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提高水稻有效分蘗的主要措施

   日期:2016-05-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5    
水稻大棚早育苗、缽體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就是利用水稻分蘗的生物學特性,爭取有效分蘗獲得高產穩產的一項栽培技術。水稻分蘗的多少、強弱,與品種、秧苗素質、密度、溫度、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等,有密切關系。要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蘗,必須掌握水稻分蘗的規律,當水稻在長出4片完全葉時,從第一完全葉長出1個一次分蘗,接著第五個完全葉伸出時,從相對側的第2完全葉長出一次分蘗,這樣,隨著葉的順序出生,有規則的長出分蘗,而且一次分蘗長出4葉時,也同樣有規則的發生分蘗(2次分蘗),所以水稻分蘗隨時間的推移,逐步增加。水稻營養生長期,長1片葉按5~7天計算,平均6天,插4片葉秧時,長到7葉,包括主莖數可達到10個莖數,如果5月25日插4個葉齡的秧,到6月25日,需要30天的分蘗時間可達到單株10個莖數的目的。 

    根據上述水稻分蘗發生變化的規律,在生產上要盡可能地利用低節位的分蘗培育壯秧,這是低節位的分蘗,獨立生長期長、蘗節粗,可孕大穗,有利增產。高節位的分蘗穗小,易形成無效分蘗,導致減產減收。 

    提高有效分蘗的主要技術措施: 

    1、選用分蘗力強的品種,搶前抓早、適時早播,育在豐產期,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帶蘗壯秧,為了利用低節位分蘗,起秧時要少傷根,運秧時防止秧折葉、折莖等人為的傷苗,盡量做到邊起秧,邊插秧,提高插秧質量,縮短返青期。 

    2、精細整地,達到地平如鏡,寸水不露泥,結合整地,施足底肥、泡好田、適時早插秧,當氣溫穩定通過13℃時開始插秧,5月末結束,不插6月秧。 

    3、超稀植栽培,中等肥力地塊,行穴距為30×13.3公分;高肥地塊,行穴距為30×16.5公分;缽體插秧規格1~2積溫帶(15+9)×6寸,大壟雙行,或9×8寸的草行超稀植;3~4積溫帶(15+9)×4.5寸大壟雙行,或9×6寸單行超植稀,約穴插2株,有利于促進有效分蘗。 

    4、曬田控蘗,在水稻分蘗的高峰期,對長勢、對于繁茂,對色界、下坡、不出現拔節的黃的地塊一定要排水曬田,曬田的程度,要達到田面發白,地面有裂紋,池面見白根,葉色退淡挺直,促進根系發育,控制無效分蘗。 

    5、加強管理,在搞好秧田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本田管理,搞好除草,防治病蟲害,澆水灌溉,提高地溫,促進分蘗,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追好分蘗肥,提高有效分蘗,控制無效分蘗。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