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茄子結果初期是在低溫弱光期(12月初~翌年2月中旬),這期間因根系吸收水肥力弱,極易受營養元素的影響而出現異常癥狀,其常見病態和生態解癥方法是: 一、枯葉癥 1.病癥 1~2月,中下部葉枯干,心葉無光澤,黑厚,葉片尖端至中脈間黃化,并逐漸擴大至整葉,折斷莖稈,維管束無黑筋。 2.發病原因 冬至前后底墑差,土壤中空隙大,因缺水造成根系凍害;或施肥過多,土壤濃度過大,使植株脫水后引起生理缺鎂癥。 3.防治方法 冬前選好天氣(20℃以上)澆足水,因水分持熱能比空氣高,可提高地溫,避免凍傷根系,隨水667m2施硫鎂肥30kg,以增強光合強度,緩解病癥。澆后適當排濕,這段時期不怕植株徒長。 二、芽彎曲 1.病癥 茄子秧頂端莖芽發生彎曲,稈變細,是正常莖粗的1/3~1/5,植株高度生長暫時停止或緩慢生長,繼而側枝增多增粗。 2.發病原因 此現象是低溫氮多引起的鉀、硼素吸收障礙癥。 3.防治方法 定植時注重增施有機肥,低溫弱光期667m2追施硫酸鉀15kg和硼砂1kg,或在葉面上噴高鉀營養液和1000倍硼砂水溶液。促長復壯效果明顯。 三、僵裂果 1.病癥 果實僵硬,不膨大,海綿組織密緊,皮色無光澤,有花白條紋,澆水后成裂果,長不大,品質差。 2.發病原因 低溫弱光或高溫強光期正值果實膨大時,氮、鉀、硼的吸收量增多,磷相對需要量較少,如磷素投入量過大,必然影響鉀、硼的吸收,使果實僵化。 3.防治方法 磷肥主要施在定植時苗根下,后期每次施入純磷2~3kg,忌過多,結果期注重施入鉀肥。山西新絳縣南馬村一菜農,1999年7月在茄子田中施入硝酸磷120kg/667m2,造成僵裂果后,月余果實不膨大。改用鉀、硼肥,3天見效,一次采果1200kg,收入800余元,果實油亮,解癥增產效果明顯。但田間出現的柿餅型小果實是未授粉受精僵果,應另當別論。 四、嫩葉黃化 1.病癥 幼葉呈鮮黃白色,葉尖殘留綠色,中下部葉片上出現鐵銹色條斑,嫩葉黃化。 2.發病原因 多肥,高濕,土壤偏酸,錳素過剩,均會抑制鐵素的吸收,導致新葉黃化。 3.防治方法 發病后,葉面上噴硫酸亞鐵500倍液或田間施入氫氧化鎂和石灰,調整土壤酸堿度,補充鉀素,平衡營養,可滿足或促進鐵素供應。 五、頂葉凋萎 1.病癥 頂端莖皮木栓化龜裂,葉色青綠,干焦邊黃化,果實頂部肉皮下凹,易染綿疫病,爛果。 2.發病原因 在堿性土壤中,由低溫弱光期(2月中旬)轉入高溫強光期,地上部蒸騰作用大,且根系吸收能力弱,會造成頂葉因缺鈣缺硼而凋萎。 3.防治方法 這段時期注意葉面補充鈣、硼肥;高溫強光天氣中午要注意降溫防脫水,前半夜保溫促長根,3~5天后地上地下生長平衡后,再進入高溫強光管理,可防閃秧和頂葉脫水凋萎。 六、落葉落果 1.病癥 低溫期下部葉黃化自落,高濕期幼茄軟化自落。 2.發病原因 溫度過低,氮磷施入過量,土壤濃度過大,植株均會因長期營養不平衡而老化,均系缺鋅引起的植株赤霉素合成量降低后遺癥,葉柄與莖稈、果柄與果實連接處,因缺乏生長素,形成離層后脫落。 3.防治方法 老化秧葉面噴施700倍液硫酸鋅水溶液或667m2施硫酸鋅1kg;還可在植株上噴綠豐寶等含鋅營養素防落促長。 七、花蕾不開放 1.病癥 子房不膨大,花蕾緊縮不開放。 2.發病原因 寒冷季節,田間缺水,空氣干燥,輕質土壤,pH7.5~8以上,土壤自生硼有效性降低,田間有過量鈣會吸附硼素,誘發植株缺硼,造成花蕾長時期不開放。 3.防治方法 葉面上噴700倍液硼砂水溶液或含硼光合微肥。 八、黃萎病 1.病癥 整株或半株自下而上葉片萎蔫枯黃,莖柄折斷,有黑筋。繼而整株枯死。 2.發病原因 鹽漬化土壤中銅元素缺乏,因銅素可進入細菌體,使其蛋白質合成受阻,影響其活動和繁殖延生能力。銅素供應不良,植物體抗病性及免疫力差,極易感染黃萎病病菌而枯死。 3.防治方法 幼苗期葉面噴施銅制品,定植時667m2追施硫酸銅2~4kg,壯秧防病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