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溫冷害可分為延遲性冷害、障礙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種。
一、延遲性冷害
由于積溫不足使水稻生長緩慢,各生產期順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漿成熟而減產的稱為延遲性冷害。
(一)產生原因
1、氣候因素寒地無霜期短,活動積溫少,前期升溫慢、中期高溫時間短、后期降溫快、低溫冷害頻繁,年份積溫不足,整個生育期溫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遲緩造成延遲性冷害。
2、品種因素栽培品種所需積溫超過當地生育積溫。沒有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熟期適宜品種、盲目追求高產而種植過晚熟品種、盲目引種越區種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3、栽培因素播種過早或過晚,過早造成芽、苗受凍害、發根不利、形成弱苗。過晚浪費了積溫,導致生育期延后。移栽期不當也能造成生育拖后。肥料施用不當,如氮肥過多,追肥期過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長、生育延后。
(二)延遲性冷害的防御措施
1、選擇適宜品種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熟期適宜的品種,以安全抽穗期為中心,確定生育界限時期,實行計劃栽培,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確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求高產而種植過晚熟品種,選擇品種積溫應比當地常年積溫少100~150℃。
2、建大中型育秧棚大棚具有增溫、保溫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溫,達到防御苗期低溫冷害目的。
3、種子處理曬種:在播前15天曬2~4天,可增加中皮透性,提高發芽率、發芽勢。浸種:11~15℃水溫浸種7天,吸水達自身25%時、積溫達到80~100℃時為侵好種。催芽:30℃高溫破胸、25℃催芽、20℃晾芽,達到芽齊、全、壯,為適時播種打好基礎。
4、適時播種、適時移栽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的氣溫條件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做到適時播種適期移栽,確保在安全齊穗期之前齊穗。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水稻播種一般4月中旬開始(南部早、北晚),氣溫穩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種期不超過4月25日。插秧期以當地氣溫穩定13℃后開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開始,5月15日~25日為高產插秧期,不超過5月末。
5、科學施肥、合理灌水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來確定肥量,氮、磷、鉀配合,隔年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每公頃30~45℃,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搞秸稈還田。化肥全生育期用量因土壤肥力、品種及計劃產量等因素確定,一般氮、磷、鉀比例為2∶1∶1,即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00kg左右,硫酸鉀100kg左右,尿素200kg左右。
二、障礙型冷害
水稻孕穗和開花等生殖生長期遇低溫使水稻產生大量空秕粒而減產的現象稱為障礙性冷害。
(一)產生原因
1、氣候氣候條件主要是指氣溫,氣溫影響水稻產量的最關鍵時間是7月、8月份,特別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到抽穗后25天的40天時間里,是產量的決定期,氣溫的高低對產量的影響非常大,在水稻孕穗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要求的溫度是17℃以上,當日平均氣溫在17℃以下連續3天以上時,花粉母細胞就不能正常發育,導致花粉敗育形成空粒。
2、栽培因素主要是肥、水管理不當,如氮肥施用過多或不足,稻田長期淹水等,都會造成稻苗素質下降,不抗低溫。
(二)防御措施
1、深水擴胎、淺水灌漿水稻減數分裂期(約7月10日~25日)是水稻一生中對低溫最敏感的時期,為防御低溫冷害,當預報有17℃以下低溫時,灌15~20cm深水層,護胎。
2、選用良種水稻品種間由于形態、生理等特性的不同,結實率高低、抗低溫能力也有差別。因此,應選用抗逆性強、結實率也高的品種。
3、適期播種、適時插秧
4、科學施肥、合理灌水水肥管理會影響到土壤溫度、根系活力,N、P、K配合使用(使用方法同前)和合理灌水,能保證水稻秧苗健壯生長和后期穗部營養物質的制造,轉運和積累。
三、混合性低溫冷害
延遲性冷害和障礙性冷害同時發生時稱為混合性冷害,預防措施同前。
總之,防御低溫冷害要以培育壯秧和淺水灌溉為中心,關鍵期要以水護苗,提高田塊的水溫和地溫,推廣增溫促早熟栽培技術,堅持常年促早熟。保證水稻在適宜的正常生長活動積溫范圍內生長、發育、適期成熟。
一、延遲性冷害
由于積溫不足使水稻生長緩慢,各生產期順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漿成熟而減產的稱為延遲性冷害。
(一)產生原因
1、氣候因素寒地無霜期短,活動積溫少,前期升溫慢、中期高溫時間短、后期降溫快、低溫冷害頻繁,年份積溫不足,整個生育期溫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遲緩造成延遲性冷害。
2、品種因素栽培品種所需積溫超過當地生育積溫。沒有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熟期適宜品種、盲目追求高產而種植過晚熟品種、盲目引種越區種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3、栽培因素播種過早或過晚,過早造成芽、苗受凍害、發根不利、形成弱苗。過晚浪費了積溫,導致生育期延后。移栽期不當也能造成生育拖后。肥料施用不當,如氮肥過多,追肥期過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長、生育延后。
(二)延遲性冷害的防御措施
1、選擇適宜品種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熟期適宜的品種,以安全抽穗期為中心,確定生育界限時期,實行計劃栽培,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確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求高產而種植過晚熟品種,選擇品種積溫應比當地常年積溫少100~150℃。
2、建大中型育秧棚大棚具有增溫、保溫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溫,達到防御苗期低溫冷害目的。
3、種子處理曬種:在播前15天曬2~4天,可增加中皮透性,提高發芽率、發芽勢。浸種:11~15℃水溫浸種7天,吸水達自身25%時、積溫達到80~100℃時為侵好種。催芽:30℃高溫破胸、25℃催芽、20℃晾芽,達到芽齊、全、壯,為適時播種打好基礎。
4、適時播種、適時移栽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的氣溫條件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做到適時播種適期移栽,確保在安全齊穗期之前齊穗。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水稻播種一般4月中旬開始(南部早、北晚),氣溫穩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種期不超過4月25日。插秧期以當地氣溫穩定13℃后開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開始,5月15日~25日為高產插秧期,不超過5月末。
5、科學施肥、合理灌水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來確定肥量,氮、磷、鉀配合,隔年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每公頃30~45℃,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搞秸稈還田。化肥全生育期用量因土壤肥力、品種及計劃產量等因素確定,一般氮、磷、鉀比例為2∶1∶1,即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00kg左右,硫酸鉀100kg左右,尿素200kg左右。
二、障礙型冷害
水稻孕穗和開花等生殖生長期遇低溫使水稻產生大量空秕粒而減產的現象稱為障礙性冷害。
(一)產生原因
1、氣候氣候條件主要是指氣溫,氣溫影響水稻產量的最關鍵時間是7月、8月份,特別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到抽穗后25天的40天時間里,是產量的決定期,氣溫的高低對產量的影響非常大,在水稻孕穗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要求的溫度是17℃以上,當日平均氣溫在17℃以下連續3天以上時,花粉母細胞就不能正常發育,導致花粉敗育形成空粒。
2、栽培因素主要是肥、水管理不當,如氮肥施用過多或不足,稻田長期淹水等,都會造成稻苗素質下降,不抗低溫。
(二)防御措施
1、深水擴胎、淺水灌漿水稻減數分裂期(約7月10日~25日)是水稻一生中對低溫最敏感的時期,為防御低溫冷害,當預報有17℃以下低溫時,灌15~20cm深水層,護胎。
2、選用良種水稻品種間由于形態、生理等特性的不同,結實率高低、抗低溫能力也有差別。因此,應選用抗逆性強、結實率也高的品種。
3、適期播種、適時插秧
4、科學施肥、合理灌水水肥管理會影響到土壤溫度、根系活力,N、P、K配合使用(使用方法同前)和合理灌水,能保證水稻秧苗健壯生長和后期穗部營養物質的制造,轉運和積累。
三、混合性低溫冷害
延遲性冷害和障礙性冷害同時發生時稱為混合性冷害,預防措施同前。
總之,防御低溫冷害要以培育壯秧和淺水灌溉為中心,關鍵期要以水護苗,提高田塊的水溫和地溫,推廣增溫促早熟栽培技術,堅持常年促早熟。保證水稻在適宜的正常生長活動積溫范圍內生長、發育、適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