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選擇
有機稻品種的選擇,既要注重品種優質化,又要考慮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選擇優質適應性強的品種。浸種前必須曬種1~2天,以增強發芽勢。
二、肥料運籌
有機稻谷生產是一種完全不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農業生產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實現良性循環,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物秸稈、禽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菜籽餅等有機生物肥料是有機田塊土壤肥力培肥的主要來源。
1.基肥。每畝用腐熟的雞糞或鴨糞50公斤于栽前施入土壤中。菜籽餅、雞糞或鴨糞的腐熟方法:在使用前7~10天,在無污染的土地上,按1噸菜籽餅、雞糞或鴨糞用3公斤酵素菌速腐劑充分拌勻,濕度以手握成團、齊胸落地即散為標準,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發酵7~10天后即可使用。注意:在密封腐熟過程中,最高溫度應控制在50~60℃之間。因為,溫度過高,會破壞肥效。
2.追肥。有機稻在生長過程中,因不施化肥,往往分蘗不足,葉色偏淡。因此,在移栽后7天需追施1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作分蘗肥,擱田前期再追施1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保住已有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
3.葉面噴肥。在本田生育期中用酵素菌液肥,分5次葉面噴施:即栽后15天,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促進分蘗;擱田中期,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促進分蘗向成穗轉化;促花期即葉齡余數3.5葉時,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促進穎花分化;保花期即葉齡余數1.5葉時,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提高結實率;始穗期,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增加粒重。
三、植保技術
有機稻生長過程中,由于禁用化學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等,因此,對病蟲草害的控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選用抗蟲抗病品種。
2.采取稻田放鴨或養魚。利用魚鴨捕食控制蟲害;如果蟲害發生不嚴重,可以人工消滅。
3.科學管理。通過科學水層管理和合理使用有機肥控制病害;合理密植,防止栽插密度過大而引發病蟲害;科學施用有機肥,防止施肥過多,旺長戀青,造成病蟲害發生等。
4.草害防治。草害可通過提前泡田,誘草萌發,再耕翻滅草、人工除草、杜絕草源;施用的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里面不能含有有生命的草種;科學配置株行距,促進有機稻提早封行,進行壓草;還可鋪有機田塊專用除草膜等措施進行防除。
四、實施時幾點要求
1.隔離區。有機稻種植區必須有獨立的排灌系統。隔離區至少間隔8~10米。有機稻種植田塊和常規種植田塊之間須建立緩沖帶。有機稻種植田塊四周田頭不允許種植其它農作物。
2.培育帶蘗壯秧。實踐證明,壯秧是有機稻高產有效途徑之一。為此,在育秧階段要施足肥料,秧田落谷量每畝控制在40公斤以下。
3.適當提高移栽密度,栽足基本苗。有機稻株具有株矮、葉淡、穗不足、產量低的特點。因此,在有機稻移栽時,必須增穴增苗,基本苗一般要比常規大田增加20%,以利成熟時能夠保持足穗。
4.認真做好田間檔案記載工作。建立苗情點,定期調查,在規定的生育期內準時使用有機肥和噴施酵素菌液肥。有機稻田塊每項作業措施都要有記錄。所有作業機具都要沖洗,整個生產過程要確保無污染。
5.酵素茵液肥噴施時間。宜在下午四點以后進行,如果噴后6小時內遇雨,需補噴一次。噴霧器噴孔要細,噴霧要均勻,濃度要適中,如果用彌霧機噴施,濃度宜掌握在30倍左右。
有機稻品種的選擇,既要注重品種優質化,又要考慮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選擇優質適應性強的品種。浸種前必須曬種1~2天,以增強發芽勢。
二、肥料運籌
有機稻谷生產是一種完全不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農業生產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實現良性循環,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物秸稈、禽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菜籽餅等有機生物肥料是有機田塊土壤肥力培肥的主要來源。
1.基肥。每畝用腐熟的雞糞或鴨糞50公斤于栽前施入土壤中。菜籽餅、雞糞或鴨糞的腐熟方法:在使用前7~10天,在無污染的土地上,按1噸菜籽餅、雞糞或鴨糞用3公斤酵素菌速腐劑充分拌勻,濕度以手握成團、齊胸落地即散為標準,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發酵7~10天后即可使用。注意:在密封腐熟過程中,最高溫度應控制在50~60℃之間。因為,溫度過高,會破壞肥效。
2.追肥。有機稻在生長過程中,因不施化肥,往往分蘗不足,葉色偏淡。因此,在移栽后7天需追施1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作分蘗肥,擱田前期再追施1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保住已有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
3.葉面噴肥。在本田生育期中用酵素菌液肥,分5次葉面噴施:即栽后15天,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促進分蘗;擱田中期,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促進分蘗向成穗轉化;促花期即葉齡余數3.5葉時,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促進穎花分化;保花期即葉齡余數1.5葉時,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提高結實率;始穗期,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毫升,增加粒重。
三、植保技術
有機稻生長過程中,由于禁用化學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等,因此,對病蟲草害的控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選用抗蟲抗病品種。
2.采取稻田放鴨或養魚。利用魚鴨捕食控制蟲害;如果蟲害發生不嚴重,可以人工消滅。
3.科學管理。通過科學水層管理和合理使用有機肥控制病害;合理密植,防止栽插密度過大而引發病蟲害;科學施用有機肥,防止施肥過多,旺長戀青,造成病蟲害發生等。
4.草害防治。草害可通過提前泡田,誘草萌發,再耕翻滅草、人工除草、杜絕草源;施用的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里面不能含有有生命的草種;科學配置株行距,促進有機稻提早封行,進行壓草;還可鋪有機田塊專用除草膜等措施進行防除。
四、實施時幾點要求
1.隔離區。有機稻種植區必須有獨立的排灌系統。隔離區至少間隔8~10米。有機稻種植田塊和常規種植田塊之間須建立緩沖帶。有機稻種植田塊四周田頭不允許種植其它農作物。
2.培育帶蘗壯秧。實踐證明,壯秧是有機稻高產有效途徑之一。為此,在育秧階段要施足肥料,秧田落谷量每畝控制在40公斤以下。
3.適當提高移栽密度,栽足基本苗。有機稻株具有株矮、葉淡、穗不足、產量低的特點。因此,在有機稻移栽時,必須增穴增苗,基本苗一般要比常規大田增加20%,以利成熟時能夠保持足穗。
4.認真做好田間檔案記載工作。建立苗情點,定期調查,在規定的生育期內準時使用有機肥和噴施酵素菌液肥。有機稻田塊每項作業措施都要有記錄。所有作業機具都要沖洗,整個生產過程要確保無污染。
5.酵素茵液肥噴施時間。宜在下午四點以后進行,如果噴后6小時內遇雨,需補噴一次。噴霧器噴孔要細,噴霧要均勻,濃度要適中,如果用彌霧機噴施,濃度宜掌握在30倍左右。