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是經濟價值很高的食草動物,新中國成立之后的50余年來,我國的養鹿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鹿的馴養較晚,為半馴養狀態,飼養試驗起步較晚,至今國內外還沒有制定出一個科學的飼養標準,為此,筆者總結了近10年來關于鹿的飼養管理方面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1、品種選育與引種改良, 養鹿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高產的鹿茸,但影響鹿茸產量和質量的首要因素是鹿的品種。雙陽梅花鹿品種(1986年),西豐梅花鹿品種(1995年),塔里木馬鹿品種(1996年)以及長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年),天山馬鹿清源品系(1994年)都是具有優質、高產、遺傳性能穩定特點的優良茸用鹿品種(或品系)。而且這些品種被引種到全國各地,引種單位鹿茸單產均有較大的提高,如雙陽梅花鹿品種,被引種到東遼縣后與東遼縣母鹿雜交,雜種一代公鹿初角茸單產提高42.1%,2歲公鹿平均單產提高36.3%,顯示了明顯的雜交優勢。
2 、鹿飼養管理的一般原則
2.1 應以青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要定時定量飼喂。合理搭配飼料,力求飼料多樣化.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飼料盡量滿足需要,每天喂4~5次,必要時可任其自由采食。一般先喂粗料后喂精料,并應根據不同的時期,給予不同數量的飼料。
2.2 調換飼料要逐漸進行,鹿在夏秋季節以青綠飼料為主,冬春季節則以貯備的粗飼料為主。更換飼料時,新換的飼料量要逐漸增加,不能突然全部換掉或喂的新飼料量過大。若突然改變飼料,會影響胃腸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影響鹿的健康和生產性能。
2.3 公母鹿應分圈喂養,最好能堅持每天在圈內對鹿進行哄趕運動,飼料、飲水、鹿圈盡量要求干凈衛生,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應經常注意觀察鹿的精神狀態、吃食和反芻,鼻鏡有無水珠,大小便是否正常等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醫治和處理,有條件的應定期請獸醫進行檢疫。
2.4 要注意飲水,鹿在采食后需要飲水,水要清潔衛生,應當盡量為鹿創造隨意飲水的條件,以便能喝到大量充足的飲水。
3、 鹿的常用飼料
3.1 能量飼料:谷實類籽實及其加工副產品,淀粉質的塊根莖及瓜類飼料,油脂類飼料。
3.2 蛋白質補充飼料:豆餅(粕),棉籽餅,大豆,動物性蛋白質魚粉飼料
3.3 青飼料:天然牧草、人工種植牧草、嫩枝樹葉、蔬菜葉類等。
3.4 粗飼料:青干草、玉米秸、谷草、花生秧、豆秸、秕殼等。
3.5 青貯飼料:玉米青貯、胡蘿卜青貯等。
3.6 礦物質飼料:食鹽、骨粉、磷酸氫鈣等。
3.7 飼料添加劑:中草藥、維生素等。
4 、公鹿的飼養技術; 根據鹿在一年內不同生產時期的生理階段特點,我們把出茸公鹿分成冬季恢復期、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結束期、配種期5個生產時期。
4.1 冬季恢復期:要求迅速恢復公鹿的體況,增加體質,保證越冬。日糧應以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同時多增加些能量飼料,逐漸增加禾木科籽實飼料,使其保持在八成膘的中等體況。
4.2 生茸前期:日糧配制應是禾本科籽實類50%、豆科籽實類30%和糠麩類20%,而且此時給鹿增加精飼料是十分重要的,喂給優質的蛋白質飼料如魚粉等來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使鹿體達到九成膘情,為生茸期機體代謝打下基礎。
4.3 生茸期:鹿茸由脫盤至鋸茸結束約90d時間,是鹿體消化機能和血液循環系統功能的旺盛階段,是全年生產中最關鍵的時期,為此,在日糧配合上應采取高能量、高蛋白、高投入的措施。日糧的配合比例應是:豆科籽實類50%,禾本科籽實類20%,糠麩類30%,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根據條件盡量多給些。每日喂精料3次,飲水充足。
4.4 生茸結束期:此期為避免出現骨質疏松,應注意補充鈣、磷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等。7~8月鹿吃青草、嫩樹葉,一般不喂精料即可滿足機體的維持需要。為控制9~10月的發情可由十成膘降為八成膘。
4.5 配種期:生產群公鹿即非種公鹿,在9~10月份發情鬧圈,為減少公鹿的傷亡,要控制發情,多喂粗飼料、干草,少喂或不喂精料,同時還要適當的減少易促使發情的青飼料。膘情要控制在七成膘,使其發情能力減弱,縮短發情持續時間。但同時對個別弱鹿要補飼。而對于種用公鹿,因其在這一時期食欲急劇下降,體質下降,所以,這時應特別注意飼料的調制,設法增進鹿的食欲,選擇適口性強,維生素含量豐富的塊根多汁飼料,幼嫩的青綠飼料等。
5 、母鹿的飼養技術
飼養母鹿的基本任務是使其保持高度的生產力,繁殖優良的后代。母鹿一般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進行飼養。
5.1 配種期 這一時期必須保證母鹿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日糧配制應以青綠多汁飼料為主和含有一定數量的蛋白質飼料組成。豆科籽實類20%,禾本科籽實類10%,糠麩類70%,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應視各地條件而選擇應用。
5.2 懷孕期 由于這個時期母鹿所攝取的營養物質除自身消耗外,還需供給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必須加強飼養才能保證母鹿體質健康和胎兒發育正常 。日糧的配合是豆科籽實類30%,禾本科籽實類30%,糠麩類40%。每天喂精料2次,青飼料應盡可能多樣化,飲水要充足。
5.3 哺乳期 仔鹿的哺乳期大約為90d左右,母鹿在哺乳期內,主要是分泌乳汁供給仔鹿的需要。日糧的配合應豆科籽實類40%,禾本科籽實類25%,糠麩類35%。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應視各地條件而選擇應用。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飼料可任其自由采食,飲水要清潔充足。
6 、幼鹿的飼養技術; 幼鹿的培養包括哺乳仔鹿的培育、斷乳仔鹿的培育、幼鹿的培育3個階段。
6.1 哺乳仔鹿 仔鹿出生后7~8d為初生期,這時必須保證仔鹿盡早吃到初乳,最好在出生后1~1.5d就能吃到初乳。過了初生期,仔鹿就可以進入正常的哺乳飼養階段。這時需要有固定的棲息地和哺乳場所,最好設置仔鹿保護欄。對仔鹿應每天定時哄趕,逐漸增加運動量。仔鹿出生后半個月左右開始采食精飼料,其精料的日糧配方為:豆餅25%,炒大豆面10%,玉米43.2%,麥麩15%,白糖5%,食鹽0.5%,骨粉或磷酸氫鈣0.7%和添加劑0.3%,另加胡蘿卜占精料40%。胡蘿卜進行粉碎,拌入精料里,每日更換一次精料,要保持飼槽里總有精料,讓其自由采食,同時在小欄內放上鮮嫩的柞樹葉、楊樹葉或青草,讓其自由采食。
6.2 斷乳仔鹿 仔鹿多采用一次性斷乳的飼養方法。斷乳仔鹿的飼料應易于消化,營養較全。在圈內飼槽架上放足青嫩多汁飼料,最好是青柞樹葉,楊樹葉,新鮮果樹葉,優質青草,保證圈內晝夜都有飼草和飲水,自由采食,自由引水。精飼料每晝夜4次。精料配制可采用如下配方:豆餅25%,炒熟的大豆粉10%,玉米45%,麥麩5%,白糖3%,食鹽0.7%,磷酸氫鈣1%,含有多種維生素的添加劑0.3%。
6.3 育成鹿 仔鹿出生后第二年到第三年的幼鹿統稱為育成鹿,這時幼鹿的生長發育速度很快,所以要求飼料的營養物質要豐富,精粗飼料搭配要合理。精料應是混合飼料,其中豆類40%,玉米20%~30%,糠麩類30%~40%。另外運動場地應盡量大些,同時要公母鹿分圈飼養。
1、品種選育與引種改良, 養鹿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高產的鹿茸,但影響鹿茸產量和質量的首要因素是鹿的品種。雙陽梅花鹿品種(1986年),西豐梅花鹿品種(1995年),塔里木馬鹿品種(1996年)以及長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年),天山馬鹿清源品系(1994年)都是具有優質、高產、遺傳性能穩定特點的優良茸用鹿品種(或品系)。而且這些品種被引種到全國各地,引種單位鹿茸單產均有較大的提高,如雙陽梅花鹿品種,被引種到東遼縣后與東遼縣母鹿雜交,雜種一代公鹿初角茸單產提高42.1%,2歲公鹿平均單產提高36.3%,顯示了明顯的雜交優勢。
2 、鹿飼養管理的一般原則
2.1 應以青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要定時定量飼喂。合理搭配飼料,力求飼料多樣化.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飼料盡量滿足需要,每天喂4~5次,必要時可任其自由采食。一般先喂粗料后喂精料,并應根據不同的時期,給予不同數量的飼料。
2.2 調換飼料要逐漸進行,鹿在夏秋季節以青綠飼料為主,冬春季節則以貯備的粗飼料為主。更換飼料時,新換的飼料量要逐漸增加,不能突然全部換掉或喂的新飼料量過大。若突然改變飼料,會影響胃腸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影響鹿的健康和生產性能。
2.3 公母鹿應分圈喂養,最好能堅持每天在圈內對鹿進行哄趕運動,飼料、飲水、鹿圈盡量要求干凈衛生,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應經常注意觀察鹿的精神狀態、吃食和反芻,鼻鏡有無水珠,大小便是否正常等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醫治和處理,有條件的應定期請獸醫進行檢疫。
2.4 要注意飲水,鹿在采食后需要飲水,水要清潔衛生,應當盡量為鹿創造隨意飲水的條件,以便能喝到大量充足的飲水。
3、 鹿的常用飼料
3.1 能量飼料:谷實類籽實及其加工副產品,淀粉質的塊根莖及瓜類飼料,油脂類飼料。
3.2 蛋白質補充飼料:豆餅(粕),棉籽餅,大豆,動物性蛋白質魚粉飼料
3.3 青飼料:天然牧草、人工種植牧草、嫩枝樹葉、蔬菜葉類等。
3.4 粗飼料:青干草、玉米秸、谷草、花生秧、豆秸、秕殼等。
3.5 青貯飼料:玉米青貯、胡蘿卜青貯等。
3.6 礦物質飼料:食鹽、骨粉、磷酸氫鈣等。
3.7 飼料添加劑:中草藥、維生素等。
4 、公鹿的飼養技術; 根據鹿在一年內不同生產時期的生理階段特點,我們把出茸公鹿分成冬季恢復期、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結束期、配種期5個生產時期。
4.1 冬季恢復期:要求迅速恢復公鹿的體況,增加體質,保證越冬。日糧應以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同時多增加些能量飼料,逐漸增加禾木科籽實飼料,使其保持在八成膘的中等體況。
4.2 生茸前期:日糧配制應是禾本科籽實類50%、豆科籽實類30%和糠麩類20%,而且此時給鹿增加精飼料是十分重要的,喂給優質的蛋白質飼料如魚粉等來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使鹿體達到九成膘情,為生茸期機體代謝打下基礎。
4.3 生茸期:鹿茸由脫盤至鋸茸結束約90d時間,是鹿體消化機能和血液循環系統功能的旺盛階段,是全年生產中最關鍵的時期,為此,在日糧配合上應采取高能量、高蛋白、高投入的措施。日糧的配合比例應是:豆科籽實類50%,禾本科籽實類20%,糠麩類30%,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根據條件盡量多給些。每日喂精料3次,飲水充足。
4.4 生茸結束期:此期為避免出現骨質疏松,應注意補充鈣、磷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等。7~8月鹿吃青草、嫩樹葉,一般不喂精料即可滿足機體的維持需要。為控制9~10月的發情可由十成膘降為八成膘。
4.5 配種期:生產群公鹿即非種公鹿,在9~10月份發情鬧圈,為減少公鹿的傷亡,要控制發情,多喂粗飼料、干草,少喂或不喂精料,同時還要適當的減少易促使發情的青飼料。膘情要控制在七成膘,使其發情能力減弱,縮短發情持續時間。但同時對個別弱鹿要補飼。而對于種用公鹿,因其在這一時期食欲急劇下降,體質下降,所以,這時應特別注意飼料的調制,設法增進鹿的食欲,選擇適口性強,維生素含量豐富的塊根多汁飼料,幼嫩的青綠飼料等。
5 、母鹿的飼養技術
飼養母鹿的基本任務是使其保持高度的生產力,繁殖優良的后代。母鹿一般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進行飼養。
5.1 配種期 這一時期必須保證母鹿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日糧配制應以青綠多汁飼料為主和含有一定數量的蛋白質飼料組成。豆科籽實類20%,禾本科籽實類10%,糠麩類70%,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應視各地條件而選擇應用。
5.2 懷孕期 由于這個時期母鹿所攝取的營養物質除自身消耗外,還需供給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必須加強飼養才能保證母鹿體質健康和胎兒發育正常 。日糧的配合是豆科籽實類30%,禾本科籽實類30%,糠麩類40%。每天喂精料2次,青飼料應盡可能多樣化,飲水要充足。
5.3 哺乳期 仔鹿的哺乳期大約為90d左右,母鹿在哺乳期內,主要是分泌乳汁供給仔鹿的需要。日糧的配合應豆科籽實類40%,禾本科籽實類25%,糠麩類35%。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應視各地條件而選擇應用。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飼料可任其自由采食,飲水要清潔充足。
6 、幼鹿的飼養技術; 幼鹿的培養包括哺乳仔鹿的培育、斷乳仔鹿的培育、幼鹿的培育3個階段。
6.1 哺乳仔鹿 仔鹿出生后7~8d為初生期,這時必須保證仔鹿盡早吃到初乳,最好在出生后1~1.5d就能吃到初乳。過了初生期,仔鹿就可以進入正常的哺乳飼養階段。這時需要有固定的棲息地和哺乳場所,最好設置仔鹿保護欄。對仔鹿應每天定時哄趕,逐漸增加運動量。仔鹿出生后半個月左右開始采食精飼料,其精料的日糧配方為:豆餅25%,炒大豆面10%,玉米43.2%,麥麩15%,白糖5%,食鹽0.5%,骨粉或磷酸氫鈣0.7%和添加劑0.3%,另加胡蘿卜占精料40%。胡蘿卜進行粉碎,拌入精料里,每日更換一次精料,要保持飼槽里總有精料,讓其自由采食,同時在小欄內放上鮮嫩的柞樹葉、楊樹葉或青草,讓其自由采食。
6.2 斷乳仔鹿 仔鹿多采用一次性斷乳的飼養方法。斷乳仔鹿的飼料應易于消化,營養較全。在圈內飼槽架上放足青嫩多汁飼料,最好是青柞樹葉,楊樹葉,新鮮果樹葉,優質青草,保證圈內晝夜都有飼草和飲水,自由采食,自由引水。精飼料每晝夜4次。精料配制可采用如下配方:豆餅25%,炒熟的大豆粉10%,玉米45%,麥麩5%,白糖3%,食鹽0.7%,磷酸氫鈣1%,含有多種維生素的添加劑0.3%。
6.3 育成鹿 仔鹿出生后第二年到第三年的幼鹿統稱為育成鹿,這時幼鹿的生長發育速度很快,所以要求飼料的營養物質要豐富,精粗飼料搭配要合理。精料應是混合飼料,其中豆類40%,玉米20%~30%,糠麩類30%~40%。另外運動場地應盡量大些,同時要公母鹿分圈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