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優質早稻高產栽培技術

   日期:2016-05-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7    
早稻又稱陸稻,它具有耐旱性強、耐瘠性好、抗逆性強和適應性廣的特點,適宜在旱地和肥力不高的坡地種植。由于早稻具有裂生通氣組織,由根部通過莖葉與氣孔連接,以吸收空氣來補充淹水條件下的氧氣不足,所以可在低洼地、長期積水田、沼澤地種植,不但能抗旱保產,而且可以變“澇”為“利”,獲得穩產。但由于過去對旱稻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研究不夠,早稻的單產較低,影響了農民收益。為此,現將筆者近幾年研究的優質早稻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選擇優良品種  
    
  1.1優良品種的標準 旱稻要獲得較高的產量,必須選用適于旱作栽培的品種。其要求是:①生育期要適中,通常生育天數要求比當地主栽水稻品種縮短10~15 d;②幼芽頂土力強,以利于出苗迅速,生長一致;③耐旱力要強,在比較干旱的條件下能正常生長;④抗病性強,特別是要抗稻瘟病、胡麻斑病;⑤豐產性好,米質優。  
  1.2我國近幾年選育或引進的優良品種 近年來,我國選育并引進了一批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早稻品種,如中旱3號、早稻65號、早稻9號、丹粳8號、丹旱稻1號、旱糯3號、豫粳2號、綠旱1號、巴西陸稻(APA09)等,具有早熟、生長快、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產量高、米質優等特點,在我國許多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后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整地播種  
    
  2.1整地施肥  

  2.1.1地塊選擇。早稻主要采取平播畦管的種植方式,因此,整地施肥方法與種植平播小麥基本相同。低洼易澇地、山間浸潤田或有一定灌水條件的保水保肥較好、松軟適度、pH值7.5以下的旱田或稻田均適宜早稻的栽培。  

  2.1.2輪作和前茬。早稻的前作,一般以大豆、花生、油菜、豌豆、蘿卜等最好,甘薯、小麥、高粱、玉米等次之。輪作作物間的配合,要注意調節地力、防除病蟲害和茬口的合理安排,以發揮輪作的最大效果。在肥力較好與雜草較多的土地上,用玉米作旱稻的前作,可以消滅雜草;在地力較差和雜草較少的土地上,用大豆、花生與旱稻輪作,可以提高地力。  

  2.1.3整地施肥操作。整地前,施農家肥15 000~22 500kg/hm2,磷酸二銨225 kg/hm2、尿素15 kg/hm2、硫酸鉀75 kg/hm2作基肥。旱稻地需要深耕、碎土、保濕,整地時間和方法則因地區、氣候、土壤、栽培季節和前作種類等而不同。深松標準為18~22cm,淺翻15~17cm。為了使土碎平整、肥土充分混合,地塊深耕后,要及時開展耙壓整地作業,做到耙細耙透、上松下實,地面平整,以利于后續的播種作業。待地塊整平耙細后,要開好田溝,要求溝與溝之間的距離在2.4 m左右。同時,田溝還可以保證遇漬能排、遇旱能灌,給旱稻田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環境。 

  2.2種子處理 為了防止種子表面帶有病毒和病菌,在播種前應做好曬種,選種、浸種和藥劑拌種等種子處理工作。  

  2.3播種  

  2.3.1播種時間。當土溫達到12℃以上時對旱稻進行播種較為適宜。同時,還應該注意的是:具體播種期要根據品種、氣候、茬口等確定,我國東北地區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地區在4月中旬,長江流域在4月上旬,華南地區在3月上中旬播種。通常春播播種量為75~90 kg/hm2,夏播播種量為90~110 kg/hm2。  

  2.3.2播種方法。生產上通常采用人工撤播的方式或播種機械來對早稻進行播種。撒播的質量要求是:播種必須精細,確保落粒均勻。播種后均勻覆蓋一層細土,厚度以2~3cm為宜,過深、過淺均不利于早稻出苗和生長發育,尤其是過深時出苗率低、分蘗力弱、穗子小、產量低。機械播種可以用小麥精播機,重新調整下種量后,直接進行播種。  
    
  3 田間管理  
    
  3.1查苗、補苗當出苗率達到20%~30%時,應采用細齒小鐵耙順播幅摟去一層薄土,或用釘齒除草耙順壟或橫壟耙1次,以幫助幼苗出土,并保持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和防除雜草。發現缺苗、斷壟地地塊,可選擇雨天或陰天,在2葉1心時,采用移栽的方法,移密補稀。對補播或移栽的秧苗,都要及時澆水,促進成活。  

  3.2除草早稻田雜草較多,苗期能否有效防除雜草是旱稻高產的關鍵環節。應視雜草種類和基數選用不同的除草劑配方施藥2次。  

  第1次為藥劑土壤封閉,即在播種后出苗前用丁草胺4.5 kg/hm2和農思它4.5 kg/hm2加二甲四氯0.75 kg/hm2,對水1 125 L噴霧。土干時必需加大用水量,播種后噴藥前需用磙子壓碎地表土塊,以利于藥膜形成,以提高藥劑封閉效果。  

  第2次為雜革莖葉處理,出苗后當稗草2葉時,選晴天露水干后用丁草胺3 kg/hm2和殺稗王0.4 kg/hm2,對水750kg/hm2噴霧。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3.3水分管理 旱稻在天然降雨和低洼地的地下水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不灌水。嚴重干旱時應人工補助灌水,灌水次數和灌水量,可以根據土壤含水量和旱稻需水情況而定。除非因為播前土壤干旱灌底墑水以外,苗期不灌水。分蘗后,當稻株受旱卷葉或萎蔫時,應及時補水。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漿期,稻株需水量大,對水分敏感,也是決定產量和米質的重要時期,應補充水分。通常在早稻生育需水高峰期灌水2~3次,可增產20%~30%,而且稻米的堊白率也明顯降低。3.4巧施追肥在少雨季節,宜在分蘗期追肥,后期采用葉面追肥。注意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止倒伏。分蘗肥在2葉1心至3葉1心時于小雨或雨后撒施,每公頃施尿素150kg、鉀肥75 kg,促進早分蘗,以達到計劃苗數。拔節肥可在分蘗后期幼穗分化前追施,每公頃施尿素75 kg,以促進大穗。抽穗灌漿期,可看苗施肥,施肥量要慎重掌握,可在下雨前后。每公頃施尿素30-45 kg,也可在晴天采用葉面追肥,每公頃用尿素3 kg加磷酸二氫鉀0.6 kg,對水450~675 L噴施。或者應用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拔節期施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50~300 mg/L,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