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食蛇在我國歷史有記載嗎?國內哪個地方食蛇最風行?
以蛇肉為佳肴,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蛇餐、蛇宴更是久負盛名。遠在漢代《淮南子》、唐代的《酉陽雜俎》等書中都提到廣東人吃蛇、用蛇肉烹做佳肴的事。北宋朱煜在《萍州可談》中記載了蘇東坡及其家人在廣東吃蛇的故事。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亦有“南人嗜蛇”之說。我國雖有2000年的食蛇歷史,但多在南方的某些農村或山村,而真正成為宴席上的佳肴不過百年,其中仍以廣東為主。
廣東人吃蛇不但歷史悠久,烹蛇技術亦堪稱冠軍。廣州的大街小巷經營蛇餐的飯店或酒店還真不少。在蛇餐一條街上,其中最大的蛇餐館據說每年用去活蛇達30噸,約10萬余條。若按天計算,每天可用100千克活蛇,慕名前往就餐的國內外賓客是應接不暇,生意極為興隆。廣州蛇餐館的蛇肴菜式有30多種,幾乎無蛇不吃,而且一條蛇從蛇肉、蛇湯到蛇皮,都可以炒、燉、燴、煎、烹成美味佳肴,并且在用料和烹調上都很講究。即注意補益強身的效果,又重視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號稱廣東的“招牌菜”。向來也是廣東的普通百姓逢年過節、待客迎賓的高檔佳肴。
⒉ 蛇肉有何營養價值?
蛇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等。最近研究發現,蛇肉中還有一種能增加腦細胞活力的谷氨酸營養素,以及能幫助消除疲勞的天門冬氨酸。蛇肉中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銅、鐵、錳、硒、鈷等微量元素。兒童缺鋅可導致體弱多病、偏食、營養不良,并影響其智力發育和生長發育,甚至發育在成年時出現男性不育癥。據調查,我國有缺鋅傾向的二童高達70%。鐵和鈷在補血、造血方面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蛇肉中還含有豐富的天然牛黃酸,對促進嬰幼兒的腦組織發育和智力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常吃蛇肉能增進健、延年益壽,讓人變得更加聰明。
⒊ 吃蛇肉為何不生痱子?
食過蛇肉的人們定難忘其之美味。隨著蛇文化的普及,人們更知其營養、保健之神功了。食蛇肉已不再是“兩廣”人的“專利”,大江南北的人們都以吃蛇為榮,尤其到了夏天,有條件的人們都要吃蛇、喝蛇湯,以防生痱子、瘡癤,這是為什么呢?這主要是由于蛇肉、蛇湯中含30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天然牛黃酸等物質的功勞,這些物質不僅增強人們的免疫力,就連感冒(傷風)、腫癌都不易發生,何況小小的痱子和瘡癤呢。
⒋ 港人為何愛吃內地的蛇?
蛇肉味道鮮美,被港人(香港)列入山珍。蛇的營養豐富,有很高的醫療價值。因此,高消費群體的港人吃蛇早已蔚然成風。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兩三年來,活蛇在港內的銷量達百萬條之多,以500萬居民計算,平均5個人食蛇1條,且還有上升勢頭。另外,還銷售凍蛇肉數百噸。入港蛇源全部靠進口,泰國、越南、緬甸、印度都是其主要的進口國。內地每年入港活蛇總計約50萬條左右,占輸港活蛇總數的60%,同時輸入凍蛇約百余噸,約占輸入量的70%。泰國近年來不惜高價用飛機運蛇入港,年輸入15萬條以上。內地的活蛇以其膽汁濃、肉質厚、味道鮮美的獨特優勢,比泰國等國家的略勝一頭,故標明內地產的活蛇,很快被搶購一空。尤其在冬、夏二季,大有“蛇羹一出 ,客如云來”的勢頭,港人愛吃內地蛇已成氣候。
⒌ 蛇分哪幾性?食用蛇肉有講究嗎?
據《蟲類藥物臨床應用》一書記載,蛇有溫、平、寒三性。溫性蛇有蟒蛇、蝮蛇、五步蛇、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滑鼠蛇。平性蛇有赤鏈蛇、王錦蛇、烏梢蛇、灰鼠蛇、海蛇。寒性蛇有水蛇,多分布于南方。蛇肉隨時美味佳肴,但其藥理作用也不能忽視,并不是人人都有品嘗的口福,像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內熱太大或大便秘結者是不宜吃蛇肉 的,這部分人只好忌口了。
大多數人認為蛇肉性寒,夏天是蛇肉可以消暑解熱,不生痱癤子,這種食蛇方法有時是片面性的。從以上不難看出,大多數蛇特別是毒蛇,屬溫性,寒性較少。絕大多數為無毒的平性蛇,并不是一些人認為越毒的蛇越涼、越祛痱、癤子。但蛇肉畢竟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好菜肴,如果夏天選擇寒性或平性的蛇吃,可以祛痱爽膚,大有藥膳之譽。假如在炎熱的夏天里吃屬溫性的毒蛇,有的人會“上火”并出現牙痛、流鼻血、生熱斑等癥狀。因此,溫性蛇最好是立冬后再食用。
⒍ 怎樣冷凍和冷藏蛇肉?
蛇肉冷凍前要通過預凍、速凍,在能進行冷藏。預凍在冷卻間進行,若無預凍間,可用排氣風扇降溫。預冷間的溫度在0℃,經過2~4小時裝入紙箱包裝,然后拌入速凍間。在- 25℃以下速凍48小時,使紙箱內的蛇肉達到―15℃以下。冷藏溫度忌忽高忽低。否則,會導致肉質干枯和泛黃,影響蛇肉的質量。供出口的凍蛇肉,其規格是斬頭、剝皮、除內臟,按品種每紙盒裝15千克。如果不是將蛇肉冷凍的話,若就近有冷藏條件,應及時予以冷藏,以備外運和銷售。
以蛇肉為佳肴,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蛇餐、蛇宴更是久負盛名。遠在漢代《淮南子》、唐代的《酉陽雜俎》等書中都提到廣東人吃蛇、用蛇肉烹做佳肴的事。北宋朱煜在《萍州可談》中記載了蘇東坡及其家人在廣東吃蛇的故事。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亦有“南人嗜蛇”之說。我國雖有2000年的食蛇歷史,但多在南方的某些農村或山村,而真正成為宴席上的佳肴不過百年,其中仍以廣東為主。
廣東人吃蛇不但歷史悠久,烹蛇技術亦堪稱冠軍。廣州的大街小巷經營蛇餐的飯店或酒店還真不少。在蛇餐一條街上,其中最大的蛇餐館據說每年用去活蛇達30噸,約10萬余條。若按天計算,每天可用100千克活蛇,慕名前往就餐的國內外賓客是應接不暇,生意極為興隆。廣州蛇餐館的蛇肴菜式有30多種,幾乎無蛇不吃,而且一條蛇從蛇肉、蛇湯到蛇皮,都可以炒、燉、燴、煎、烹成美味佳肴,并且在用料和烹調上都很講究。即注意補益強身的效果,又重視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號稱廣東的“招牌菜”。向來也是廣東的普通百姓逢年過節、待客迎賓的高檔佳肴。
⒉ 蛇肉有何營養價值?
蛇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等。最近研究發現,蛇肉中還有一種能增加腦細胞活力的谷氨酸營養素,以及能幫助消除疲勞的天門冬氨酸。蛇肉中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銅、鐵、錳、硒、鈷等微量元素。兒童缺鋅可導致體弱多病、偏食、營養不良,并影響其智力發育和生長發育,甚至發育在成年時出現男性不育癥。據調查,我國有缺鋅傾向的二童高達70%。鐵和鈷在補血、造血方面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蛇肉中還含有豐富的天然牛黃酸,對促進嬰幼兒的腦組織發育和智力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常吃蛇肉能增進健、延年益壽,讓人變得更加聰明。
⒊ 吃蛇肉為何不生痱子?
食過蛇肉的人們定難忘其之美味。隨著蛇文化的普及,人們更知其營養、保健之神功了。食蛇肉已不再是“兩廣”人的“專利”,大江南北的人們都以吃蛇為榮,尤其到了夏天,有條件的人們都要吃蛇、喝蛇湯,以防生痱子、瘡癤,這是為什么呢?這主要是由于蛇肉、蛇湯中含30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天然牛黃酸等物質的功勞,這些物質不僅增強人們的免疫力,就連感冒(傷風)、腫癌都不易發生,何況小小的痱子和瘡癤呢。
⒋ 港人為何愛吃內地的蛇?
蛇肉味道鮮美,被港人(香港)列入山珍。蛇的營養豐富,有很高的醫療價值。因此,高消費群體的港人吃蛇早已蔚然成風。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兩三年來,活蛇在港內的銷量達百萬條之多,以500萬居民計算,平均5個人食蛇1條,且還有上升勢頭。另外,還銷售凍蛇肉數百噸。入港蛇源全部靠進口,泰國、越南、緬甸、印度都是其主要的進口國。內地每年入港活蛇總計約50萬條左右,占輸港活蛇總數的60%,同時輸入凍蛇約百余噸,約占輸入量的70%。泰國近年來不惜高價用飛機運蛇入港,年輸入15萬條以上。內地的活蛇以其膽汁濃、肉質厚、味道鮮美的獨特優勢,比泰國等國家的略勝一頭,故標明內地產的活蛇,很快被搶購一空。尤其在冬、夏二季,大有“蛇羹一出 ,客如云來”的勢頭,港人愛吃內地蛇已成氣候。
⒌ 蛇分哪幾性?食用蛇肉有講究嗎?
據《蟲類藥物臨床應用》一書記載,蛇有溫、平、寒三性。溫性蛇有蟒蛇、蝮蛇、五步蛇、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滑鼠蛇。平性蛇有赤鏈蛇、王錦蛇、烏梢蛇、灰鼠蛇、海蛇。寒性蛇有水蛇,多分布于南方。蛇肉隨時美味佳肴,但其藥理作用也不能忽視,并不是人人都有品嘗的口福,像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內熱太大或大便秘結者是不宜吃蛇肉 的,這部分人只好忌口了。
大多數人認為蛇肉性寒,夏天是蛇肉可以消暑解熱,不生痱癤子,這種食蛇方法有時是片面性的。從以上不難看出,大多數蛇特別是毒蛇,屬溫性,寒性較少。絕大多數為無毒的平性蛇,并不是一些人認為越毒的蛇越涼、越祛痱、癤子。但蛇肉畢竟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好菜肴,如果夏天選擇寒性或平性的蛇吃,可以祛痱爽膚,大有藥膳之譽。假如在炎熱的夏天里吃屬溫性的毒蛇,有的人會“上火”并出現牙痛、流鼻血、生熱斑等癥狀。因此,溫性蛇最好是立冬后再食用。
⒍ 怎樣冷凍和冷藏蛇肉?
蛇肉冷凍前要通過預凍、速凍,在能進行冷藏。預凍在冷卻間進行,若無預凍間,可用排氣風扇降溫。預冷間的溫度在0℃,經過2~4小時裝入紙箱包裝,然后拌入速凍間。在- 25℃以下速凍48小時,使紙箱內的蛇肉達到―15℃以下。冷藏溫度忌忽高忽低。否則,會導致肉質干枯和泛黃,影響蛇肉的質量。供出口的凍蛇肉,其規格是斬頭、剝皮、除內臟,按品種每紙盒裝15千克。如果不是將蛇肉冷凍的話,若就近有冷藏條件,應及時予以冷藏,以備外運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