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臨床癥狀,由于脊髓受損害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所表現的癥狀也不一樣。
1.脊髓椎體束病害 脊髓椎體束受到損害時,由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層運動區)發出的運動性和抑制性沖動被中斷,所以,受損害部位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效應區,運動麻痹,健反射亢進,肌肉緊張性增強,發生痙攣性收縮。
2.脊髓腹角受到損害 其中有運動神經細胞核,發生運動障礙、弛緩性麻痹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萎縮。若傳導徑受到破壞,感覺機能消失,肌肉反射性收縮障礙,協調作用喪失。
3.脊髓背角受到損害 則相應的肌群感覺機能完全消失。如果僅背角受損害,初期感覺過敏,相應的效應區發生反射性痙攣收縮;其后因傳導機能被中斷,則感覺和運動完全麻痹,反射機能消失。
4.脊髓背根傳導障礙、感覺性沖動脫失其損害部位以下的部分運動機能擾亂,發生脊髓性失調現象。即使一側背根受損害,亦能引起失調,但感覺仍然存在。脊髓小腦徑受損害時,后肢呈開張姿勢,軀干呈矢狀擺動。
5.脊髓節全半側受到損害 對鰣的知覺麻痹,同側的運動件及血管運動神經麻痹,皮膚感覺過敏。
6.頸部脊髓全橫徑受到損害 四肢麻痹,呈現癱瘓;隔神經與呼吸中樞聯系中斷,呼吸停止,立即死亡。如果部分受損害,前肢反射機能消失,全身肌肉抽搐或痙攣,大小便失禁,或便秘和尿閉。有時可能引起延腦麻痹,咽下障礙,脈搏徐緩,呼吸困難,以及體溫升高現象。
7.胸部脊髓全橫徑受到損害 引起損害部位的后方麻痹和感覺消失,健反射亢進,有時后肢發生痙攣性收縮。
8.腰部脊髓全橫徑受到損害 如在前部,則臀、后肢、尾的感覺和運動麻痹。在中部,股神經運動核受到損害,膝與腔反射消欠;股四頭肌麻痹,后肢關節不能保持站立。若在后部,則坐骨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尾和后肢)感覺和運動麻痹,大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