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害蟲的防治常出現噴藥后害蟲仍治不死的現象。現就如何判定害蟲產生抗藥性及有關防止對策,談談看法。
1 害蟲抗藥性的判斷
判斷害蟲是否產生了抗藥性,首先要考慮使用藥劑的有效成分及理化性質是否前后一致;其二要考慮施藥是否均勻,施藥技術是否前后一致;其三害蟲的蟲態、齡期及生理狀態是否一致;其四前后施藥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施肥及營養條件是否一致。在此基礎上,觀察有無下列現象發生。
1.1 藥效的持續減退 抗藥性的出現,多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的,發現藥效有嚴重減退時,必須調查在此之前是否有藥效連續減退現象。
1.2 抗藥性發生的過程具有連續性、跳躍式、偶發性、間斷性的“抗藥現象”,一般不是抗藥性的預兆。
1.3 抗藥性的發生應該是全局性的,在同一環境內的其抗藥性表現基本一致。如同一片園,局部防效好,而另一部分的防效差,則不應是抗藥性問題。
2 抗藥性的防止對策
2.1 輪換用藥 輪換使用的品種應盡可能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有機合成農藥與無機農藥或生物農藥交替使用;同一類型不同品種的農藥也可交替使用,這樣害蟲的抗藥性可得到有效的阻止。此外,接觸性殺菌劑不易使害蟲產生抗性,而內吸性殺菌劑則易引起抗藥性。選擇接觸性的殺菌劑與內吸性的殺菌劑交替使用,是比較理想的輪換組合。另外,要盡量選擇無交互抗性和負交互抗性的農藥進行交替使用。
2.2 混合用藥 農藥的混用必須做到合理、高效,同單一使用某種農藥一樣,混配農藥也不能長期使用,必須進行替代,否則同樣會引起抗藥性。
2.3 間斷用藥與停用 有些農藥在使用過程中雖然產生了抗性,但是,如果停用一段時間,害蟲的抗藥性會逐漸減退,甚至消失,而再次使用時則會恢復到以前同樣的藥效。
2.4 采用正確的用藥技術 農藥劑型本身的劑量及噴灑一定要細致均勻,如噴藥不勻,一些耐藥性較強的害蟲便獲得較大的機會幸存下來,并一代代繁殖形成較大的抗藥性種群。另外要注意,不能隨心所欲地增加藥劑的劑量和使用濃度,因為劑量和濃度對害蟲種群會發生選擇作用或訓練誘發抗藥性的產生,早期使用防治果樹效果很好,而隨著使用濃度的提高,誘發蟲體抗藥性不斷增加,導致現在使用該藥基本無效。
1 害蟲抗藥性的判斷
判斷害蟲是否產生了抗藥性,首先要考慮使用藥劑的有效成分及理化性質是否前后一致;其二要考慮施藥是否均勻,施藥技術是否前后一致;其三害蟲的蟲態、齡期及生理狀態是否一致;其四前后施藥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施肥及營養條件是否一致。在此基礎上,觀察有無下列現象發生。
1.1 藥效的持續減退 抗藥性的出現,多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的,發現藥效有嚴重減退時,必須調查在此之前是否有藥效連續減退現象。
1.2 抗藥性發生的過程具有連續性、跳躍式、偶發性、間斷性的“抗藥現象”,一般不是抗藥性的預兆。
1.3 抗藥性的發生應該是全局性的,在同一環境內的其抗藥性表現基本一致。如同一片園,局部防效好,而另一部分的防效差,則不應是抗藥性問題。
2 抗藥性的防止對策
2.1 輪換用藥 輪換使用的品種應盡可能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有機合成農藥與無機農藥或生物農藥交替使用;同一類型不同品種的農藥也可交替使用,這樣害蟲的抗藥性可得到有效的阻止。此外,接觸性殺菌劑不易使害蟲產生抗性,而內吸性殺菌劑則易引起抗藥性。選擇接觸性的殺菌劑與內吸性的殺菌劑交替使用,是比較理想的輪換組合。另外,要盡量選擇無交互抗性和負交互抗性的農藥進行交替使用。
2.2 混合用藥 農藥的混用必須做到合理、高效,同單一使用某種農藥一樣,混配農藥也不能長期使用,必須進行替代,否則同樣會引起抗藥性。
2.3 間斷用藥與停用 有些農藥在使用過程中雖然產生了抗性,但是,如果停用一段時間,害蟲的抗藥性會逐漸減退,甚至消失,而再次使用時則會恢復到以前同樣的藥效。
2.4 采用正確的用藥技術 農藥劑型本身的劑量及噴灑一定要細致均勻,如噴藥不勻,一些耐藥性較強的害蟲便獲得較大的機會幸存下來,并一代代繁殖形成較大的抗藥性種群。另外要注意,不能隨心所欲地增加藥劑的劑量和使用濃度,因為劑量和濃度對害蟲種群會發生選擇作用或訓練誘發抗藥性的產生,早期使用防治果樹效果很好,而隨著使用濃度的提高,誘發蟲體抗藥性不斷增加,導致現在使用該藥基本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