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

   日期:2016-05-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5    
一、稻瘟病的主要癥狀 

    1、苗瘟主要發生于幼苗期葉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型病斑,有時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綠色霉層。 

    2、葉瘟一般于分蘗期以后發生,由于品種和氣象條件不同,葉瘟有四種癥狀,除褐點型(抗病品種上產生)、白點型 (感病品種和嫩葉上產生)外,在田間常見的有急性型與慢性型病斑。 

    3、急性型病斑在氣象有利時產生,病斑為褐綠色,近圓形、橢圓型或不規則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綠色霉層。 

    4、慢性型病斑在氣象條件變化大時產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轉化的,病斑多為梭形、紡錘形,一般為褐色,中央為灰白色,最外層為黃色或淡黃色暈環,病斑兩端各有一條褐色壞死線,在氣候潮濕時,病斑背面也產生灰綠色霉層。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規則形的斑,使全葉枯死。 

    5、節瘟 多發生于劍葉下第1~2個節上,初為黑褐色小點,逐漸擴大,病斑可環繞節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節部變黑,后期病節干枯,凹陷,使稻株折斷而倒伏,影響結實、灌漿,以至形成白穗。 

    6、穗頸瘟發生于頸部、穗抽、枝梗上,病斑初為暗褐色小點,以后上下擴展形成黑褐色條斑,輕者影響結實、灌漿以至癟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結實。 

    7、谷粒瘟發生于穎殼或護穎上,初為褐色小點,后擴大成褐色不規則形病斑,有時使整個谷粒變為褐色、暗灰色而成為癟谷。 

    二、稻瘟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稻瘟病系氣流傳染為主的多循環病害,防治應以選用抗病品種與藥劑防治為重點。第一、用優質,高產,抗病或耐病品種,注意稻瘟病生理小種變化,以防品種喪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單一品種,可以用2~3個抗病品種搭配種植。第二、減少菌源。及時處理病稻草,可將病稻草集中燒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蓋窩棚,墊池梗或入水口。第三、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防止氮肥使用過多,要在平整土地的前提下,實行合理淺灌,分蘗末期進行排水曬田,孕稻抽穗期要做到淺灌,防止徒長,水稻栽培要合理密植,增加株行間通風透光能力。第四、田間調查與藥劑防治。為了準確及時用藥,首先應進行病情調查,一般于水稻分蘗期前,每逢降雨后應進行田間調查,觀察有無急性型病斑出現,如有無急性型病斑出現應立即進行藥物防治,試藥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發展可再試藥一次。如葉瘟于孕穗期才開始發生,病情不重,可結合預防穗頸瘟進行藥劑防治。一般穗頸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進行,不論葉瘟發生輕或重均應進行藥劑防治一次,為了控制稻頸瘟的發展最好在齊穗期再進行一次藥劑防治。 

    三、常用藥劑 

    可選用的藥劑有:25%(質量分數)施保克乳油,每公頃1125~1500毫升,加水噴霧,或40%(質量分數)富士達一號可濕性粉劑、40%(質量分數)稻瘟靈乳油,每公頃1125~1200克,加水噴霧。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早稻為14天,晚稻為18天。2%(質量分數)春雷霉素水劑,每公頃1125~1500毫升,加水噴霧,為了增加藥劑滲透性及傳導性,減少漂移,揮發損失,可在藥劑中加入0.5%(質量分數)植物油型助劑信得保、藥笑寶等,在干旱條件下可獲得穩定藥效,并可減少30%用藥量,最多使用三次,安全間隔期為21天。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