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燕麥麩超微細粉體特性研究

   日期:2016-06-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79    
超微粉碎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同時也是古老粉碎技術的新發展和新應用。植物細胞經超微粉碎破壁后,細胞內有效成分可充分暴露出來,從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釋放速度和釋放量,有利于被人體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燕麥是谷類作物中全價營養素最好的食物,自古就有食療兼備的功效,特別是其中富含的水溶性纖維以其獨特的調節血糖、血脂、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增強機體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水溶性纖維主要存在于胚細胞壁中,在次糊粉層中大量濃縮。燕麥中95%以上的水溶性纖維都分布在除去胚乳后的燕麥麩皮中。將現代超微粉碎技術引入纖維食品加工中,能顯著改善其口感和吸收性。 

    1.實驗方法 

    (1)普通粉體制備 將燕麥麩75℃烘干后,經普通粉碎機粉碎,過篩。 

    (2)超細微粉的制備 適量燕麥麩在75℃溫度下烘干,經BFMT-6BI型貝利微粉機粉碎,粉碎時間分別為5min、7min、13min、15min和25min,得到200目、250目、300目、400目等不同粒度的超微細粉。 

    (3)粉末粒度測定 采用JBL002~2002刷篩法測定,通過率不小于95%。 

    (4)粉末顯微特征觀察 分別取普通粉和超微細粉少許,置于載玻片上,用蒸餾水潤濕,并制作水封片,稀甘油固定后置顯微鏡下觀察,普通粉觀察目鏡10X,物鏡10X;超微細粉體觀察目鏡10X,物鏡40X。數碼采集照相,附加標準顯微鏡測微尺。 

    (5)有效成分溶出測定 分別取不同粉碎狀態的燕麥麩粉末2g,加水100mL,恒溫振蕩提取,加水定容至200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剛果紅比色法測其水溶性β-葡聚糖含量。 

    2.結果與分析 

    (1)粉末光鏡顯微特征觀察 燕麥麩經普通粉碎為40目、120目,其組織塊清晰可見,形狀不規則,粒徑分布不均勻,光鏡下能明顯觀察到細胞壁完整的細胞群。燕麥麩經超細粉碎為200目、250目、300目和400目,可看到粉末粒度變小,大小較均勻,200目時可模糊看到細胞輪廓,250目以上可見細胞碎片,基本無完整細胞存在,可以認為細胞壁被完全破碎。超細粉碎至300目、400目,可看到粒子之間形成了明顯的粒子團,這可能是由于破壁后細胞內水分及油分析出,使微粒表面呈現半濕潤狀態而引起的。 

    (2)燕麥麩粉末顯微計數統計與破壁率估算 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計算的燕麥表皮細胞直徑為30μm~70μm,如果物料粒徑小于細胞直徑就可以認為破壁了。本研究采用顯微計數法對燕麥麩不同粒度粉末中大于30μm的粒子所占比例進行了近似的統計,燕麥麩不同粒度破壁率的估算見表1。 

    表1 燕麥麩不同粒度破壁率的估算 

    篩 目 100 120 200 250 300 400 

    >30μm粒徑% 21.87 12.29 6.30 0.50 0.00 0.00 

    破壁率% 78.13 87.71 93.70 99.5 100 100 

    從表1可看出,燕麥麩超微粉碎至250目以上時,破壁率可達95%以上,這與實驗結論相吻合。

    (3)有效成分溶出特性觀察 資料表明,燕麥功能因子為水溶性B-葡聚糖,其能否被釋放游離出來,直接關系到燕麥的生理活性功能。對燕麥麩不同粒度粉末、相同時間內水提取液中β-葡聚糖含量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燕麥麩不同粒度的p~葡聚糖溶出量比較 

    篩目 40 100 120 150 200 250 300 400 

    β-葡聚糖% 7.07 8.50 9.47 10.47 11.10 11.39 11.45 11.42 

    從表2可以看出,β-葡聚糖溶出量隨燕麥麩粉碎粒度變細而提高,超細粉碎200目與普通粉碎40目相比,β-葡聚糖溶出量提高4.03%,這說明經超細粉碎后,燕麥麩中β-葡聚糖呈釋放狀態,250目以上變化趨于平穩,可能是由于這種狀態下,燕麥麩中的β-葡聚糖已基本完全釋放出來。 

    3.結論 

    超細粉碎至250目以上,可使燕麥麩細胞破壁,破壁率可達95%以上。 

    燕麥麩經超細粉碎后,功效成分~水溶性多糖溶出量提高,說明可以通過超細粉碎使有效成分釋放出來。應進一步考察其溶出速度,從而簡化提取過程。 

    細胞破壁后,細胞中的內容物可直接接觸溶媒,其有效成分可全部直接進入溶媒被利用。燕麥麩超細粉碎后,組織特征和溶解性能均發生了改變,其生物利用度也會發生變化,對此應作進一步的研究。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