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經(jīng)濟產(chǎn)量構成因素是有效穗、穗實粒數(shù)和千粒重,在栽培過程中要使三因素達到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獲得高產(chǎn)。早稻的生產(chǎn)過程中,應掌握好選用良種、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學排灌、合理施肥、科學調控有效分蘗以及防治病蟲害等生產(chǎn)技術環(huán)節(jié)。結合筆者多年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總結了早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環(huán)節(jié),以供參考。
1 培育壯秧
1.1 選好秧田 昌江縣早稻播種時間較早,一般于2月初進行。2月初氣溫比較低,為減少低溫對秧苗的影響,秧田宜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犁冬曬白的沙壤土田塊。在播種前10d灌水漚田,除凈雜草,實行三犁三耙,做到秧地平整。
1.2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是培育壯秧的基礎。在播種前秧田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15 000~22 500 kg/hm2。
1.3 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主要抓曬種、選種、消毒、浸種、催芽等技術環(huán)節(jié)。
1.3.1 曬種。浸種前選擇晴天曬種1~2 d,以提高種子的生活力和發(fā)芽勢。
1.3.2 選種。浸種前將曬過的種子進行清水清選,選除空秕粒和雜物,提高種子凈度。
1.3.3 消毒。用1%的福爾馬林液進行消毒,或采用強氯精等消毒藥劑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以殺滅種子表面病菌和蟲卵,然后用清水洗凈。
1.3.4 浸種。將消毒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左右,讓種子充分吸漲水分。
1.3.5 催芽。將充分吸漲水分的種子進行催芽,遵循高溫破胸(38~39℃)、適溫長芽、降溫煉芽的原則,當芽長到達粒谷長時即可進行播種。
1.4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是培育壯秧的關鍵,一般宜選擇在立春后,雨水前播種。但具體時間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天氣變化情況以及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來確定。此外,在播種時應做到稀播、勻播,過稀則浪費秧地,過密則會形成弱苗或徒長苗。一般早造常規(guī)種播種量500 kg/hm2,雜交稻種播量為187.5 kg/hm2。
2 施肥原則
昌江縣早稻生產(chǎn)期間,氣溫變化是由低到高,降雨量由少到多,土壤中的肥料分解由慢到快。前期水稻根系不夠發(fā)達,對養(yǎng)分的吸收緩慢,后期生長較快,但病蟲害也較容易發(fā)生,根據(jù)這些特點對早稻的施肥必須按照前重、中控、后補的原則進行。
2.1 前重 在水稻生長前期施肥量多,一般占施肥總量的70%~80%,早稻從栽后返青到分蘗時期,要求有足夠的養(yǎng)分才能早生快發(fā),促早分蘗、多分蘗,以達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犁田時每公頃施豬牛欄糞15 000~22 500 kg/hm2,移栽時施復合肥375 kg作面肥,移栽后5-7 d施尿素225 kg,氯化鉀75 kg。如發(fā)現(xiàn)稻苗生長不平衡,可在插后20 d左右看苗補肥,施尿素45 kg/hm2以促稻苗生長平衡。
2.2 中控 早稻從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間,一般不施氮肥,因為這個時期水稻已經(jīng)從營養(yǎng)生長階段過過渡到生殖生長階段,可視生長情況補充磷、鉀肥。這個時期主要通過節(jié)水控肥,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促進根系深扎,葉片挺直,莖稈粗壯,以利于通風透光,創(chuàng)造良好的田間小氣候,防止倒伏,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2.3 后補 早稻生長后期,根據(jù)水稻長勢情況,巧施穗粒肥,以達到養(yǎng)根保葉,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蠟稈.提高結實率,促粒多、粒重,從而達到奪高產(chǎn)的目的。一般是在齊穗期施用尿素1 kg/hm2。
3 科學調控有效分蘗
水稻有效穗數(shù)是水稻產(chǎn)量構成的基礎,一般具有4片葉以上的分蘗,且有較多而發(fā)達的根系,能通過根系吸收土壤里水分和養(yǎng)分供地上部生長和谷粒內(nèi)容物的充實,成為有效分蘗穗。而不足3片葉的分蘗,長勢較弱,不易成穗而成為無效分蘗。當有效穗達到要求時結合曬田來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通常曬田的程度以現(xiàn)“雞爪”根為宜,然后復水。
4 防治病蟲害
昌江縣早稻生產(chǎn)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主要病害有:秧苗枯心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主要害蟲有:稻縱卷葉蟲、三化螟等。防治措施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點。
4.1 合理施肥沙壤田保肥水性能較差,易缺乏氮肥。合理補充氮肥施用量,適當增施磷鉀肥,多施農(nóng)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早造水稻的抗病蟲能力。
4.2 科學灌水本田插植期應深水返青(3 cm左右),淺水分蘗。分蘗夠苗后排水曬田,后期干干濕濕,以濕為主,杜絕慢灌、串灌,以避免病蟲害的大量發(fā)生。
4.3 合理用藥 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應選用不同藥劑防治。三化螟每公頃可用25%的殺蟲雙3 000 g,對水900 kg噴殺。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每公頃可用25%可濕性的葉青雙粉劑1 500 g,對水1 125 kg噴施,每隔7 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紋枯病每公頃可用井岡霉素1500 g,對水1200 kg噴施。
1 培育壯秧
1.1 選好秧田 昌江縣早稻播種時間較早,一般于2月初進行。2月初氣溫比較低,為減少低溫對秧苗的影響,秧田宜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犁冬曬白的沙壤土田塊。在播種前10d灌水漚田,除凈雜草,實行三犁三耙,做到秧地平整。
1.2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是培育壯秧的基礎。在播種前秧田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15 000~22 500 kg/hm2。
1.3 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主要抓曬種、選種、消毒、浸種、催芽等技術環(huán)節(jié)。
1.3.1 曬種。浸種前選擇晴天曬種1~2 d,以提高種子的生活力和發(fā)芽勢。
1.3.2 選種。浸種前將曬過的種子進行清水清選,選除空秕粒和雜物,提高種子凈度。
1.3.3 消毒。用1%的福爾馬林液進行消毒,或采用強氯精等消毒藥劑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以殺滅種子表面病菌和蟲卵,然后用清水洗凈。
1.3.4 浸種。將消毒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左右,讓種子充分吸漲水分。
1.3.5 催芽。將充分吸漲水分的種子進行催芽,遵循高溫破胸(38~39℃)、適溫長芽、降溫煉芽的原則,當芽長到達粒谷長時即可進行播種。
1.4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是培育壯秧的關鍵,一般宜選擇在立春后,雨水前播種。但具體時間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天氣變化情況以及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來確定。此外,在播種時應做到稀播、勻播,過稀則浪費秧地,過密則會形成弱苗或徒長苗。一般早造常規(guī)種播種量500 kg/hm2,雜交稻種播量為187.5 kg/hm2。
2 施肥原則
昌江縣早稻生產(chǎn)期間,氣溫變化是由低到高,降雨量由少到多,土壤中的肥料分解由慢到快。前期水稻根系不夠發(fā)達,對養(yǎng)分的吸收緩慢,后期生長較快,但病蟲害也較容易發(fā)生,根據(jù)這些特點對早稻的施肥必須按照前重、中控、后補的原則進行。
2.1 前重 在水稻生長前期施肥量多,一般占施肥總量的70%~80%,早稻從栽后返青到分蘗時期,要求有足夠的養(yǎng)分才能早生快發(fā),促早分蘗、多分蘗,以達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犁田時每公頃施豬牛欄糞15 000~22 500 kg/hm2,移栽時施復合肥375 kg作面肥,移栽后5-7 d施尿素225 kg,氯化鉀75 kg。如發(fā)現(xiàn)稻苗生長不平衡,可在插后20 d左右看苗補肥,施尿素45 kg/hm2以促稻苗生長平衡。
2.2 中控 早稻從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間,一般不施氮肥,因為這個時期水稻已經(jīng)從營養(yǎng)生長階段過過渡到生殖生長階段,可視生長情況補充磷、鉀肥。這個時期主要通過節(jié)水控肥,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促進根系深扎,葉片挺直,莖稈粗壯,以利于通風透光,創(chuàng)造良好的田間小氣候,防止倒伏,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2.3 后補 早稻生長后期,根據(jù)水稻長勢情況,巧施穗粒肥,以達到養(yǎng)根保葉,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蠟稈.提高結實率,促粒多、粒重,從而達到奪高產(chǎn)的目的。一般是在齊穗期施用尿素1 kg/hm2。
3 科學調控有效分蘗
水稻有效穗數(shù)是水稻產(chǎn)量構成的基礎,一般具有4片葉以上的分蘗,且有較多而發(fā)達的根系,能通過根系吸收土壤里水分和養(yǎng)分供地上部生長和谷粒內(nèi)容物的充實,成為有效分蘗穗。而不足3片葉的分蘗,長勢較弱,不易成穗而成為無效分蘗。當有效穗達到要求時結合曬田來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通常曬田的程度以現(xiàn)“雞爪”根為宜,然后復水。
4 防治病蟲害
昌江縣早稻生產(chǎn)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主要病害有:秧苗枯心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主要害蟲有:稻縱卷葉蟲、三化螟等。防治措施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點。
4.1 合理施肥沙壤田保肥水性能較差,易缺乏氮肥。合理補充氮肥施用量,適當增施磷鉀肥,多施農(nóng)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早造水稻的抗病蟲能力。
4.2 科學灌水本田插植期應深水返青(3 cm左右),淺水分蘗。分蘗夠苗后排水曬田,后期干干濕濕,以濕為主,杜絕慢灌、串灌,以避免病蟲害的大量發(fā)生。
4.3 合理用藥 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應選用不同藥劑防治。三化螟每公頃可用25%的殺蟲雙3 000 g,對水900 kg噴殺。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每公頃可用25%可濕性的葉青雙粉劑1 500 g,對水1 125 kg噴施,每隔7 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紋枯病每公頃可用井岡霉素1500 g,對水1200 kg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