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癭蜂又稱栗瘤蜂,是危害板栗的主要蟲害,在我國板栗產區幾乎年年都有發生,但今年發生格外嚴重,大樹,特別是不行修剪的老荒樹受害株率達100%。防治栗癭蜂刻不容緩。
栗癭蜂一年發生一代,以初齡幼蟲在被害栗芽內越冬。在燕山山區,越冬幼蟲于4月中旬萌芽期開始活動取食,并迅速生長,5月初抽梢展葉期始形成蟲癭,癭瘤多在新生枝頂端或葉子主脈、葉柄部位,取食活動一般為50天左右,至5月中旬逐漸老化,5月下旬開始見蛹,盛期是6月上旬,7月上旬化蛹結束,蛹期約15天左右。成蟲羽化期為6月上旬至7月中旬,盛期是6月底至7月初,成蟲羽化后不出癭,在癭瘤內滯留約11天,于6月中旬至7月底脫癭,脫癭盛期是7月上旬,成蟲在癭外壽命平均為3.1天,最長是5.5天,成蟲飛翔力不強,多在枝葉間爬行,白天活動,夜晚在葉背面棲息,無趨光和補充營養習性。成蟲出癭后即可產卵,每次產卵2~4粒,每雌蟲可產卵200粒左右,產卵期約30天。卵于7月中旬開始孵化,9月上旬全部孵化,10月上旬小幼蟲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適時剪除癭瘤。成蟲羽化前,結合修剪清除癭瘤枝條,既可改善樹冠通風透光狀況,又能減少蟲源。冬季將一年生枝條的休眠芽以上部分全部剪除,一年后即可恢復結果,也可截去大枝,待萌發新枝,復壯樹勢。為害嚴重、結實銳減的栗樹,可施行短截更新。7月上旬在栗癭蜂成蟲出癭盛期,樹冠噴灑80%敵敵畏1000倍或溴氫菊酯10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噴兩次。
栗癭蜂一年發生一代,以初齡幼蟲在被害栗芽內越冬。在燕山山區,越冬幼蟲于4月中旬萌芽期開始活動取食,并迅速生長,5月初抽梢展葉期始形成蟲癭,癭瘤多在新生枝頂端或葉子主脈、葉柄部位,取食活動一般為50天左右,至5月中旬逐漸老化,5月下旬開始見蛹,盛期是6月上旬,7月上旬化蛹結束,蛹期約15天左右。成蟲羽化期為6月上旬至7月中旬,盛期是6月底至7月初,成蟲羽化后不出癭,在癭瘤內滯留約11天,于6月中旬至7月底脫癭,脫癭盛期是7月上旬,成蟲在癭外壽命平均為3.1天,最長是5.5天,成蟲飛翔力不強,多在枝葉間爬行,白天活動,夜晚在葉背面棲息,無趨光和補充營養習性。成蟲出癭后即可產卵,每次產卵2~4粒,每雌蟲可產卵200粒左右,產卵期約30天。卵于7月中旬開始孵化,9月上旬全部孵化,10月上旬小幼蟲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適時剪除癭瘤。成蟲羽化前,結合修剪清除癭瘤枝條,既可改善樹冠通風透光狀況,又能減少蟲源。冬季將一年生枝條的休眠芽以上部分全部剪除,一年后即可恢復結果,也可截去大枝,待萌發新枝,復壯樹勢。為害嚴重、結實銳減的栗樹,可施行短截更新。7月上旬在栗癭蜂成蟲出癭盛期,樹冠噴灑80%敵敵畏1000倍或溴氫菊酯10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噴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