不澆水,2月至3月中旬,要澆小水。3月中旬,地溫達到18℃時澆1次大水,3月下旬以后,每5——6天澆1次水。第一次追肥后,要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667平方米追10公斤尿素,加10公斤磷酸二銨和5公斤鉀肥,并及時澆水;⑤整枝。待門茄采收后,將下部老葉全部摘除,對茄形成后,剪去上部兩個向外的側枝,形成雙干枝,以此類推。當四門斗茄坐住后摘心,一般每株留5——7個茄子;⑥蘸花保果。開花前后2天內用濃度25X10(的負6次方)2.4—D蘸花,處理過的花冠要在果實膨大后輕輕摘掉,蘸花最好用毛筆涂抹花柄的辦法,如果采用將整朵花浸入藥液蘸花的方法,則必須將花朵上殘留的藥液用容器刮凈,以免2.4—D絕對量過高,產生畸形果;⑦采收。一般開花后2天就可采收。采收的標準是看茄子萼片與果實相連接處白色或淡綠色環狀帶,當環狀帶已趨不明顯或正在消失,則表示果實已停止生長,即可采收。 5、病蟲害防治 ①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和茶黃螨。茄苗定植前3——4天,在苗床上用1.8%集琦牌蟲螨克2000倍液防治茶黃螨,定植后至結果期再查治1次茶黃螨。防治白粉飛采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每667平方米2——3克,對水30公斤或采用擬青霉素噴藥與黃板誘殺的辦法結合進行。方法是利用廢舊的纖維硬紙板,裁成0.5米X0.25米的長條,用油漆漆成橙皮黃色,再涂上一層10號機油,每667平方米設置32——34塊,置于植物生長點上10厘米左右。蚜蟲可用10%的吡蟲啉,每667平方米用10克,對水30公斤噴霧防治,結合黃板誘殺白粉虱,同時可以誘殺蚜蟲;②病害防治。茄苗猝倒病與立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8——10克,與細土混勻,播種時下鋪上蓋。出苗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綿疫病可用64%殺毒礬600倍液噴霧,還可用5%百菌清煙劑熏棚防治。 病毒病用VA120倍液噴霧防治,苗期2次,移栽后防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