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好晚稻秧,是獲得晚稻高產的基礎。但近幾年由于種植結構的調整,一些地區前作有的是早稻、西瓜,有的是蔬菜、旱糧,前作物成熟期不一致,搭配的連作晚稻品種、播種期和育秧方式也就不一致,給晚稻育秧帶來了新的難度。因此,有幾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1.播種必須考慮安全齊穗期 晚稻的播種期應掌握“三看三定”:一看前作成熟期,定搭配組合或品種。若前作在7月上中旬成熟,應搭配全生育期 120天左右的常規品種或雜交晚稻組合;前作在7月中下旬成熟,應搭配中早熟組合或品種。二看組合或品種的特性,定播種期。根據水稻特性和安全齊穗的要求,在我省秈稻和雜交晚稻應在9月15日前齊穗,粳稻應在9月20日前齊穗。應按品種或組合的齊穗期推算出播種期,只能提前,不能推遲播種。如搭配生育期較短的品種或組合,應在6月25日前播種,如果搭配生育期長的品種或組合,應在6月12日前播種。三看秧齡期長短,定育秧方式。如果秧齡期在30天以上,應考慮防止秧苗超齡拔節,或帶胎插田,形成早穗,最好采用兩段育秧,噴施多效唑,防止秧苗徒長。秧齡期在30天以內,應稀播育壯秧,移密補疏,以培育矮壯苗,提高秧苗素質。
2.防止出現高溫燙苗 高溫燙苗是晚稻育秧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但常被忽視。在6月下旬后,我省各地氣溫均在30℃以上,如秧板不平、低洼處積水,經烈日一曬,中午水溫往往高達50℃左右,容易燙傷燙死種谷芽頭。因此,要做好秧田平整秧板工作,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播種,播后即踏谷。切忌在高溫的白天將秧田泡水。在秧苗3葉期前,不宜灌水上秧板,保持秧溝有水,以秧板濕潤為宜。當秧苗長至三四厘米左右,便可白天保持淺水,但水深不應超過最上1片葉的葉環。由于有葉片露在空氣中蒸騰散熱,并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便不會出現燙死秧苗的現象。
3.不可忽視病蟲危害 近些年來,在晚稻育秧期間常有暴雨出現,使秧田受淹,白葉枯病、稻瘟病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如防治不力,不僅危害秧苗,而且還會帶進大田,造成連作晚稻發病。對受淹的秧田,應抓緊清洗護苗,及時排水。在肥料使用上,要控制秧田氮肥用量,防止用肥過多而造成秧苗過于嫩綠而容易感病。對已發現病株的秧苗,應用葉青雙或三環唑噴霧防治。其用法是:防治白葉枯病每667平方米可用20%葉青雙75克對水30公斤~40公斤噴霧;防治苗葉瘟每667平方米可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75克對水30公斤~40公斤噴霧。稻薊馬嚴重危害晚稻秧苗時,造成葉尖黃化,嚴重時狀若火燒。秧苗期正是水稻以莖葉生長為中心的營養生長時期,新葉不斷抽出,稻葉組織柔嫩,特別適宜稻薊馬隱匿、取食和繁殖。當秧田期100株秧苗有稻薊馬150只~200只時,或100株秧苗有稻薊馬卵300?!?00粒時,立即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噴灑防治,每667平方米秧田對水量應保證50公斤。
4.合理使用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用于晚稻育秧,可防徒長,促分蘗,增加秧齡彈性,防插后僵苗,增穗增產。在早稻生長季節明顯推遲的情況下,更應重視發揮多效唑在培育壯秧中的調控作用。但近些年來,在使用時出現的問題也多有發生,有的甚至弄巧成拙。在使用中應注意的是:一是要掌握使用范圍。秧齡期30天左右的使用多效唑只能矮化秧苗,不能發揮增蘗增穗的作用,使用價值不大。只有6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甚至8月初插秧的遲配遲的秧田使用,才有明顯的效果。二是抓住施用適期。在秧苗1葉1心期用多效唑噴霧效果最好,最遲不要超過3葉期。三是用藥量要嚴格控制,不能隨意增減。一般每667平方米秧田用15%多效唑粉劑200克對水100公斤噴施。四是要求秧田平整,噴前排干田水,噴后24小時復水,均勻噴藥,防止重噴或漏噴,以免造成秧苗生長不齊。要注意噴了多效唑的秧田不要留坐蔸秧,拔完秧后經過犁耙再插晚稻秧,否則會導致禾苗植株變矮,造成減產。
1.播種必須考慮安全齊穗期 晚稻的播種期應掌握“三看三定”:一看前作成熟期,定搭配組合或品種。若前作在7月上中旬成熟,應搭配全生育期 120天左右的常規品種或雜交晚稻組合;前作在7月中下旬成熟,應搭配中早熟組合或品種。二看組合或品種的特性,定播種期。根據水稻特性和安全齊穗的要求,在我省秈稻和雜交晚稻應在9月15日前齊穗,粳稻應在9月20日前齊穗。應按品種或組合的齊穗期推算出播種期,只能提前,不能推遲播種。如搭配生育期較短的品種或組合,應在6月25日前播種,如果搭配生育期長的品種或組合,應在6月12日前播種。三看秧齡期長短,定育秧方式。如果秧齡期在30天以上,應考慮防止秧苗超齡拔節,或帶胎插田,形成早穗,最好采用兩段育秧,噴施多效唑,防止秧苗徒長。秧齡期在30天以內,應稀播育壯秧,移密補疏,以培育矮壯苗,提高秧苗素質。
2.防止出現高溫燙苗 高溫燙苗是晚稻育秧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但常被忽視。在6月下旬后,我省各地氣溫均在30℃以上,如秧板不平、低洼處積水,經烈日一曬,中午水溫往往高達50℃左右,容易燙傷燙死種谷芽頭。因此,要做好秧田平整秧板工作,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播種,播后即踏谷。切忌在高溫的白天將秧田泡水。在秧苗3葉期前,不宜灌水上秧板,保持秧溝有水,以秧板濕潤為宜。當秧苗長至三四厘米左右,便可白天保持淺水,但水深不應超過最上1片葉的葉環。由于有葉片露在空氣中蒸騰散熱,并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便不會出現燙死秧苗的現象。
3.不可忽視病蟲危害 近些年來,在晚稻育秧期間常有暴雨出現,使秧田受淹,白葉枯病、稻瘟病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如防治不力,不僅危害秧苗,而且還會帶進大田,造成連作晚稻發病。對受淹的秧田,應抓緊清洗護苗,及時排水。在肥料使用上,要控制秧田氮肥用量,防止用肥過多而造成秧苗過于嫩綠而容易感病。對已發現病株的秧苗,應用葉青雙或三環唑噴霧防治。其用法是:防治白葉枯病每667平方米可用20%葉青雙75克對水30公斤~40公斤噴霧;防治苗葉瘟每667平方米可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75克對水30公斤~40公斤噴霧。稻薊馬嚴重危害晚稻秧苗時,造成葉尖黃化,嚴重時狀若火燒。秧苗期正是水稻以莖葉生長為中心的營養生長時期,新葉不斷抽出,稻葉組織柔嫩,特別適宜稻薊馬隱匿、取食和繁殖。當秧田期100株秧苗有稻薊馬150只~200只時,或100株秧苗有稻薊馬卵300?!?00粒時,立即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2000倍液噴灑防治,每667平方米秧田對水量應保證50公斤。
4.合理使用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用于晚稻育秧,可防徒長,促分蘗,增加秧齡彈性,防插后僵苗,增穗增產。在早稻生長季節明顯推遲的情況下,更應重視發揮多效唑在培育壯秧中的調控作用。但近些年來,在使用時出現的問題也多有發生,有的甚至弄巧成拙。在使用中應注意的是:一是要掌握使用范圍。秧齡期30天左右的使用多效唑只能矮化秧苗,不能發揮增蘗增穗的作用,使用價值不大。只有6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甚至8月初插秧的遲配遲的秧田使用,才有明顯的效果。二是抓住施用適期。在秧苗1葉1心期用多效唑噴霧效果最好,最遲不要超過3葉期。三是用藥量要嚴格控制,不能隨意增減。一般每667平方米秧田用15%多效唑粉劑200克對水100公斤噴施。四是要求秧田平整,噴前排干田水,噴后24小時復水,均勻噴藥,防止重噴或漏噴,以免造成秧苗生長不齊。要注意噴了多效唑的秧田不要留坐蔸秧,拔完秧后經過犁耙再插晚稻秧,否則會導致禾苗植株變矮,造成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