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水稻細菌性褐斑病在我省個別稻區有較重發生的趨勢。大多數農民錯誤地將此病當作稻瘟病來防治,這樣既增加了成本,又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為此特將兩種病害加以區別。
1.癥狀。水稻細菌性褐斑病,其癥狀是水稻上部葉片先從葉尖和葉邊開始出現赤褐色小點,然后擴大呈紡錘形、長橢圓或不規則條形條斑,逐漸擴展到全葉,使葉片局部壞死,不見菌膿和霉層。從遠處看,稻田通紅一片。而稻瘟病一般是水稻下部葉片開始出現褐色斑點,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密布,葉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縮,莖腐枯死。
2.發病條件。水稻細菌性褐斑病是由土壤缺鉀或過多施用氮肥而引起植株生理性缺鉀時,細菌從植株氣孔侵入而引起病害。而稻瘟病是由于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時晴時雨而引起的,高溫高濕,天氣悶熱則易發病。
3.防治方法。水稻細菌性褐斑病:本病一般不傳染,但隨著天氣的變化可能擴散。如出穗時遇到適宜的發病條件出現頂葉細菌性褐斑病或黑粒。一般輕度細菌性褐斑病不用防治,出穗后大部分可灌漿,但灌漿速度慢,出米率低。如果發病嚴重時采用藥劑防治。目前市場上常用的藥劑有“葉青霜”、“龍克菌”、“滅菌成”、“猛克菌”等,用藥時再加上磷酸二氫鉀,效果會更好。淺水灌溉,忌偏施氮肥。稻瘟病的防治:
1.選用適合當地的抗病品種。
2.藥劑防治的首選藥劑是“富士一號”,其次是“三環唑”、“春雷霉素”等。抓住關鍵時期,見穗時就打藥。藥量按說明使用。切記用足水量。保證每畝(667平方米)兩噴壺水(每壺30公斤)。稻瘟病重發區要隔一周再打一遍藥。
3.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控制氮肥,中后期灌水時做到干濕交替。
1.癥狀。水稻細菌性褐斑病,其癥狀是水稻上部葉片先從葉尖和葉邊開始出現赤褐色小點,然后擴大呈紡錘形、長橢圓或不規則條形條斑,逐漸擴展到全葉,使葉片局部壞死,不見菌膿和霉層。從遠處看,稻田通紅一片。而稻瘟病一般是水稻下部葉片開始出現褐色斑點,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密布,葉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縮,莖腐枯死。
2.發病條件。水稻細菌性褐斑病是由土壤缺鉀或過多施用氮肥而引起植株生理性缺鉀時,細菌從植株氣孔侵入而引起病害。而稻瘟病是由于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時晴時雨而引起的,高溫高濕,天氣悶熱則易發病。
3.防治方法。水稻細菌性褐斑病:本病一般不傳染,但隨著天氣的變化可能擴散。如出穗時遇到適宜的發病條件出現頂葉細菌性褐斑病或黑粒。一般輕度細菌性褐斑病不用防治,出穗后大部分可灌漿,但灌漿速度慢,出米率低。如果發病嚴重時采用藥劑防治。目前市場上常用的藥劑有“葉青霜”、“龍克菌”、“滅菌成”、“猛克菌”等,用藥時再加上磷酸二氫鉀,效果會更好。淺水灌溉,忌偏施氮肥。稻瘟病的防治:
1.選用適合當地的抗病品種。
2.藥劑防治的首選藥劑是“富士一號”,其次是“三環唑”、“春雷霉素”等。抓住關鍵時期,見穗時就打藥。藥量按說明使用。切記用足水量。保證每畝(667平方米)兩噴壺水(每壺30公斤)。稻瘟病重發區要隔一周再打一遍藥。
3.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控制氮肥,中后期灌水時做到干濕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