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重于治療有些畜禽傳染病只能早期預防,不能治療。生產上,要有計劃、有目的適時使用疫苗進行預防;一旦發病,及時采取隔離、捕殺、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二、用藥要對癥當畜禽發生某種疾病時,要根據飼養條件(環境、飼料、管理)、生產性能、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解剖變化、實驗室檢驗結果等綜合分析,做出準確的診斷,然后有針對性地用藥,切忌“一個方子用藥”;即使同一種疾病,也不能長期單一使用某種藥物治療,防止病菌產生抗(耐)藥性。
三、劑量要適度防治畜禽疫病,如果劑量用小了,達不到預防或治療效果,而且容易導致耐藥性菌株的產生;劑量用大了,不僅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容易產生中毒、藥物殘留等不良反應。因此,掌握適度的劑量,對確保療效和降低飼養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四、療程要合理對常規畜禽疾病來說,一個療程一般3-5天,如果用藥時間過短,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還會復發,并可能給后續治療帶來困難;如果用藥時間過長,不僅造成藥物浪費,而且容易產生藥物殘留。因此,在治療畜禽疾病時,必須準確把握療程,做到長短合理、治療得當。
五、給藥要正確根據不同的疾病和藥物的特征特性,可通過外用、內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不同方式給藥。生產上,凡是能夠通過調節飼料營養成分而達到治療目的的疾病,盡量不用藥治療;能夠通過飲用或飼喂給藥治療的疾病,盡量不作肌肉注射,這樣不僅方便,而且還可以減少因大面積抓捕帶來的一些應激反應;能夠通過肌肉注射治療的疾病,盡量不作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