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三疣梭子蟹健康高效養殖技術

   日期:2016-04-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9    
三疣梭子蟹是我國重要的海產名貴經濟蟹類,近年來河北省滄州市人工養殖三疣梭子蟹快速崛起,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筆者通過在黃驊港開發區文發養殖場幾年的養殖生產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本地區生產并較為可行的三疣梭子蟹養殖技術方案,通過在三疣梭子蟹養殖池內混養少量日本隊蝦,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增加產出,提高了經濟效益。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30畝左右,最大水深2m左右,東西走向,泥沙或沙泥底質,進排水通暢。 

    二、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1.清池與消毒 一般在當年養殖結束后的秋末或初春進行清池,可將池底水排凈,根據池底的污染情況決定清池方法。如果池底黑化層在10cm以下,可將池底翻耕,充分氧化曝曬,曝曬時間要在1個月以上;如果池底黑化層超過10cm以上,要將淤泥徹底清除出池塘。養殖池的消毒一般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不僅能夠殺滅有害生物,還能有效改善底質,生石灰用量一般為100kg/畝~150kg/畝,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5%)用量一般為30ppm~50ppm。方法是先將池內進水30cm~40cm,選擇晴好天氣,將消毒藥物兌水化漿后全池均勻潑灑,2天~3天后將水排凈晾曬,直至藥性消失。 

    2.進水與施肥 池塘徹底消毒至藥性消失后用40目或60目篩絹過濾海水,池內進水40cm~60cm。然后施用經過充分發酵的有機糞肥,肥效較長。由于當地沿海水質較肥,有機肥用量一般為15kg/畝~20kg/畝。施肥方法是將發酵好的糞肥裝入網眼稀疏的蛇皮袋內,將袋子放入池塘四周水體內或將袋子垂掛在進水閘周圍水體中,雖然肥水時間較長,但不易污染水質,操作簡單且方便。用無機肥肥水時一般選擇尿素、過磷酸鈣等,全池均勻潑灑,用量一般為2kg/畝~3kg/畝,肥水后的池水顏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池水透明度為30cm~40cm。 

    三、苗種放養 

    1.放苗時間 三疣梭子蟹放苗一般在5月20日~5月30日期間進行,混養的日本對蝦第一批苗要在4月25日前后放苗。 

    2.苗種選擇 要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顏色均勻一致、體表有光澤、活力感強、手握后能迅速散開的苗種,苗種規格一般選擇二期幼蟹,大小為16000只/kg~24000只/kg。 

    3。苗種運輸 可采用10L的尼龍袋加水充氧運輸,每袋裝運1萬只~2萬只,水占尼龍袋體積的1/3,氧占尼龍袋體積的2/3,適合短距離運輸。長距離運輸多采用干運法,即將低溫處理并浸泡透的稻殼和二期幼蟹苗一同裝入袋內,充氧后運輸,每袋裝苗0.5kg~0.75kg。 

    4.放苗 將苗種運輸到養殖池后,一要先將尼龍袋放入池中20分鐘~30分鐘,待袋內的溫度和池內的溫度相近時再將苗種傾入池中;二要池內投苗均勻,即多選擇放苗點;三要選擇上風頭放苗,防止體質弱的苗種被吹到岸邊而致死。 

    5.放苗密度 三疣梭子蟹的放苗密度一般在2500只/畝~4000只/畝,如果放苗密度過大,養成的成蟹商品規格小,價格低;如果放苗密度過小,產量既低又浪費水體。混養的日本對蝦苗種分3茬~4茬放養,從4月25日左右開始一直到7月20日前放苗結束,一般每隔20天~30天放苗1次,每次的放苗密度3000尾/畝~5000尾/畝,輪捕輪放,捕大留小。 

    四、養殖管理 

    1.飼料投喂 三疣梭子蟹對飼料蛋白質的要求較高,各地區投喂的飼料品種各不相同。滄州地區餌料生物資源豐富,投喂的餌料生物品種主要有藍蛤、小雜魚、鹵蟲及配合飼料等,其中藍蛤占鮮活餌料生物的74.68%,小雜魚占19.17%,鹵蟲占5%,配合飼料占1.15%。由于混養的日本對蝦放養密度較小,其投喂量可忽略不計。根據三疣梭子蟹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投喂一般分早晚2次進行,第一次在早晨5時~6時,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左右,并將飼料投放在水位較深的區域;第二次在下午6時~7時,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左右,并將飼料投放在池塘四周及灘面等水位較淺的區域。根據當地餌料生物資源的優勢,在不同的養殖階段,依據三疣梭子蟹的生長發育期對飼料的選擇和投喂量,要求基本的食物保障與營養的合理性。投喂時應掌握的原則是白天少投喂、夜間多投喂,水質差時少投喂、水質好時多投喂,蛻殼后少投喂、蛻殼前多投喂,高溫和陰雨天氣少投喂、適溫時多投喂,交配后少投喂、交配前多投喂。 

    2.水質調控 養殖前期,蟹甲寬5cm以下,進水閘稍提起,使養殖池塘內水體處于微循環狀態;養殖中期,蟹甲寬5cm~8cm,逐漸加大換水量,每隔3天~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1/4~1/3;養殖后期,蟹甲寬8cm以上,每隔2天~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1/3~1/2,育肥階段每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1/2,采用急排慢進的方式,利于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對蝦對水環境的適應。為防止池底污染,一要每月潑灑生石灰或沸石粉1次,高溫季節可以每月潑灑2次;二要調節好水質,每隔半個月投放1次微生物制劑(益水素)。 

    3.生長情況檢測利用常規的生物學測定方法,每隔10天~15天測量1次,每次測量抽取樣蟹20只~30只。通過測定得知:甲殼寬4cm以下時,每7天左右蛻殼1次;甲殼寬4cm~6cm時,每10天左右蛻殼1次,每次雌雄蟹平均增重10g~15g;當甲殼寬6cm~12cm時,每15天左右蛻殼1次,每次雌雄蟹平均增重15g~20g。進入8月,雌蟹與雄蟹在池塘中開始交配,交配后的雄蟹不再蛻殼,此時可將雄蟹出池上市,池中留下雌蟹進行育肥。 

    4.育肥 雌蟹和雄蟹交配后,捕出雄蟹上市出售,此時市場價格較高,池中留有雌蟹進入育肥階段。剛剛交配后,飼料以藍蛤為主,交配1個月后改為投喂新鮮的雜魚或冰凍雜魚,投喂量以上一次投喂的飼料略有剩余即可,不可多投喂而敗壞水質。進入養殖后期,調控好水質是育肥的關鍵,可加大換水量,最好每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2;當蟹黃達到蟹殼的1/2以上時可出池上市,此時正是中秋節前期,進入銷售旺季。 

    五、病害防治 

    我們在近幾年三疣梭子蟹養殖期間沒有發生嚴重的病害,只是在2005年養成后期出現了纖毛蟲附著蟹體的病癥,通過全池潑灑生石灰并使用高濃度的微生物制劑(益水素)且加大換水量后控制效果很好。在養殖過程中,病害防治主要以防為主,從使用健康的蟹苗、合理的營養搭配、科學投喂經過消毒與清洗后的鮮活餌料生物、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堅持使用微生物制劑(益水素)等各方面嚴格把關,能夠防止病害的發生和發展。 

    六、養殖結果及評價 

    文發養殖場355畝池塘,2005年共計生產商品蟹近21000kg,至9月10日前雄蟹全部售完,平均體重132g/只,市場售價32元/kg左右;11月10日前所有雌蟹基本售完,平均體重260g/只,平均售價60元/kg左右。日本對蝦共計生產近4500kg,平均售價58元/kg左右。總產值近122萬元,生產成本58萬元,純利潤近65萬元。通過幾年的養殖生產及總結養殖結果可以看出,這種混養方法既充分地利用了當地資源(即低值的雜魚、貝類及鹵蟲等),又極大地提高了投入產出比,尤其是混養了日本對蝦,僅僅增加了少量的苗種費,在其他投入不增加的情況下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微生物制劑的使用不僅降低了發病機會,還提高了產品的品質,這種健康的養殖方式值得推廣。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