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牛蛙集約化養殖高產新技術

   日期:2016-05-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76    
牛蛙屬于脊椎動物、兩棲綱、無尾目、蛙科、蛙屬,因其鳴聲如牛而得名,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蛙類。近年來,人工養殖牛蛙的方式有土池養殖、池塘養殖、稻田養殖、網箱養殖等,其方式較粗放且畝產量不高,制約著養蛙業的發展。筆者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辦延壽村利用庭院空地建立120平方米牛蛙集約化養殖高產試驗點,作為牛蛙集約化養殖高產技術推廣示范,經半年來的養殖試驗獲得成功,2006年各村仿效這種模式興起了一股牛蛙養殖熱,現推廣養殖面積約10000平方米,產量可達100t以上,創產值200多萬元。 

    一、池塘建造 

    利用房前庭院空地120平方米,可建成1口10平方米的親蛙池、1口25平方米的蝌蚪培育池,8口8平方米~13平方米的養殖小水泥池,其中,小水泥池池高1.2m~1.4m,采用磚砌、水泥砂粉刷,池內由溝和飼料臺組成,溝位于池內邊三周,寬22cm~25cm,深28cm~32cm,底部有出水管通向池外,以便排水,并設有20cm×20cm的網罩,以防牛蛙從水管逃走。在飼料臺靠池岸邊留出一出水管通向池外,上設有20cm×20cm的網罩。每口池池邊都設有寬5cm的水管頭,連接2m左右的軟管,以便蛙池進水。養殖水源由院子中的深水井抽入。 

    二、飼養管理 

    2005年7月6日在8口小水泥池中投放變態后的幼蛙3600只,平均每只體重8g,平均投放密度42只/平方米。剛變態的幼蛙投喂蠅蛆、蚯蚓等活餌進行誘食,經過一段時間飼料的馴化,逐步攝食死餌,種類有小魚、干蠶蛹等。飼養1個月左右牛蛙大小差異較大,及時將大小分池,逐級進行飼養管理。投喂量依據飼料種類而定,一般鮮活餌料為蛙體總重的10%左右,干品為蛙體總重的3%~4%。為了使蛙池內的溫度不致于太高,夏季可在蛙池上方搭棚遮陽,以免牛蛙被燙傷。平時做好蛙池的排污換水、防逃、防敵害生物等工作。 

    三、疾病防治 

    牛蛙集約化養殖因其具有特殊的蛙池結構,不僅避免了蛇、鳥類等敵害的侵擾,而且控制了外界病原體的侵入,病害相對比較少,發病率也較低。如在池塘養殖中常見的胃腸炎、紅腿病、腫腿病、爛皮病等,在集約化養蛙中均極少發生。但是,對于病害的預防仍不可忽視,因為集約化養蛙池養殖密度較大,一旦發生疾病則蔓延極快,如處置不當容易造成較大的損失。日常管理中應嚴格觀察和掌握牛蛙的活動情況,如發現蛙的體色、行動或攝食出現反常,即應著手診斷處理,將病蛙隔離治療。現將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簡介如下: 

    1.牛蛙胃腸炎 此病多發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傳染性強,死亡率較高,若不積極治療則危害極大。發病初期牛蛙棲息不定,東爬西竄,游泳緩慢,喜歡潛入池底或平躺于池邊,不食不動,反應遲鈍,易捕捉,往往縮頭弓背閉眼。防治方法是每日給病蛙拌食投喂酵母片2次,每次每5kg飼料中加1片,連喂3天。投喂之前要清除飼料臺上的殘餌,并刷洗飼料臺,不投喂變質飼料。每2周用10ppm濃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消毒1次。 

    2.牛蛙紅腿病 此病是由病菌寄生所引起,是幼蛙和成蛙的常見病。癥狀是精神不佳、低頭伏地,或潛伏于水中不動、不食,腿部肌肉及腹部呈現點狀充血,嚴重時全部肌肉呈紅色,腸道出現充血。此病多發生在牛蛙密集的池塘養殖中,且發病急、死亡快、傳染性強、危害大。防治方法是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新,防止蛙體受傷;對發病蛙的池塘用1.5ppm濃度的硫酸銅全池消毒,或用0.1%~0.15%的鹽水給病蛙洗浴。 

    3.牛蛙腫腿病 病因是受細菌感染,癥狀是病蛙后肢腿部腫大,整個足部包括趾和蹼都腫成瘤狀,呈灰色,不能攝食,身體消瘦,最后死亡。防治方法是給病蛙口服四環素,每日2次,每次每只牛蛙喂半片,連服2天;每日每只病蛙用40萬單位青霉素注射,連注3天;每2周用10ppm濃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消毒1次。 

    4.牛蛙爛皮病 病因有2種:一種是缺乏維生素A所致;另一種是細菌感染。病狀是發病初期的牛蛙頭背部失去光澤,體色發黑,出現白花紋,接著表皮脫落,露出背肌,眼球變白,喜居于陰暗處,不食不動,不肯下水,死亡率較高。防治方法:由于缺乏維生素A所致,要注意營養的全面和飼料的多樣性,可在膨化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魚肝油,每天1次,1周可治愈,皮膚可再生;由于細菌感染所致,用10ppm濃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消毒1次,每天每100kg蛙用20g土霉素拌餌投喂,每天2次,直至病愈,并保持水質清新。 

    四、養成情況 

    經過5個月的精心飼養管理,于2006年1月30日清點,最大個體體重達283g,最小個體體重98g,平均體重228g,總產量766kg,平均產蛙9kg/平方米,存活數3363只,成活率達93.4%。 

    五、經濟效益 

    以目前市價24元/kg算,產值達18380元,扣除成本(固定財產按15%折舊)6000元,純利潤為12380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六、幾點體會 

    1.牛蛙的庭院集約化養殖具有占地面積少、投資較少、見效快、產量高、簡單易行、效益顯著等特點,是家庭致富的好項目。 

    2.采用此種池子結構,飼料臺上牛蛙密度大,隨著牛蛙的撲食整個飼料臺池水波動起來,使死餌變"活",形成一蛙吃食眾蛙爭食的場面。小水泥池還有利于清洗和觀察,便于管理和操作。 

    3.夏季在蛙池上方搭棚遮陽,池水溫度可保持清涼,可使牛蛙安全度夏,并防止中暑死亡。 

    4.及時進行清池排污、換水、藥物消毒,防治病害是提高養蛙成活率的關鍵。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