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地栽黑木耳技術

   日期:2016-05-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4    
黑木耳是我國人民傳統的高檔食品,也是我國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黑木耳營養豐富,風味可口,另外還具有益氣強身、活血、通腸等醫療效果。最近的研究發現,有預防和減輕腦血栓的作用,做為一種保健食品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重視。

  我國傳統栽培黑木耳是以段木為原料,其耗費木材多,產量低,生產周期長。80年代以來推廣以木屑、棉籽殼及農作物秸稈等材料進行栽培,獲得了高產優質的效果,已成為快速種耳的新方式,近兩年來,不斷涌現出黑木耳栽培的一些新技術,已成為菇農提高經濟效益的巨大推動力。

  一、黑木耳的生活條件

  1、營養

  黑木耳對營養的要求以含碳物質為主,并要求有一定量的含氮物質和少量的無機鹽類及維生素。

  黑木耳是一種腐生性強的木材腐生菌類,它的菌絲對木材分解力強。菌絲生長過程中,可將木質素分解成為營養而被菌絲吸收,特別是在菌絲生長前期利用木質素的能力更強,因此,可用新鮮鋸木屑直接栽培,特別是以硬質闊葉樹為好,它含有豐富的木質素,纖維素和其它營養成分。

  黑木耳除用木材做培養料外,農作物秸桿也是黑木耳常用的栽培原料,這些培養料的營養成分不同,效果也會有差異,若在這些培養料中,添加一些米糠或麩皮,更有利于菌絲生長,米糠中不僅含有菌絲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和脂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這些物質秸稈中含量較少。

  2、生活環境條件

 ?、贉囟?黑木耳屬溫型菌類,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具有耐寒、怕熱的特性,能耐-40℃的嚴寒,但不耐36℃以上的酷暑,其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5―35℃,最適生長溫度為25―28℃,15℃以下生長緩慢,低于12℃不生長,當溫度低于5℃時,菌絲生長受抑制,高于36℃時,菌絲停止生長,但在木材中的菌絲對高、低溫的忍耐力增強。

  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溫度比菌絲低,在15―32℃時都能形成和生長,最適溫度為20―28℃,低于15℃子實體不易形成,已形成的則生長受抑制。超過35℃時,子實體生長緩慢或開始自溶。

 ?、跐穸仁悄径L發育的重要條件,相對來說,菌絲體在較高溫度及較低濕度條件下,能很快定植、蔓延和生長;而子實體在較高濕度和較低溫度條件下,則耳片生長肥厚,產量和質量均高。

  人工配制培養料,含水量以60%左右為好,培養室的空氣相對濕度以50%―70%為宜,超過70%菌袋易污染。子實體形成后空氣相對濕度以85%―95%為宜,低于80%子實體形成遲緩,低于70%則不易形成子實體,已形成的子實體也會由于水分不足而干縮。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耳片易腐爛而出現“流耳”。

 ?、酃饩€

  菌絲體在完全黑暗中或有散射光的環境條件下,都能生長良好,菌絲生長過程中有光照,培養料表面會出現膠狀耳基,并分泌色素,使培養料成黑褐色,然而光對黑木耳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發育有促進作用,在完全黑暗條件下子實體很難形成,因此,在人工栽培中,注意給予菇場大量的散射光和少量直射光,才能長出肉質肥厚、顏色濃褐、鮮嫩的耳片。

 ?、芸諝?/span>

  黑木耳是耗氧性腐生菌類。如果通氣不良,菌絲體代謝的二氧化碳積累,會導致子實體畸形,木耳變成珊瑚耳,甚至子實體不開片,因此,在室內或大棚中栽培黑木耳,特別要注意加強通風,使空氣經常保持清新,才能保證有高額回報。

 ?、菟釅A度

  黑木耳對酸堿度要求是微酸性,PH值在4-8.5都能生長,但以PH值5-6.5的范圍內為宜。

  二、地栽黑木耳高產栽培技術

  把黑木耳的菌袋擺放在室外的向陽田塊上進行出耳管理,稱為地栽黑木耳。這種栽培方法模擬了黑木耳野生的生活環境,操作方便,方法簡單。在15-28℃溫度條件下,濕潤、涼爽很適合黑木耳生長,而且又不易被雜菌污染。黑木耳在7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7-8月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后采收的叫秋耳。伏耳耳片薄,蟲耳多,爛耳多,并因已到雨季不易曬干,所以,不提倡栽培。

  1、菌種選擇

  國內地栽黑木耳優質高產品種較多,只要掌握它的特性,干耳單產每袋都能達到50克。黑木耳品種按其形狀可分菊花型和多片型,地栽黑木耳一般要選擇多片型,按其后熟過程所需積溫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個品種。早熟品種一般菌絲快長滿袋或剛長滿袋時劃口、就可以出耳,此時產量也最高,如果劃口不及時,產量就會受影響;晚熟品種菌絲長滿袋后還需要后熟過程,其所需積溫達500℃以上(日平均溫度×天數),如果后熟過程所需積溫未達到之前就劃口,劃的口里不長木耳,還容易污染,長出雜菌;早熟和晚熟之間的品種叫中熟品種?,F在我地區一般種植春耳,因春耳耳片肥厚,顏色深黑,品質好。但春耳是冬季生產,所以對培養室有一定要求;一是保溫性好,二是具備增溫條件,地栽黑木耳的經濟效益首先是靠技術,但更重要的是靠規模,假如有一間培養室,一次能養菌一萬袋,就做一萬袋,生產的數量少,相對就增加了生產成本。如果選擇晚、中、早熟品種就可以生產三萬袋。即12月中旬之前先生產一萬袋晚熟品種,2月初之前再生產一萬袋中熟品種,把長滿菌絲的晚、中熟種菌袋裝在編織袋里、堆在室內保管就可以,最佳溫度0°―10℃,如果沒有地方放,可放在室外,苫好就可以,最后再生產一萬袋早熟品種,這三個品種雖然生產菌袋時間不同,但都可以4月份劃口,并能同時出耳,比一萬袋規模有三倍的經濟效益。

  2、培養料的配制

  凡是闊葉樹木屑、農作物秸稈都可以做培養料。配料應注意原料合適的配比、料水比和酸堿度,這些因素影響培養料的理化性質,與木耳菌絲生長發育有直接關系。

  配方一:鋸木屑74%;稻糠20%;玉米3%;大豆粉1.5%;石膏1%;生石灰0.5%。

  配方二:玉米芯粉79%;稻糠20%;石膏1%。

  配方三:豆秸稈粉88%;稻糠10%;石膏1%;蔗糖1%。

  二、三配方可另加0.5%的生石灰,各配方配料含水量60%左右。一般用手捏拌好的培養料,指縫間有水跡,滴水不超過一滴為宜。

  3、拌料裝袋

  培養料最好用拌料機拌料,如果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證“三三”制,也就是說,輔料先拌三遍,主料和輔料混合拌三遍,加水后再拌三遍。或者,先把輔料混合拌勻后,一層主料,一層輔料,混合后進行拌料,正反方向各2-3次就可以了。

  培養料加水后,要拌勻,堆悶2小時,讓其水分浸潤濕透,不能混雜有干料,以免影響滅菌效果。

  裝袋可選用裝袋機,該機裝料打孔能一次完成,即節省人力,又保證了裝袋的質量。袋一定要選用16.5×33cm的聚乙烯袋,因聚乙烯袋在低溫時不易破損,質地柔軟,易收縮,袋壁緊貼菌棒上,開口出耳時保濕性能好,噴水時不易使菌袋內積水,減少了出耳期的后期污染。裝料要松緊適度,料松菌絲弱,易衰老,出耳時易污染,料過緊通氣不良,發菌慢。一般填料高度為17-19cm。裝料后套上頸圈,壓上蓋。蓋和料面應保持3-5cm空間高度。

  4、滅菌接種

  滅菌方法多采用常壓滅菌。常壓滅菌時間應從鍋內溫度達到100℃時開始計算,持續8小時以上,如滅菌期間溫度降到100℃以下,滅菌時間至少要延長2小時以上,以做到徹底滅菌。

  接種應嚴格無菌操作,熟練掌握接種技術,接種前用甲醛對接種箱(室)進行消毒,還應將所用的菌種瓶表面用2%的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所用的接種工具也要消毒才能與菌種一起放入接種箱(室),對有懷疑的菌種,可先拔掉棉塞聞味,若是清香味,屬合格菌種,若有酒、酸、臭味,則是壞菌種,應該淘汰。接種時要挖去瓶口老菌塊,不要將菌種弄得太碎,菌種太碎萌發緩慢,易遭霉菌感染。

  5、培養

  培養室要選擇能保溫、增溫、避光、通風的廠房,打架子時每層之間高度35cm左右為好,擺袋之前室內用甲醛進行消毒,擺袋時先把菌袋倒過來,使孔內菌種落下,然后正立擺袋,保證大部分菌種覆蓋料面,使少部分菌種落到孔內,養菌初期室內溫度可以升到28-30℃,但吃料1cm后,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2℃左右,養菌10天后開始早晚各通風半小時以上,保持室內黑暗有利于菌絲生長,養菌期間如果發現雜菌,挑出來重新裝袋滅菌,也基本上不影響單產。另外應每天用來蘇水對培養室進行加濕消毒。每5天用甲醛熏蒸一次。

  6、集中催耳芽期管理

  ①劃口時間

  在我地區春耳最佳劃口時間為4月中旬至4月下旬,7月初之前采耳要結束;秋耳劃口時間7月上旬至7月下旬,10月初采耳要結束,如果出不完,下年春季繼續出耳。

 ?、谧龀龆?/span>

  對不同地勢應做不同的耳床,排水不好的地塊,應做高出地面5-30cm的出耳床;排水好的地塊應做比地面低5-25cm的出耳床,耳床寬100-120cm為好,長度不限,但太長也不好管理,做好耳床后,應澆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然后每平方米撒上100克生石灰消毒。

  ③倒立劃口擺袋

  去掉將劃口的菌袋的封蓋,袋口用手擰緊,用木棍塞入菌袋孔內,倒立劃口,劃口多以劃“V”型口,口的角度50-60℃,角的斜長1-1.5cm,深度0.3-0.5cm,每袋劃4-5層,最低層應離地面5cm以上,每層劃4個口;也可劃條型口,每袋順袋劃5條,頂端劃2條。將噴水帶的小孔朝下順床放置床中間,兩邊把菌倒立擺袋,袋間隔2cm,然后蓋上塑料布和草簾。

 ?、艽叨抗芾?/span>

  催耳芽期一般需要15-20天,這期間床面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85%-90%,如濕度不夠時,把噴水帶接通水源數分鐘后,即可達到所需的濕度。如果白天床面溫度高于27℃,用通風方法使床面溫度保持在22-24℃之間。適當的散射光可誘導耳基形成,應早晚掀開草簾子半小時,并可同時滿足通風要求。

  7、子實體生長期管理

  耳芽長到1cm左右,挑出耳芽比較齊的菌袋可以出耳床,先將遮陰網架設在耳床上,遮陰網高度180cm左右,再把出耳芽的菌袋擺在床面上,袋間隔10―15cm,在人行道上鋪水帶,此時的噴水帶水孔應朝上,先把耳芽曬干1―2天后噴水,開始澆水時先噴20―30分鐘,然后夜間和陰天每2小時左右噴水3分鐘,晴天每1小時左右噴水3分鐘,也就是說耳片上的水珠快要干時就噴一點水,使耳片始終保持濕潤狀態,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這種濕潤狀態要持續3天以上,如果在耳片伸展期耳片生長緩慢就應停止澆水,讓耳片干透,連根也干,使菌絲能積累更多的養分,7天后再加大噴水,使耳基迅速吸水膨大,加速其生長。這樣重復濕就濕透、干就干透,耳片才能長得快,長的好,并明顯減少雜菌感染率,氣溫低于15℃或下雨時不必噴水。

  8、采收和加工

  耳片彈性減弱是成熟的標志,耳片成熟后,生理活性下降,若遇高溫、高濕極易感染雜菌,發生腐爛性“流耳”,因此,應及時采收,尤其是高溫、高濕季節,對有八、九分成熟的耳片也應采收,采收時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須清除干凈,以免感染雜菌產生“流耳”。對采摘下的木耳,去除多余的耳根后及時放在沙網上曬干,末干之前不必多次翻動,以免出現“拳耳”。

  三、黑木耳的病蟲害防治。

  1、黑木耳的霉菌污染及防治

  地栽黑木耳中霉菌污染是最見的現象,給菇農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其污染的原因是:

 ?。?)滅菌不徹底

  因采用常壓滅菌,或裝袋、堆放、升溫不正常等等因素造成。防治措施:菇農應熟練掌握滅菌技術,消除人為因素導致的感染。

 ?。?)菌種不良

  菌種質量低劣,培養出的菌絲生長無力,細弱,抗逆性差,從而增加了雜菌侵染的機會。開袋后,雜菌很快在料面上生長,導致產量大幅下降。預防措施:應選純正、菌絲潔白、健壯、生活力旺盛的(培養料長滿菌絲后受光照,會形成梅花狀膠質原基)菌種。

 ?。?)開袋過早

  當菌絲滿袋后,應再培養1周,不要急于開袋出耳,否則因開口時間長不形成耳基雜菌會乘機侵入,在開口處出現棉絮狀物,1~3天后成霉斑,迅速蔓延至全袋,造成減產。此階段主要是木霉、青霉感染。預防措施:菌絲發滿袋后,在有光照的環境中,繼續培養10~15天,誘導出現膠質耳基后,方能開口擺袋出耳。

 ?。?)高溫高濕及水分管理不當

  高溫高濕是污染的主要因素。在高溫下,黑木耳菌絲生長受阻,菌絲發黃,吐黃水,自溶,并引起子實體霉爛或發生流耳。因此,應盡量避開高溫季節開袋出耳。若遇短期高溫,應加強通風。管理中,應掌握干干濕濕的水分管理方法來防止流耳的發生。另外管理不當也是導致霉菌發生的主要因素,某些菇農為增濕,不斷向袋上灑水,結果出耳芽的口子經常積水,造成霉菌滋生,已出耳芽的因含水量長期處于飽各狀態,致使耳片腐爛。預防措施:開口擺袋后至耳芽未長大前以保濕為主,只向地面噴水,勿往袋上淋水。當耳芽封住孔口后,可少噴、勤噴,以保持耳片濕潤為度。耳片開大后,可向耳片噴霧狀水保濕。若開口處已出現霉菌,用刀挖除霉斑,,再用石灰粉覆蓋,可控制霉菌擴散。

  2、流耳的預防

  栽培黑木耳,防止流耳是增產增收的關鍵措施之一。特別是夏季,由于高溫高濕流耳現象尤其突出,若防治不及時,會造成大面積減產和黑木耳質量下降。預防措施是:

 ?。?)適時采收

  采收不及時是流耳產生的原因之一。耳片成熟后,生理活性下降,若遇高溫高濕,極易感染雜菌,發生腐爛性流耳。因此,耳片彈性減弱是成熟的標志,應及時采收,尤其是高溫高濕季節,對有八九分成熟的耳片也應采收。

 ?。?)清除耳根

  采收時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須清除干凈,采收后殘留的耳根不會發芽生長,遇高溫高濕反而會感染雜菌產生流耳。因此,菌袋上勿使耳根殘留。

  (3)合理噴水

  在氣溫高時,應在早晨和夜晚進行噴水,不能在氣溫高的中午澆噴,并且應以保持出耳場地的空氣濕度為主,菌袋上少噴,嚴防耳片積水太多,引起流耳。

 ?。?)控制溫濕度

  高溫高濕和通風不良會滋生雜菌,并快速繁殖,這也是產生流耳的主要原因。因此,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下,濕度控制在85%左右。

  3、黑木耳的蟲害防治

  在黑木耳代料栽培中,主要有癭蚊、蚤蠅、果蠅、夜蛾、螨、跳蟲、線蟲等危害菌絲體和子實體。如黃足蕈蚊的幼蟲蛀食耳片,造成耳片潰爛,有時也蛀食菌絲。對各種蟲害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當栽培場地有了蟲害,宜采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殺蟲劑進行防治??捎贸x菊酯、敵百蟲等,其用藥量應嚴格控制。也可利用某些害蟲有趨光性、趨腐性進行誘殺,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