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通過航天育種并審定的衛紅晶晶米稻(審定名:贛晚秈33),是水稻育種專家李源祥研究員會同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采用中晚秈兼用的遺傳工程稻“GER-3”1000粒種子搭載返回式衛星,經誘變后選擇其突變體,再經3年定向選育而成的優質紅米新品種,也是我國太空水稻中唯一的紅米稻品種。經我基地引進種植,植株表現良好,無感光性、感溫性反應,產量穩定,抗倒伏、抗病蟲害,米質特優。該品種栽培技術如下。
一、適種區域。在福建閩東中海拔地區全生育期150天,在低海拔地區全生育期140天。廣東、廣西可作早稻和二晚稻種植,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中、高海拔地區作一季稻種植,1000米海拔以上宜小面積試栽,長江以北麥收后單季稻種植,長城以北限于少量引種試栽。
二、株型特征。株高96厘米,株型緊湊,莖稈矮壯,劍葉向上直挺,分蘗力強,株有效穗12~25穗,穗長20~25厘米,結谷密實,每穗200~230粒,大穗達250粒以上,穗型大小均勻,結實率高達96%以上,千粒重27.5克。山地田一般每667平方米產450千克400千克,肥沃田每667平方米產550千克~600千克,高產栽培達630千克以上。全生長期高抗病蟲害。
三、米質形狀。米粒細長形,糙米呈淺紅色至暗紅色,油光發亮。精米淺粉紅色晶瑩透明,無腹白、心白,米飯香氣濃郁,松軟爽口,食味極佳,是紅米中米質最好的品種。
四、栽培技術。每667平方米用種1千克~2千克,秧齡期不超過30天。肥沃大田穴插1苗,山地瘠薄田穴插2苗,每667平方米插1.5萬叢,插完后淺水灌溉。
五、施肥與病蟲害防治。插后6~7天施分蘗肥,用肥量參照普通雜交稻施肥,前期返青分蘗肥施70%,中期孕穗肥施20%,后期抽穗肥施10%。如種植綠色無公害米,應選山區無污染的水源,改用有機肥料加少量的氮、磷、鉀化肥。出穗前注意病蟲害防治,出穗后盡量不用農藥。
六、水分管理。插后前期田間保持寸水,水溫20℃以上,肥水養苗分蘗,以利早生快發。中期看苗曬田,每667平方米保持有效苗數24萬~25萬株。拔節孕穗到揚花灌漿期,以深水養胎為主,不可斷水烤苗。收割前10天斷水以保千粒重,保豐產。
該品種可自選留種,每2年堅持田間選育,選齊、壯植株進行良種繁殖,防止品種化。
一、適種區域。在福建閩東中海拔地區全生育期150天,在低海拔地區全生育期140天。廣東、廣西可作早稻和二晚稻種植,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中、高海拔地區作一季稻種植,1000米海拔以上宜小面積試栽,長江以北麥收后單季稻種植,長城以北限于少量引種試栽。
二、株型特征。株高96厘米,株型緊湊,莖稈矮壯,劍葉向上直挺,分蘗力強,株有效穗12~25穗,穗長20~25厘米,結谷密實,每穗200~230粒,大穗達250粒以上,穗型大小均勻,結實率高達96%以上,千粒重27.5克。山地田一般每667平方米產450千克400千克,肥沃田每667平方米產550千克~600千克,高產栽培達630千克以上。全生長期高抗病蟲害。
三、米質形狀。米粒細長形,糙米呈淺紅色至暗紅色,油光發亮。精米淺粉紅色晶瑩透明,無腹白、心白,米飯香氣濃郁,松軟爽口,食味極佳,是紅米中米質最好的品種。
四、栽培技術。每667平方米用種1千克~2千克,秧齡期不超過30天。肥沃大田穴插1苗,山地瘠薄田穴插2苗,每667平方米插1.5萬叢,插完后淺水灌溉。
五、施肥與病蟲害防治。插后6~7天施分蘗肥,用肥量參照普通雜交稻施肥,前期返青分蘗肥施70%,中期孕穗肥施20%,后期抽穗肥施10%。如種植綠色無公害米,應選山區無污染的水源,改用有機肥料加少量的氮、磷、鉀化肥。出穗前注意病蟲害防治,出穗后盡量不用農藥。
六、水分管理。插后前期田間保持寸水,水溫20℃以上,肥水養苗分蘗,以利早生快發。中期看苗曬田,每667平方米保持有效苗數24萬~25萬株。拔節孕穗到揚花灌漿期,以深水養胎為主,不可斷水烤苗。收割前10天斷水以保千粒重,保豐產。
該品種可自選留種,每2年堅持田間選育,選齊、壯植株進行良種繁殖,防止品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