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全身敗血型:發病率高、傳播快,出現癥狀后12~48小時死亡。外部表現為病兔精神沉郁,停止進食,呼吸急促,體溫升高到41℃,從鼻中流出黏液,有時發生腹瀉,死前體溫下降,顫栗或痙攣。病理變化為鼻粘膜充血,鼻腔有大量黏液或膿性分泌物,喉粘膜充血、出血,氣管黏膜充血或出血,肺嚴重充血或出血,呈現水腫。心臟內、外膜有出血點,肝變性,有很多壞死點。腸粘膜充血或出血。胸腔和腹腔都有淡黃色積液。鼻炎與肺炎型:各養兔場均有發生,環境條件好的發病率低,環境條件差的發病率高。兔病初表現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癥,流出清涼鼻涕,以后轉為粘液性至膿性鼻涕,病兔經常打噴嚏、咳嗽。隨著病情發展,鼻涕更濃、更多,鼻孔周圈結痂,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難。鼻粘膜充血,鼻甲軟骨、鼻竇黏膜紅腫。并有大量分泌物。涉及喉及氣管,氣管充血或有出血點,嚴重時炎癥下行出現肺炎、胸膜炎等。除敗血型可引起兔突然死亡外,其他病型多時好時壞,反反復復。有的病兔在代謝增強時如妊娠后期貨產子前后突然死亡,剖檢可見肺部有膿瘡或膿腫。
預防:一、保持兔舍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加強通風,保持兔舍空氣清新。二、經常檢查種兔群,發現有流膿性鼻涕、鼻毛潮濕蓬亂、中耳炎、結膜炎者,及時處理。三、按防疫程序注射波氏桿菌、巴氏桿菌二聯苗。治療:對癥狀比較輕的種兔、生長兔注射鼻咳停注射液,兔每公斤體重0.1毫升,隔48小時再注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