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蛇類的活動規律

   日期:2016-06-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75    
⒈  無毒蛇有何活動規律? 

    蛇類的活動是有一定規律的,蛇的種類分布不同,蛇類的活動規律也明顯不同。以山東省為例,無毒蛇的活動規律大致是這樣的:每年的4月(陽歷)中旬左右,當外界氣溫慢慢地上升到15~18℃時,各種蛇類均從冬眠中醒來,紛紛從冬眠的蛇窩爬到洞口或到向陽處曬太陽。5月以后,氣溫基本上穩定了,蛇類便出窩活動、喝水,尋偶交配。但對投喂的食物不太感興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蛇進食。進入6月份,北方的天氣已經很熱了,蛇類進食能力明顯增多,大都進入蛻皮高峰期。7~8月份是暑期和梅雨季節,也是蛇類的產卵期。此季它們經常在水邊活動,甚至將整個身體都浸泡在水中,只露出蛇頭浮出水面,還有的則整天盤蜷著身體在陰涼處休息,活動時間大多在清晨或夜間。9~11月份,溫度適中,比較適合蛇類的生活習性,故活動量和吃食量明顯增多。進入11月份天氣逐漸轉涼,上旬天氣暖和時還見蛇類進食或曬太陽;一旦進入下旬,氣溫明顯轉低,蛇類便進入了冬眠前期。12~翌年4月上旬是蛇類的冬眠期,長達5個多月。 

    ⒉ 毒蛇有何活動規律? 

    毒蛇的活動規律跟無毒蛇一樣,也是因地域和種類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有的喜歡白天覓食活動,如眼鏡蛇、眼睛王蛇等,蛇類科學家稱之為晝行性蛇類;有的喜歡晝伏夜出,如金環蛇、銀環蛇、赤鏈蛇、龜殼花蛇等白天怕強光,喜歡夜間出來活動和覓食,稱之為夜行性蛇類;有的喜歡在弱光下活動,常在清晨、傍晚和陰雨天出來活動覓食,如蝮蛇、五步蛇、竹葉青、烙鐵頭等,稱之為晨昏性蛇類。 

    毒蛇的具體活動時間還與所捕食對象的活動時間相關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蝮蛇,多于傍晚前后捕食蛙類和鼠類;但“蛇島”蝮蛇則于白天在向陽的樹枝上等候捕食鳥類;新疆西部的蝮蛇也常于白天捕食蜥蜴。 

    毒蛇的活動規律又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每年的3月中旬(驚蟄至清明),毒蛇由冬眠狀況慢慢蘇醒過來,但其反映遲鈍,動作緩慢,是野外捕蛇的好季節。4~5月(清明至小滿),毒蛇的活動能力逐漸增強,開始四處覓食,但爬行速度還是比較緩慢,加之又是蛻皮和交配的季節,也是捕蛇的好季節。6月(小滿至盛夏之前),毒蛇經常外出覓食、飲水、戲水,進入活動的旺盛期。7~8(小暑至處暑前),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月份,多數蛇類完全離開冬眠的場所,遷至隱蔽條件好的水邊生活,多在早晚或夜間外出活動和覓食。9~10月份(白露至霜降前),毒蛇二度進入活動頻繁季節,覓食量大增。“秋風起,三蛇肥”,說的就是此季,它通過大量捕食來增加體內營養的貯量,為冬季越冬和御寒打下基礎。11月(霜降)以后,當氣溫下降至13℃以下時,毒蛇便陸續進入窩(洞)冬眠了,直至來年春暖花開之季方才蘇醒過來。 

    ⒊ 后溝牙類毒蛇有何活動規律? 

    后溝牙類毒蛇隸屬游蛇科,是介于毒蛇和無毒蛇的中間種類,此類蛇多屬中小型蛇類,故人工飼養多以體型稍大的赤鏈蛇、虎斑蛇為重點飼養對象。 

    通過養殖發現,這兩種蛇的生活規律也是介于毒蛇和無毒蛇之間。如虎斑游蛇,多于暴雨或陣雨過后便傾巢出動,繼而大量捕食;有些性急的捕食后不管是不是頭部,則一味地往口腔內硬吞。赤鏈蛇屬于夜間活動的蛇類,多在晚8時以后出窩活動、覓食,一直到次日凌晨東方發白之時再返回原洞;此蛇白天很少活動,若發現白天有在窩外活動的多為病蛇,應引起注意;但將身體全部浸泡于水中、只露出頭來呼吸的,則是健康蛇。 

    中華水蛇多作為人工養蛇的飼料蛇,此蛇夏天愛將身體泡于水中,樣子與赤鏈蛇相仿,只是多條或幾十條常常纏繞在一起;還有相當一部分水蛇極善攀爬在樹干、樹枝或小灌木上納涼;此蛇抗寒能力和耐饑餓能力都很強,適合養殖后用來飼喂王錦蛇和大型赤鏈蛇,眼睛蛇和銀環蛇也喜歡吞吃它。 

    ⒋ 投喂會改變蛇類的活動規律嗎? 

    蛇類雖然相貌丑陋,呈兇惡狀,給人以恐懼感覺,實際上它的膽子非常小,還是很怕人的。因此,進場投食時盡量動作麻利,不要大聲喧嘩,盡量減少在蛇場內的逗留時間,以免因進場人員多或滯留時間長,造成其活動反常,致使所投喂的食出現不該有的“剩余”,繼而加大明晨的勞動量,使人力、物力直接受損。 

    ⒌ 場內清池換水時,會改變蛇類的活動規律嗎? 

    因夏秋兩季是蛇類活動高峰期,用水量明顯多于春季,頻繁的清池換水會影響蛇的活動規律。加之換水時,一般要將水中的蛇撈出或轟走,蛇正常的棲息環境便遭強制性破壞,有的蛇會因驚嚇出現拒食現象。建議換水后2~3天暫時不要投食,以免造成食物上的浪費。 

    ⒍ 突遇惡劣天氣,會改變蛇的活動規律嗎? 

    “知冷暖,辨晴陰”是蛇類自身所具有的本能反應,也是蛇類抗御大自然惡劣氣候的一種較為原始的適應性。從蛇類有規律的異常反應中,人們通過經驗的積累,可對天氣變化有所了解,合理安排農事和出行,便能說明許多。 

    大多數蛇類不但知冷怕熱,而且還厭惡風和雨。無風或一二級微風時,它們經常出洞活動;三到四級風時則很少出洞;五至六級風時,蛇類幾乎不出洞。據養殖觀察,正在活動、覓食、蛻皮的蛇類,一旦遇到天氣變化或突然下雨便立即返回窩中或棲息處,但水棲蛇類例外,待惡劣天氣過后,蛇類便恢復其正常的活動規律。 

    ⒎ 蛇類在交配旺季,會改變活動規律嗎? 

    大多數不會改變,只有少數不健康的蛇類,因體力嚴重不支,而會延長交配時間,自然也就沒有了以往的活動規律。這也是鑒別優劣蛇的一種好方法。蛇類在春季的集中交配期很容易觀測到其活動規律,因蛇場內的草和植被尚未長好,蛇場顯得比較空曠,觀察起來比其他季節要容易得多。 

    ⒏ 蛇類突遇敵害,有何逃生妙招? 

    通常人們只知道蛇膽小,遇危險就跑,但蛇類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有趣招數呢。 

    ⑴ 變粗:突遇不能應付的敵害,有的蛇類能在短時間突然將身軀變粗、變大,外貌也變的漂亮了許多,還能將頭部變為明顯的三角形,讓人們誤以為是毒蛇。其實呢,這種蛇叫頸棱蛇,也稱“偽蝮蛇”,是典型的無毒蛇。 

    ⑵ 變色:必要時能將體色變成周圍環境的色彩大致相近,如草叢、樹枝、巖石,形成保護色,叫人(動物)不易察覺,便于突襲對方。此類蛇有“蛇島”蝮蛇、竹葉青、翠青蛇等。 

    ⑶ 噴毒:能噴毒的劇毒蛇有眼睛王蛇、眼鏡蛇、五步蛇。其噴毒射程可達2米以上,若噴入對方眼睛內,即有中毒或失明的危險。這類毒蛇便是以此達到制服敵對動物的目的。 

    ⑷噴臭:無毒蛇中個大且生性兇狠的王錦蛇,雖然有活吞同類和眼鏡蛇的獨特本領,但它有時為了逃生,也用噴放臭氣的絕招來熏暈或熏跑天敵。 

    ⑸ 怪叫:這是眼睛王蛇、眼睛蛇常用的退敵伎倆。當它們遇到敵害時,能將頸部迅速膨大,并豎起身體的1/3以上,同時口中發出“呼、呼、呼”的恐嚇聲,頭頸部的花紋膨脹的如同戴上了“眼鏡”,其狀兇殘無比,天敵大多望而卻步。 

    ⑹ 裝死:裝死是膽小蛇類遇敵害逃生的慣用本領,它能躺(盤蜷)在地上一動不動的裝死來麻痹對方,任其用嘴拱、爪抓、腿踢。會裝死的蛇有蝮蛇和花斑錦蛇,待敵害離開后便會重新“復活”。 

    ⑺ 下水:俗話說:“蛇躲禍,下水來”。絕大多數蛇類都會游泳、潛水的本領,而那些不識水性的“旱鴨子”天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蛇從水中遁去,如王錦蛇。 

    ⑻ 冷槍:金環蛇、銀環蛇、赤鏈蛇有將頭部藏在盤蜷軀體下面的習慣,往往給對方一老實、害羞的感覺。可趁著對方不注意,會猛的彈出頭來打冷槍,狠狠的咬上一口,其命中率相當高,令敵害防不勝防,如金環蛇。 

    ⑼ 溜跑:外號“一溜黑”的烏梢蛇,從不主動攻擊人畜。一旦察覺到地面有輕微一樣振動,不管是敵是友,均會溜之大吉,逃之夭夭。 

    正因為蛇類有了上述招數,才會在“十人見蛇九人打”的悲慘狀況下仍能頑強的生衍繁息。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