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飼養的狐有兩個屬,即狐屬和北極狐屬及這兩個屬狐的變種狐。狐屬中有赤狐、銀黑狐及狐屬中各種彩狐;北極狐亦包括北極狐屬系列彩狐。
一、赤狐
赤狐顏面長,吻尖,耳直立,體修長,四肢稍高(與北極狐相比),尾的長度可占體長的一半以上。被毛以棕紅色為基本毛色,雙耳面及四肢為黑色。吻部為黃褐色。喉、前胸、腹部的毛色淺淡,呈白色或烏白色;尾上部毛為紅褐帶黑色,尾尖為白色;仔狐毛色呈淺灰褐色。我國各飼養場家很少飼養赤狐。但赤狐是生產各種彩狐之源,是各種彩狐的基因庫。從長遠看有條件的大場可適當飼養,以生產市場所需的各種彩狐。
二、銀黑狐
銀黑狐又名銀狐。原產于北美洲北部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它是赤狐在野生自然條件下的毛色突變種。因此,它的體型外貌與赤狐相同,只是毛色有較大的差異。銀黑狐的吻部、雙耳的背面、腹部和四肢毛色均為黑色;背部和體側呈黑白相間的銀黑色。銀色的毛被是由針毛的顏色決定的,針毛的顏色基部為黑灰色,接近毛尖部的一段為白色,而毛尖部仍為黑色,因為白色毛段襯托在黑色毛段之間,從而形成華美的銀霧鑒。針毛的白色毛段所處的位置(深淺)和比例,決定了毛皮銀色強度。絨毛為灰褐色,尾尖為白色。目前我國有些大場飼養部分銀黑狐,因產仔較北極狐少,多數場家飼養較少,但價格比較平穩,就是在養狐處于低潮時,它的價格也比北極狐高。銀黑狐經過100多年培育,體型大了,適應性也強了,毛絨質量比野生時有大幅度提高。一般在良好飼養條件下,公狐體重達到5.8~7.8千克,體長達66~75厘米;母狐體重5.2~7.2千克,體長為62~70厘米。銀黑狐是世界上飼養的主要品種之一,我國生產的銀黑狐皮除自銷外,主要出口俄羅斯。
三、狐屬的彩狐
赤狐在飼養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突變種,除銀黑狐外,還有白金狐、珍珠狐、藍寶石狐、巧克力狐、Colleott。棕色狐、皇化狐、白臉狐、日光狐、喬治白狐、北極大理石狐和金暉狐等,這些狐體型與赤狐、銀黑狐相同。
四、北極狐(藍狐)
北極狐比赤銀黑狐體型略小,吻短,耳寬而圓,四肢也短,體態圓胖,被毛豐厚,針毛短而稀。絨毛稠密,以適應寒冷氣候。北極狐原產于北歐、亞洲和北美的高緯度地帶,如阿留申、庫曼多、阿拉斯加、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等地。
北極狐在野生條件下有兩種毛色型:一種為淺藍色型,長年保持較深的顏色,所以,有藍狐之稱;另一種冬季為白色(但底絨為灰色),其他季節毛色變深,即白色北極狐。
成年北極狐公狐體長為65~75厘米,體重5.5~7.5千克;母狐體長為55~75厘米,體重為4.5~6千克。
五、芬蘭北極狐
芬蘭北極狐是近年來芬蘭在自然條件下,經過多年選擇和培育而育成的超大型北極狐新品種。體長70~90厘米,體重12~16千克,最大達20千克,為我國小型北極狐的2~3倍。體質為松弛型,皮膚具有皺褶,皮張延伸率為活體的72%。因此,毛皮利用率較高。芬蘭北極狐毛絨稠密,針毛勻稱平齊,藍色有光澤。生產商品皮普遍能達到"00"-"0000"號皮,是一個好品種。但芬蘭北極狐畢竟是在千湖之國芬蘭育成的,其地理緯度、光照、氣候和飼料條件與我國都存在著較大差別。能夠完全適應我國環境條件,還需要一個風土馴化過程。但對我國小型北極狐進行雜交改良,應該是首選品種之一。我國從1996年開始引入芬蘭狐改良我國小型北極狐,已經達到級進3~4代或以上,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場飼養。
六、彩色北極狐
北極狐在長期家養過程中,也出現許多新的突變種。如影狐、影白狐、藍寶石北極狐、北極珍珠狐、白色北極狐、藍星狐和Houqen白金狐等。這些彩狐體型與北極狐相同,飼養要求與北極狐基本相同。
一、赤狐
赤狐顏面長,吻尖,耳直立,體修長,四肢稍高(與北極狐相比),尾的長度可占體長的一半以上。被毛以棕紅色為基本毛色,雙耳面及四肢為黑色。吻部為黃褐色。喉、前胸、腹部的毛色淺淡,呈白色或烏白色;尾上部毛為紅褐帶黑色,尾尖為白色;仔狐毛色呈淺灰褐色。我國各飼養場家很少飼養赤狐。但赤狐是生產各種彩狐之源,是各種彩狐的基因庫。從長遠看有條件的大場可適當飼養,以生產市場所需的各種彩狐。
二、銀黑狐
銀黑狐又名銀狐。原產于北美洲北部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它是赤狐在野生自然條件下的毛色突變種。因此,它的體型外貌與赤狐相同,只是毛色有較大的差異。銀黑狐的吻部、雙耳的背面、腹部和四肢毛色均為黑色;背部和體側呈黑白相間的銀黑色。銀色的毛被是由針毛的顏色決定的,針毛的顏色基部為黑灰色,接近毛尖部的一段為白色,而毛尖部仍為黑色,因為白色毛段襯托在黑色毛段之間,從而形成華美的銀霧鑒。針毛的白色毛段所處的位置(深淺)和比例,決定了毛皮銀色強度。絨毛為灰褐色,尾尖為白色。目前我國有些大場飼養部分銀黑狐,因產仔較北極狐少,多數場家飼養較少,但價格比較平穩,就是在養狐處于低潮時,它的價格也比北極狐高。銀黑狐經過100多年培育,體型大了,適應性也強了,毛絨質量比野生時有大幅度提高。一般在良好飼養條件下,公狐體重達到5.8~7.8千克,體長達66~75厘米;母狐體重5.2~7.2千克,體長為62~70厘米。銀黑狐是世界上飼養的主要品種之一,我國生產的銀黑狐皮除自銷外,主要出口俄羅斯。
三、狐屬的彩狐
赤狐在飼養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突變種,除銀黑狐外,還有白金狐、珍珠狐、藍寶石狐、巧克力狐、Colleott。棕色狐、皇化狐、白臉狐、日光狐、喬治白狐、北極大理石狐和金暉狐等,這些狐體型與赤狐、銀黑狐相同。
四、北極狐(藍狐)
北極狐比赤銀黑狐體型略小,吻短,耳寬而圓,四肢也短,體態圓胖,被毛豐厚,針毛短而稀。絨毛稠密,以適應寒冷氣候。北極狐原產于北歐、亞洲和北美的高緯度地帶,如阿留申、庫曼多、阿拉斯加、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等地。
北極狐在野生條件下有兩種毛色型:一種為淺藍色型,長年保持較深的顏色,所以,有藍狐之稱;另一種冬季為白色(但底絨為灰色),其他季節毛色變深,即白色北極狐。
成年北極狐公狐體長為65~75厘米,體重5.5~7.5千克;母狐體長為55~75厘米,體重為4.5~6千克。
五、芬蘭北極狐
芬蘭北極狐是近年來芬蘭在自然條件下,經過多年選擇和培育而育成的超大型北極狐新品種。體長70~90厘米,體重12~16千克,最大達20千克,為我國小型北極狐的2~3倍。體質為松弛型,皮膚具有皺褶,皮張延伸率為活體的72%。因此,毛皮利用率較高。芬蘭北極狐毛絨稠密,針毛勻稱平齊,藍色有光澤。生產商品皮普遍能達到"00"-"0000"號皮,是一個好品種。但芬蘭北極狐畢竟是在千湖之國芬蘭育成的,其地理緯度、光照、氣候和飼料條件與我國都存在著較大差別。能夠完全適應我國環境條件,還需要一個風土馴化過程。但對我國小型北極狐進行雜交改良,應該是首選品種之一。我國從1996年開始引入芬蘭狐改良我國小型北極狐,已經達到級進3~4代或以上,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場飼養。
六、彩色北極狐
北極狐在長期家養過程中,也出現許多新的突變種。如影狐、影白狐、藍寶石北極狐、北極珍珠狐、白色北極狐、藍星狐和Houqen白金狐等。這些彩狐體型與北極狐相同,飼養要求與北極狐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