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在北方地區節能型日光溫室養殖大花蕙蘭的幾點經驗(一)

   日期:2016-06-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87    
大花蕙蘭原產于東亞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溫、潮濕的生存環境,主要產地為我國臺灣省、日本、韓國及荷蘭等國家及地區。目前國內花卉市場上的大花蕙蘭,大多來自臺灣省和韓國等地區,需經過長時間運輸,存在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從而影響了銷售。經過我們多年研究,在總結臺灣省養殖經驗的基礎上,利用北方地區普遍使用的節能型日光溫室(即一般所說的“土棚、塑料大棚”)進行大規模養殖大花蕙蘭,現已獲成功并供應市場。這證明,只要對北方普遍使用的節能型日光溫室稍加改造,即可培育出優質的大花蕙蘭,從而既降低養殖成本又降低運輸造成的損耗,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樣就可以大面積養殖大花蕙蘭,更好的滿足人們對其需求。
  北方地區氣候干燥、濕度低,夏季氣溫高、冬季寒冷,不利于大花蕙蘭的生長,而日照充足、蕙蘭生長和發育的有利因素。根據我們摸索出的經驗,只要管理和技術跟得上并注意以下四點栽培要素即可獲得大面積養殖的成功:
  1.日照充足,避直射;
  2.水要充分,不可過;
  3. 施肥恰當,要適時;
  4.通風良好,避高溫。
 
  一、大花蕙蘭的生理特征
  1.大花蕙蘭的各部位名稱花:由三片萼片和三片花瓣組成。中間的一片稱為唇瓣,對著瓣的部分稱為蕊柱(或假蕊柱)。朵中有唇瓣與蕊柱是大花蕙蘭的大特征。
  葉:春天長出的芽稱為葉芽,育成葉,翌年秋天掉落。呈細長形品種不同葉的長度也不同,長的達l米,短的約30厘米。葉肉渾厚多呈革質,從而抑制水分的揮發。
  花莖:有直立型和弓穗型兩種,開花后要豎立支柱支撐。
  花芽:由莖的基部與小葉間長出,形狀象圓珠筆頭。
  擬球莖:每年均有新莖長出,屬于復性莖。秋天新芽停止伸長后,葉的基部變粗成球狀,稱為偽球莖或假球莖。小的約3厘米,大的可以達到15厘米以上,呈橢圓形或扁平形。主要作用是儲存養分和水分,促使葉芽和花芽伸長。落葉后的球莖仍會長出新芽。可于換盆時切離。
  根:新根為白色,主根為淡褐色,老根為黑色。即使中斷,仍有再生能力c根與菌共生,水分與養分互相供給,此為大花蕙蘭的最大特征,也是蘭科植物的最大特征。根的中心部分很細,稱為中心柱,外面由很好很厚的根被包裹,直徑約3—8毫米。根吸收水分后為半透明狀,呈白色。
  二、大花蕙蘭的四季管理
  春 季
  (2月至5月初)
  春季是大花蕙蘭生長的重要階段,為蘭株新芽的生長期,重點應作好施肥和補水。
  1.栽培場所
  大花惠蘭應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殖,避免受到午后日曬。盆與盆之間要留出間距,不可太密,過密將導致通風不好,從而影響蘭株的生長。以彼此葉尖碰不到為好,通常為盆徑的1.5倍。由于早春夜間氣溫低,應根據情況適當供暖,保持晚間溫度不低于l0℃。
  2.澆水
  大花蕙蘭喜潮濕,尤其春季水分可適量多些。澆水時,要澆到水從盆底流出,對葉面也要進行噴水。同時要經常觀察根部,是否有
  水分過大,爛根的情況出現,如出現,須減少澆水的次數,同時對爛根的部分進行處理,重新進行栽培。
  3.施肥
  大花蔫蘭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新芽生長時,要施用稀釋液體肥,一般為稀釋lO00倍,N:P:K為6.5:6:19,周期為每周一次。新芽生長至4—5厘米時,需開始施用固體有機肥,每月一次,放在盆的邊緣即可。
  4.病蟲害防治
  春天的主要病害是蛞蝓和介殼蟲。蛞蝓可以在盆邊放菜葉或香蕉皮誘殺。介殼蟲可以每隔10—15天噴速滅松乳劑一次,同時要除去蟲卵和幼蟲。
  新芽易患濾過性病毒,當發現新葉的葉脈出現濃淡不一的斑紋時,即是感染了濾過性病毒,馬上進行隔離,必要時要燒掉。
  5.分株
  對于生長過大的需要分株,否則將不開花或開花較少。分株時,首先將蘭株拔起,弄松并切除過多的根群,通常以3—4莖為一株,用新的基質種植。注意不要埋的過深,并要偏于一邊為新芽伸展預留出空間。
 
  夏 季
  (5月中旬至9月)
  夏季是蘭株新芽伸展的季節。初夏時,蘭株約可長至去年高度的一半,夏末即可與去年一樣高,甚至還要高。此時蘭株將進入花芽分化期,老莖會出現深淺不一的縱向皺紋,有老弱的感覺,這只是暫時的。
  北方夏季干熱,氣溫高,日照強度大,重點作好遮陽和降溫工作。
  1.栽培場所
  夏季陽光強度大,日照時間長,會引起日灼病,放置地點不宜陽光直射。嚴禁Bg西,需將溫室的塑料蓬掀開,換上遮陽網,遮光應在40—50%。遮陽網至少要離葉片一米以上,以避免熱氣凝聚不散。
  2.溫度
  北方夏季氣候干旱炎熱,白天氣溫可達38℃,夜間有時在28℃—30℃之間,所以要設法降溫,加強通風。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簡易水墻、安裝排風扇,造成自然風狀態。白天的溫度應盡量降低,夜間可在地面或過道灌水以驅除熱氣,最好使溫度降至25℃以下,這樣的溫差將有利于花芽分化。
  3.澆水
  夏季正值蘭株花芽分化時期,水要充分,并應注意方法。可在每天早晨7點左右澆第一次水,晚上9—10點澆第二次水,注意水要澆透。特別是氣溫很高時,也不要在中午澆水。必要時可向葉面噴霧,保持葉面濕潤,同時降低溫度。
  4.施肥
  為了促進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夏初每月要施有機固體肥料,夏末應暫停。改用含磷鉀的液體肥 (P:K:Mg為46:30:1),稀釋2000倍后,噴灑葉面,每周一次。
  5.病蟲害防治
  進人酷暑期,由于天氣干燥,葉背容易生長葉壁虱,被侵害的蘭葉會失去光澤,變得粗糙,導致蘭株衰弱,影響花芽的生長。預防的方法是向葉背噴水,并保持濕潤。一旦發現,用水澆它,令其飛走。也可在葉背噴灑馬拉松乳劑或速滅松乳劑lOOO倍稀釋液,每周一次。為預防黑斑病,可在9月上、中旬噴灑大生水800倍液,每月噴灑兩次。
  葉尖枯萎現象一般不是病蟲害所致,而是根部尖端受傷所導致的緣故。
  6.摘芽
  夏季8、9月長出的新芽并不能充分生長,形成長不出花芽的莖。因此需將這些芽連根拔除,否則會影響全株的生長,導致無法開花。
 
  秋 季
  (10、11月)
  到了秋季,生長的花芽將停止生長,基部開始肥大,曾出現皺紋的老莖開始變得光滑,lO月下旬老葉將由濃綠轉為茶褐色,蘭株的整個生長期結束,開始進人充實期。
  1.栽培場所
  秋季是蘭株的充實時期也是花芽的分化時期,需要充分的日照,可拆除遮陽網,但仍要避免強烈的西曬,防止引起日灼病。同時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1.澆水
  北方的秋季氣候仍然十分干燥,而此期間根部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秋季仍然和夏季一樣水分要充足。需及時補充水分,秋季夜間溫度較低,晚上不需再澆水。
  3.施肥
  仍施磷鉀液體肥1000倍液,每周一次。
  4.病蟲害
  隨著氣溫的下降,溫室的塑料膜放下,將導致通風不良、日照不足。部分蘭株將出現葉面黑斑病,要立即噴灑大生水500倍液,并移到雨水淋不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保持干燥。
  5.摘掉葉芽
  通常情況下,早花品種9月出現花芽,晚花品種10月底出現花芽,花芽是從今年新生莖的基部長出。在此期間也將會生長出葉芽,而影響花芽的成長,故應將葉芽摘除。
  花芽與葉芽的區別是:一般花芽的形狀渾圓,仿佛圓珠筆的筆端,而葉芽的尖端呈三角形,很容易分別。用手指輕壓,比較飽滿的就是花芽,但千萬不可前后左右搖動。
 
  冬 季
  (12月至翌年2月)
  經過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生長,到了冬季,蘭株的球莖儲存了豐富、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準備進人休眠期即開花期。北方的冬季寒冷而干燥,大花蕙蘭在溫室內越冬,花芽的發育與栽培場所的溫度有很大的關系。由于溫室內需要供暖,所以要特別注意溫度、濕度和通風的管理,讓花朵自然開放,避免出現黃苞現象。冬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季節,此時綻放多彩美麗的花朵,將會給新年帶來更多的喜慶。
  1.栽培場所
  大花意蘭喜歡陽光,特別是冬天,需放置在朝陽的地方。這樣做使植株健壯,春易發芽。花苞開始生長時,應注意光的強度,過強的光照將導致花苞灼傷,造成黃苞的現象,從而不能開花。通常的方法是,從出蕾到開花期采取弱的日光,以后就可以直射了。但對于白色、奶油黃、淡粉色、綠色系列的花要特別注意不要光照過強。
  2.溫度
  因節能型日光溫室的保溫性能很好,室內加溫以及中午陽光的照射,會出現溫室內溫度過高的現象,需注意溫室內的溫度白天不超過25℃,夜間為12℃—15℃為宜。溫度高,將導致花苞黃化即一般所說的黃苞,花苞凋謝不開花。降溫的方法可將塑料膜適當掀開,使新鮮的冷空氣進人到溫室內,這樣還可使花朵開得更加漂亮。
  3.澆水
  在花莖生長階段,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需注意晚上不能給水。通常2—3天一次,含苞待放的蘭株,水可以多些。冬季空氣濕度較低,可向蘭株葉面噴水1—2次,或地面灑水,以增加濕度。
  4.肥料
  冬季植株處于休眠期,不施肥。為了促進開花,可以向葉面噴施含高磷鉀的液體肥1000倍液,通常每周一次。
  5.病蟲害防治
  要檢查蘭株是否有蛞蝓或蝸牛。為防止細菌,可噴灑大生水800倍液徹底消毒。為防止花苞被蟲咬,每周可噴施一次殺蟲菌劑。
  6.豎立支柱
  當花莖長至15厘米左右時,豎立支柱用以固定花莖,并調整其生長方向使其長的挺直。注意由于花莖很為脆弱,固定時須小心。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